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吐密(1 / 2)
“钢铁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经济学家通常把钢铁产量或者说人均钢铁产量作为均衡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钢铁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部门,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冶金工业的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能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现在朝廷的确有可能让钢铁民间经营,可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因为钢铁产量并不多,而且也控制在世家大族的手中,如果你我一起真的要合作炼钢铁了,钢铁开始大量的产生了,那势必会成为朝廷的眼中钉,到时候朝廷中要是有人反应过来钢铁的重要性肯定要找我们麻烦的。
这里是大唐,房谋杜断,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杜如晦或者长孙无忌还是张公瑾,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没有一个善茬,要是事发了恐怕你我吃不了都得兜着走,何必呢?你真想赚钱以后我们可以做其他的生意,发财而已,没必要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李盛夏的一番话让李世民再次目瞪口呆了起来。
房谋杜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他作为皇帝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十二岁的少年都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发生了什么?李世民一脸的懵逼,是真的大脑空白了,李盛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还是现代的那种说话习惯呢,如果一直这样的话估计李盛夏早晚会被自己坑死的。
当然李盛夏也不会一直如此,在大唐生活一段时间后也会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也会注意自己的语言,现在却是没有意识到,看到李世民那痴呆懵逼的样子莞尔一笑,还以为这个家伙被自己的分析给吓到了呢,也没有在意,整理了一下衣服后直接迈步开门出去了,李世民坐在凳子上听到门响后立刻小跑着跟了出去,不行,这个诡异的少年必须要抓在自己手里,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跑了,这小子是真的很有问题。
看到这些和自己一样的灾民李盛夏是满脸的苦涩,六百多个人中才挑出了这八个略微聪明一些的人,此时这八个人就是八个小组的小组长了,他们从小念过几年的私塾所以还认得一些字,所以头脑也要更聪慧一些。
大唐真的很落后,有钱人家的孩子两三岁就开始启蒙教育了,而百姓家的孩子也许十几岁才会开始启蒙教育,所谓的启蒙教育也只是父母简单的教一些基础知识罢了,这年代的太多人真的和傻子一样,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事实如此,此时的识字率低到了一个让人发指的程度了。
几乎所有的书籍都被五姓七望等大世家掌控着,笔墨纸砚非常的昂贵,根本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染指的,百姓就是一年不吃不喝把所有积攒下来的钱都花了也买不起一本书。
别说是普通百姓了就算是皇帝李世民想让寒门学子多出几个读书人都没有什么办法,李世民的江山也要一直依靠着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子弟把控着呢,李世民的确可以一发狠把所有的世家都干掉,可是之后呢?让谁给自己当差?就连李世民这个帝王都被大世家胁迫着,更何况是普通百姓,连半丝反抗的余地都不存在着。
百姓愚昧并不是想愚昧,而是实在是没有条件去读书开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去大街上随意的抓一千个人,这一千个百姓中也不一定有一个人可以背出一首哪怕最简单的诗句来,就是这样的悲哀。
这么看的话李盛夏从六百多灾民中挑选出了八个识字的人也算是运气逆天了,实在是隋末战乱太多了,让太多的人家破人亡了,这些难民也是如此,已经被朝廷安排了很多,之前长安周围有着七八万的灾民呢,现在就剩下一万多了,这已经是朝廷的极限了。
李世民此时也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唐朝刚刚建立,他又杀了自己的兄弟,逼父皇退位,把帝位传给了自己,市井中的人都说他这个帝王做的名不正言不顺,世家也对他颇有戒备,因为之前世家更多支持的是被李世民干掉的李建成,再加上天灾不断,几个月前更是有了渭水之盟这样的耻辱,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李世民没有被压垮已经是心里非常的坚强了,要是普通人的话估计早就精神崩溃了,从这些也可以看出做皇帝的就没有心里不变态的,在如此条件和环境中李世民依旧可以发愤图强,不停的励精图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了,这心理素质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李盛夏此时可没有心情想皇帝如何,他也算是一个务实的人,现在李盛夏考虑的就是如何跟随自己的这六百多灾民可以更开慧一些,因为之后恐怕会有很多事情自己还要这些人来帮助自己呢,人是群居动物,除非李盛夏可以真的变成神仙,翻江倒海,凭空变物,要不然以后的发展还要依靠更多的人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