第一百一十二章 御书房奏对 下 {第一更}(1 / 1)
“准!”皇帝一挥手,贾公公为傅小官沏了一壶茶。皇帝和此间的五位大臣此刻都在蹙眉沉思,傅小官的一席话,基本把为何赈灾物资不能落到灾民手里的原因讲明白了,尤其是最后那一句,三倍的利润就敢去犯任何的罪,这十倍的利润,那些官员哪怕是知道要被砍头,也是会赌上一赌的。这是人性,也就是说换了谁去都不好使。此中肯定也有清官,但在这种环境之下,这样的清官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上下勾结沆瀣一气,这便织成了一张网,而这张网的网眼处,或许就是朝中的某一个大员。傅小官干脆找了靠墙的一个座位坐了下来,一边喝茶一边想着呆会是不是去拍拍老丈人的马屁。没多久,宁太傅说话了。“你这是否有些危言耸听?难不成我朝吏治已糜烂至此?”傅小官还未曾回答,皇上却说话了:“宁太傅啊,小官之言,详实。”说着他从龙案上拿出了一份奏折,让贾公公拿去给了宁太傅,又道:“这是最新发来的奏折,言希白此刻正在西京河南府,此地粮价已经上涨了十五倍,而不是傅小官说的十二倍。”宁太傅拿着那奏折仔细的看着,眉头越皱越紧,脸上的怒意越来越盛。“臣孤身已至河南府,此处城门已关,门外灾民数十万计。臣混迹于施粥人群出得城门,见那粥清汤寡水,粟米屈指可数。灾民面是菜色,尽皆奄奄一息。虽未到饿殍遍野之境地,却也相去不远也。臣问及灾民,尽言粮价上了天,囊中已无半文钱。”“臣见有略微强壮之人正在结队,担心哗变,前去问之,他们说,留在此地定会饿死,不如去江北道,据说临江州下村之地有善人收留灾民,伙食甚好,劳作还有银钱,若是去晚了怕赶不上。”“臣返回城中,问及粮价,稻米一斤已涨至两百六十文,高粱一斤一百二十文,小麦一斤两百文……非但灾民无钱购买,就算城中住户也叫苦不迭。”“臣至官府,官吏言说赈灾每日都在发放,但灾民太多,官府也无能为力。”“臣,痛心!此等尸位素餐贪赃枉法之官吏,臣定会严查!”这份奏折是密报,并未通过中书省,此刻一一传阅,就连燕北溪的脸上也变了颜色。又过了许久,董尚书躬身向皇上行了一礼:“臣,有罪!臣位居高位却没有料到户部的赈灾粮饷被贪墨到此种地步,臣愿接受陛下之责罚,以谢天下!”傅小官一听,这肯定不行啊,老丈人可别被陛下顺手给撸下去了,于是他站了起来。“小民以为这非董尚书之罪。”陛下一愣,这小子为何为董康平开脱?倒是燕师道心里有几分明了,这小子倒是机灵得紧。“户部之责本就包括这赈灾一事,一应物资都是通过户部调拨于各道各州至各郡县,户部本就有监察之责,你为何认为非董尚书之罪?”陛下发了问,傅小官可就必须作答,而且还要答到点子上才能解去董尚书此难。“回陛下,小民以为这各道各州各郡县之官吏皆为吏部任命并考核,户部依据各道所统计之灾情而发放物资,若是发放的物资有克扣,这当然是户部的责任,但若户部所发放的物资没有问题,那就是各级官吏的责任,户部虽然有监察之责,但户部也没有那么多的官员派去各处监察啊,反倒是吏部的官员众多,要论责任,当然是吏部当首责。小民觉得现在并不是追究户部责任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回到这赈灾的正题上来,商量一下改进之法?”傅小官这就是插科打诨了,他成功的引开这个话题,皇上一想,是啊,这赈灾策略还没一个结果呢,于是说道:“此事以后再议,现在大家对此方略还有何疑问?”董康平忐忑的坐了下去,并看了傅小官一眼。燕北溪说话了:“老臣还有一疑问,请傅公子解惑。”傅小官连忙一礼:“小民不敢,请老丈说来。”他不认识燕北溪啊,还是那个观点,这人越老,肯定官越大,尤其是最后发言的,恐怕这位就是宰相了。“那些商人把粮价抬得如此之高,而那些灾民根本没有银钱购买,他们为何要这样做?”这便是这个世界的人眼界的局限性,也或许是因为他们久居庙堂之高,而不知民间之苦。“其一,商人控制粮价并不是为了卖给灾民,而是为了赚城里有钱人的钱。”“其二,粮价是逐步上涨的,当灾害发生之时,假设河南府的灾民第一时间就逃到了此处,这时候他们身上还有银钱,虽然不多,但此时的粗粮他们还能买一点。随后这粮价越来越高,他们就买不起了,就指望着官府施粥。但官府施的那粥根本吃不饱,这时候怎么办?这时候便有商人来收购他们的田地,为了活命,他们只有低价变卖田地。”“所以抬粮价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田地,诸位想想,几十万人的田地就这样简简单单还极其廉价的就到了那些商人的手里,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买卖?这才是他们的根本目的,至于粮价,那不过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已。”众人恍然大悟,交头接耳,频频点头。至此,基本上已经将那旧法子弊端解释得差不多了,傅小官稍等了一会,又补充道:“根据我对灾民的了解,若是粮价不会上涨,他们基本能够生存至洪灾退去。”“也就是十数天的时间,他们就能重返家园,重新开始补耕补种,日子肯定会很艰辛,但不至于逃难。而且洪灾退去之后的田地更加肥沃,来年基本都是丰年。他们的日子就又会好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没了田地,就成了无根之萍,重返家园已经毫无意义。”“若是此刻陛下降下皇恩,给那些灾民免去税赋,甚至提供耕牛农具种子,陛下之浩荡皇恩,那些灾民定会一辈子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