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基层也不躺平,邓艾成神之路(上)(2 / 2)
他的家没了不说,他和母亲都直接成为了官府的佃农。
他们是屯田之人,说白了就是白给官府干活的佃农,一年拼命换一口饭吃罢了。
之后因为众多屯田大神的建议,曹操在许昌开屯田,顺带将刚刚安定下来的邓艾母子扔到了颍川去继续种地。
说他跟个奴隶一样那真的是太过分了,但也就是好的很有限的那种。
可是在这种绝境之中,他一个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任何背景,甚至干活都没有什么钱的家伙应该怎么办?
他让人重视?
他就是一个口吃,别人看见他就烦。
他寻找朋友?
他没有朋友,别人看见他就烦。
他刻苦学习?
他没有老师,别人看见他就烦。
他....算了,躺平吧。
如果换成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想来我们最想干的就应该是躺平了。
毕竟只要我们躺的足够平,那么割韭菜的刀就割不到我们。
而且古代想要躺平不是更容易么。
没有房贷车贷,没有信用卡和花呗,甚至不需要给自己的另一办过这种节日买各种礼物。
孩子好养活,老婆也好养活,实在不行去山里,找一块土地自己种地自己活。
那个时代大把大把担这种人,他们就是在真正的躺平啊。
那么面对这种人我们应该怎么办么?
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所以那个时候的邓艾,是不是就应该躺平?
他太应该了,可是他们没有。
很难想象乱世佃农,这么一个随波逐流的苦涩生活没有让这个家伙就此沉沦,反倒是让他变得更加坚韧,甚至让他坚信自己终将迎来光明。
如果在这个时代,一定会有很多人笑话他吧,毕竟他和我们大多数的人都不一样。
他怎么可以去努力。
邓艾抓住了自己唯一的机会,文化。
或许这个在现在被不知道多少人看不起的技能,在那个时代却是一个人得以翻身的唯一机会。
佃农有很多,但是这里面想要找一个有文化的可着实不多了。
而邓艾就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哪怕他是一个口吃,仍然被人推荐成为了典农都尉学士。
本来是可以当一个典农都尉的副手,甚至再往上走一走的。
可因为他口吃这个毛病最终还是被刷了下来,甚至被扔到了稻田里面看稻子。
就这,他在看见山川大河的时候,仍然会忍不住开始比划起来,自己给自己画出来行军布阵的图纸一般。
我们现在看来,或许可以说,邓艾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如何如何。
那么如果换一个说法。
现在你的身边有这么一个口吃结巴,成天还觉得自己有点什么文化,可惜就是郁郁不得志,怎么也升不上去都三十好几了。
然后在现在的世界局势上还和你说个没完没了,说出来的见解还是你就没听过的。
你会如何说?
几个花生米喝成个这啊?
赶紧回去睡觉吧,你有几个脸啊,你一个月工资一千五在这里给我呜呜渣渣的,可笑不可笑啊。
有这点功夫你干好你的本职工作不行么,瞎嘚瑟!
对,当初也是这个样子,或许我们嘲讽的人中,就有这么一个郁郁不得志的邓艾。
很多人都嘲笑他,让他赶紧看好自己的水稻,别到时候在被上官训斥惩罚,对此他也不去辩解不去在意。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看守稻田,就算是运送粮食,就算是他有文化,可那又能够如何?
他不过就是一个佃农,没有人愿意出面帮助他的佃农。
他有什么资格去出人头地。
从二十岁生生坚持到了四十岁。
最为精华的二十年他就在这田垄之中用掉了。
他用了二十年,终于变成了典农都尉....的另一个下属,典农功曹。
负责管理屯田的考核之事。
要知道同样这一类的工作,陆逊在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是江东的典农都尉了。
而邓艾,四十岁了都到不了这个位置,而且距离这个位置遥不可及。
可是他真的就是浪费了二十年么?
当然没有,邓艾用自己的一声诠释了两个道理。
第一,并不是所有坚持的人都能够成功,但是坚持不住的人一定不会成功。
第二,基层加上坚持不躺平,你才是永恒的神。
公元240年,已经年过不惑的邓艾终于有机会进入洛阳了,前去上报如今的屯田事宜。
他为了这一次机会他足足准备了二十年,然后成功的抓住了机会。
他等到了那个叫做司马懿的男人。
从听得头疼到大惊失色,邓艾只用了磕磕巴巴的几句话时间。
从一介上不得台面的小吏变成了真正的太尉府属官外加尚书郎,邓艾也只用了几句话的时间。
公元240年初,曹魏打算东南屯田以准备攻打吴国。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纸上谈兵的时候,邓艾直接深入地方,愣是从陈县到项县然后杀到了寿春之地,足足千里他走了下来。
之后提出来了自己的惊天之策。
其一,开凿河渠以兴修水利,通漕运之事。
其二,在淮北淮南大范围实施军屯之事。
这两件事情看着是很简单的,但正所谓越高端的食材往往都是最简单的烹饪方法。
这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致的条件虽然只有这两点,但是这里面的内涵却是慢慢的都是干货。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邓艾从一代名将变成了一代军神。
而成为一代军神最起码的一点要求就是,他打出来属于自己的特色。
比如曹操的诡,比如诸葛的越战越强,比如关羽的勇,比如陆逊的稳,比如邓艾的....农业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