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收获(2 / 2)
两辆车子一前一后,二十分钟不到就到了东大门apm购物广场附近的停车场,白冬把头盔拎在手里远远跟着,目送对方进了一家名为“兰”的服装店。
“兜兜转转一大圈,居然又回了这里。”那家卖假发的店虽然在南大门市场,但距离这边并不算远,白冬暂时还没有找到两家店的联系,但肯定有。
东大门市场的确萧条了不少,但也有一些服装店的生意依旧很好,这家档口的地面上就摆着一排黄色的购物袋,里面都是打包好的衣服,待会儿取货大叔就回过来拿走,通过物流公司发出去。
白冬现在的打扮不适合抛头露面,但东大门别的不多,就是卖衣服的多,他去专门卖男装的六楼转了一圈,再出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阔气小老板的打扮。头盔和皮衣特别碍事,放在一家商铺里托对方保管了,店员小姐姐看他长得帅气,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
“先生,请问要看点什么,我们是原创设计师品牌,东西都是别的地方买不来的。”兰的店员非常热情,看到白冬进店立刻上来搭话,现在每一笔生意想要做成都不容易。
在东大门夜市场,男人进女装店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是来这里进货再卖给别人的二道贩子,又不准备拿回去自己穿。白冬扮演的就是个体服装店业主,所幸他因为家里的关系对服装行业很有了解,“从你们这里拿货,十手要多久能到,补货又需要几天?”
“先生您要的量若是都这么大,我们会叮嘱工厂那边赶工,最迟不会超过一个星期的。”店员一听是大客户,脸色的笑容立刻灿烂了不少。
“一个星期出货?小姐怕是在唬我吧,半个月能到手就谢天谢地了,做生意得坦诚一点才好。”白冬笑着摇了摇头,显然是不太相信对方的说辞。
他开口就报了个十手,这是代工厂接单的最低数字,不需要和其他客人的订单凑整再开工,然而东大门这些店家背后的生产模式有些独特,为了减轻面料和辅料造成的资产压力,东西都得现采购再加工,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出来的。
白冬说话的时候,眼睛的余光一直注意着里面,那位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果然走了过来,看样子他的猜想没有错,对方确实是这家店的老板,“这位社长,在别家拿货可能有些慢,但在咱们家下单您尽管可以放心,我们说一个星期就是一个星期。”
“这位看样子应该是老板娘了吧,不知道怎么称呼?”白冬非常自然地询问起了对方的姓名,在这样的场合之下一点都不显得突兀。
“我叫郑美兰,先生您呢,以前从未在东大门这里见过您,面生得很。”女人掏出一张名片递了过来,正面是一个汉字繁体的“蘭”,背面是店铺的地址和电话号码。
“我叫李经明,是最近才开的店,就在江南新沙洞那边,暂时还没印专门的名片,不好意思了。”白冬接过名片后还有些懵,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误会这些人了,他们把人从难越国弄进来,不是为了让她们去清凉里卖肉,而是让她们去工厂踩缝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