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共治天下(1 / 2)
黄石寨这些人虽然张县令出于本身的政绩考量,愿意让他们入籍,但是他却解决不了逃民下山后的安置问题,土地,房屋这二项他根本无力给予。
现有的乡村也会把这些人当成不安定分子,拒绝接纳。
幸好肖华飞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是肖华飞当初说能解决黄石寨众人身份问题的底气。
经过与肖守业的详细商论,肖华飞在纸上将未来建设黄石集的计划,进行了完善。
这次整体市集的建设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选址买地,设计客栈、酒楼、作坊的图纸并招工、备料。
第二步建设员工宿舍与食堂,作坊。肖华飞打算借鉴前世电子厂的一些管理制度,分家庭住宿、定时上工,每日三餐集中在食堂用餐等等。
第三步才是盖酒楼与客栈。这样整体投资可以分批进行,待浮生醉正式销售,回拢些资金后慢慢兴建。
而且盖好了宿舍与食堂后,便可以让黄石寨里的一些家庭先过来工地帮忙,这样又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人工。
第二天吃过早饭,父子二人将整体计划书,送至肖老太爷面前,肖华飞打算当面同爷爷仔细解读下这份计划书。
肖华飞先将昨天见张景清时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向爷爷进行了陈诉,并分析了张景清求名,求政绩的心态。
然后开始照着昨天完成的计划书,读了约有一刻钟,又讲解了小半个时辰。
才把整个计划,从资金成本一直到需要的人工、物料,包括预期的投资回报,全部讲清楚。
肖老太爷开始时闭着眼,一字不漏地仔细听着孙子的计划,起初他并没有任何表示。
不过随着肖华飞的不断讲解,肖老太爷神情上终于有了些许变化,开始不时地眯眼看向,情绪逐渐高昂的肖华飞。
他没有想到一向胡闹的孙子,能如此详尽地把整个事情分析、计划得如此清楚。
而且这也是他经商几十年来,头一回见识到做生意可以如此罗列计划,分析成本,明确经营项目,并写明预估回报。
这种生意计划书若是将来在整个肖家生意中都应用起来,其中的好处已经显而易见。
以往都是各商队掌柜每月或每季大家谈一谈想做什么,只要肖家这面点头,便开始操作,是赔是赚全看掌柜的运气和经验。
又或者到年底时,一群人聚在一起,有的说明年往北贩茶,有的说明年往南贩皮货,每个掌柜只是说个大概想法,大致报个需要使用的银钱,便开始各行其事。
今天听了肖华飞的商业计划书,肖老太爷开始反思以前在生意细节上,管理得太过粗糙。
他开始设想如果从今年开始,每次再议定商队经营方向时,掌柜们都能和肖家主事人一起过一遍来年生意计划书,那在今后生意经营上,赢利应该会大增。
不会再出现十支商队,至少每年有二三支亏银子的情况,而且对商队掌柜的经营也加个目标约束,省得他们出了门便自行其事。
肖老太爷其实并不太在意,肖华飞这个计划执行中需要的银钱,他反而更看重凡事都要列出计划,和评估回报的方法。
这有很强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方便事后总结。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前计划来年生意是用嘴说,用脑子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现在他决定肖家以后要用肖华飞这套方法来做事。
这份黄石集的计划在他看来,无非是买些荒地,盖些房子,这个时代只要不是修大宅与宫室,根本用不了太多的银钱。
不过是盖些能够使用得住的房屋,又不用加什么景观,花木园林。
所以肖老太爷对这份计划,也只是注意了一下最后需要使用的银钱到底是多少。
至于最后挣多少银子,肖老太爷并不在意,他年纪已经大了,无论留下多少家财,也得肖守业父子以后能接得住才行。
肖老太爷只希望在他还活着时,能为他们父子挡挡风雨就好,从这段时间肖华飞的表现来看,将来孙子也许能撑得起这个家了。
肖华飞已经把整个计划讲解完毕,正坐在一边大口喝茶,他内心稍稍有些忐忑,不是因为计划不够好,没信心在未来挣到银子。
而是担心肖老太爷年纪太大过于保守,思维已经跟不上他的想法,一个人的固有观念才最难改变。
肖守业此时看了眼还在闭目沉思的父亲,小声说道:“我觉得华飞这孩子的想法还是不错的,虽然整个计划需要的银子多了些,而且挣钱也比较慢,但胜在算是为将来打下一份基业,父亲您说呢。”
肖老太爷没有理肖守业,反而看向肖华飞,眼神中偶尔露出精光。
“乖孙子,此事有几分把握?”
听到爷爷问起,肖华飞连忙站起身,笑着答道:“孙子觉得至少有七八成把握。”
肖老太爷才转向肖守业,冷冷说道:“以后和掌柜们议事,都让他们列个计划书再谈。”
然后笑着对肖华飞说道:“孙儿,你觉得如何。”
肖华飞马上谄媚地笑道:“爷爷眼光最准,孙子觉得您说得对。”
肖老太爷被孙子捧得有了笑脸,对肖守业说道:“家有万金,不如后继有人,以后你多和你儿子学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