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心性始终是平常(1 / 2)
她们惊讶,不光光是因为阳子冀学会了控制力量,更多的惊讶源于阳子冀对自身实力的认识和身为武者的自觉。
一个武者,最难的就是认清自己和以及做到自觉。前者对于武者来说,可能穷其一生都都不完全的认清自己,以至于始终不能突破到更高的境界。但是,任何一个能认清自己的武者,无一不是成为了青史留名的大人物。而后者,则是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法。
吴千瑜也上了擂台,郑重的问道:“阳子冀,你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不足的?或者说,你是如何认清自己的实力的?”
面对吴千瑜的提问,阳子冀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弟子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铭记自己的信念,在信念的驱使之下,每一次的战斗过后,我会不停地自问反省,自己能不能做的更好,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做的更好。我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才想到了自己应该要学会控制力量。”
阳子冀的发言,让在场所有心里都是一突,她们不禁自问道:“我似乎,从来不曾像他那样做过。”
阳子冀的话,让吴千瑜和吴珞英陷入了沉思。吴千瑜心里暗道:“难道,我这么多年来进境如此缓慢,并不是因为功法的原因,而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认真仔细的看待过自己吗?”
吴千瑜心里想的,也是吴珞英所想的。她们两姐妹实力相当,年轻时曾是惊动武林的武学奇才。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们两个除了在一方天地有些名声,在其他地方并不出名,根本的原因是实力上不去,入不得更高层次的人的法眼。
吴千瑜再也一番思索之后,叹息道:“想不到困扰了我好多年的问题,居然被一个新入门的弟子解决了,只可惜我已经如此岁数了,今生想要步入更高的境界,怕是很难了。”
“唉,如果我们当年有阳子冀的心境,我觉得我们两个的成就绝对不会太低,只可惜,一切都晚了。”吴珞英也是一阵感慨。
她们两个虽然年纪不算特别老,但是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如果没有太大的机遇,可能穷其一生也只能再进一个境界。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她们才如此的感慨。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阳子冀只是谈谈的说出了这几话,便告退了。
这两个掌门默默地念叨着阳子冀刚刚说的那几句话,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似乎阳子冀的话给了她们很大的启发。
阳子冀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先是盘腿坐起,运转【天月玄经】,恢复自己刚刚消耗的内力。虽然刚刚并没有消耗太多的内力,但是阳子冀还是习惯在没有战斗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状态调到最好,以迎接可能到来的战斗。
在将内力恢复之后,阳子冀便拿了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任何人踏上武途,所有的精力基本都会用来修炼,很少会分出来做其他的事情影响修炼。而阳子冀则恰恰相反,生而为奴的他,在司马良的引导之下,对知识的渴望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以前他为奴的时候,没有条件看书,每每有人丢弃书本,只要他看见了,他都像捡到宝藏一样,将之视若珍宝,在放牧的闲暇之余细细品读。
经过七年的积累,阳子冀其实已经具备了考取功名的一切知识,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奴隶的身份,永远都没有这个机会。
如今,他获得了自由身,他心里对于一些没有看过的书自是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在几次入广府城以及首次到增城的时候,阳子冀都去了这两城的书斋,买了不少的书。
这一天,阳子冀没有修炼,一直在品读自己买回来的书籍,看的是津津有味,如痴如醉。根本就不知道天都已经黑下去了,直到肚子咕咕叫,他才发觉已经到了晚上了,注意力完全被书吸引了。
武者,最希望的就是自己在修炼的时候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更好的修炼。但是,想要心无旁骛的修炼实在是太困难了,除了对修炼的环境有要求,对于武者的心性也有要求。
一个心性好的人,能够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而一个心性差的人,容易被他人影响,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做更多的事情。
而如何拥有一个好的心性,武者除了打坐之外,基本不会选择其他的途径。但其实,世俗的琴棋书画,更能使一个人的心性得到提升。只是武者为了集中精力,基本不会碰这几样。
阳子冀正是因为从小就读了很多的书,心性极佳,始终保持着一颗谦卑上进的心,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修炼速度才会比寻常人快上不少,因为他能非常快的就能进入修炼的状态。
第二天,阳子冀一如往常的早起修炼。在修炼完常规项目之后,他正想出去继续修炼控制力量,却被景宁叫住,说掌门有事情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