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炼狱之苦(1 / 2)
劳改队坐落在接近市区北郊的山脚下。对面半里之外就是本市著名的风景区:半月山和五龙糊,那是正在开发建筑的旅游度假村,整个工程还在先期的开发之中。
在劳改队对面不远的地方,已经有几处别墅模样的粉白相间的三层小楼先期建起来,掩映在山光水色之间格外优雅悦目。
但只有一道街之隔的劳改队,却是没有对面山光水色把的清雅,而显得阴森肃穆。
共和国建立之日,北郊劳改队便是关押犯人的所在。在70年代末期,常春北郊劳改队的各种设施臻于完备了。
它成了名副其实的犯人收容场,犯人被成批地送来,经过这里炼狱之火的烧灼,再一个个悄然离去。那是在一片山脚空地中新修建的偌大的院子,院子四角有岗楼,崭新的红砖墙上架着电网,电网上面间隔不远就有一只灯炮,灯炮是亮着的,闪着幽幽的光。走进厚重的大铁门,那院子里有一条中央“马路“,马路两边又分出几个独立的同样是红砖墙的小院,每个小院容纳着一个中队的犯人。
犯人们走进其中一个空荡荡的院子。那院子说是小院其实也并不小,至少有半个足球场大。长方型的小院里,迎面是一排崭新的有角道联接的红砖房。胡双十还有兴致地数了数,那房子共八间。一进门的右首又是一个长条小院,里面大约有3、引旬房子。那是中队干部办公室,左首是还未进驻的犯人值班室。
院子里没有自来水管,有的只是农村里常用的压水机。那大概就是我们今后的饮用水源了。在院子的右侧是伙房,我们进来时,那伙房已经冒起炊烟,几个犯人正在忙忙碌碌地做饭。一百几十口子犯人的到来,使小院倏然有了生气。虽然是到了他们该来的地方,近乎于“家”的归宿,但没有干部的吩咐,谁也不敢擅自行动。新来的犯人坐在各自的行李上,不安地等着干部的钊1f话及安排。过一会儿,几个干部从队部出来了。
一个说话带着浓厚东北口音的干部自报家门,他姓洪,是这个中队的指导员。那是一个四十左右岁的中等个头的男人。他首先告诉大家,我们这个新建的中队是三大队的第六中队。然后依次介绍身边的几个队长,再把全体犯人分为两个小队,共六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