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章 悔之晚否(1 / 2)
“先生会心算?”
“略懂一二。”杨玉淡淡道。
杨玉说的简单,两人却心潮起伏,难忍激动,深知杨玉是何等谦虚。
刚才的题目不难,但却繁琐,让两人借助用具都需不短的时间,杨玉却顷刻间心算得出结果。
有这等心算巧技的人,已经有资格被朝廷征召为官。
与此有关的事例两人就知晓不少。
如卫绾,因有弄车之技被征召为郎官,服侍文帝,升为中郎将,今上继位后,拜为河间王太傅;如邓通,因擅长划船,被征召入宫,拜为黄头郎,后来更是成为文帝宠臣,赐铜山,允其私人铸钱,富可敌国;如周仁,因医术高明而被征召,先是任太子舍人,后升迁太中大夫,如今更是出任郎中令。
且深为皇帝信任,倚为心腹,皇帝在后宫与姬妾嬉戏时,都允许他在旁边观看。
以上三人均以特技为官。
所以,知道杨玉精于心算后,两人态度大变,变得有些拘束,此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飞黄腾达了。
两人相视一眼,不禁犹豫起来,杨玉的数学水平明显高于他们。刚才不知,还可以说是无知者无畏,但现在再让他们考核杨玉题目,无异于班门弄斧,实在底气不足。
但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两人供职于吕氏,不能弃吕氏之主的命令不顾。
没办法,两人只能硬着头皮继续问下去,难度也越来越深。
“今有共买鸡,人出九,盈一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问人数、鸡价各几何?”
答曰:“九人,鸡价七十。”
“今有共买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三十。问家数、牛价各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六家,牛价三千七百五十。”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今有弦五尺,句三尺,问为股几何?”
答曰:“四尺。”
“今有股四尺,弦五尺,问为句几何?”
答曰:“三尺。”
“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中开门。出东门一十五里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木?”
答曰:“三百一十五步。”
......
已经涉及到勾股,方程,开方这些方面的知识。
杨玉却应对的游刃有余,这个时代的人数学知识大多传承于六艺中的数,因为包含九个细目,被称为九数。
即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盈不足、旁要。
主要用来田地及国土面积的测量,粟米的交换,收获及战利品的分配,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设计,赋税的合理负担,产量的计算,以及测高望远等。
或者也可以说,正是生产生活中,对这些方面数学知识的长期积累应用,形成了九数这些细目。
可以说,九数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根基。
包括后来的《九章算术》的基本框架,就是九数确立起来的。
当然,杨玉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时期,不知道《周髀算经》《九章算术》这些著作成书没有。
但无论怎么说,对杨玉来说,没有难度。无非涉及到一些古今换算,表述方式上有些麻烦而已。
一刻钟后,两位掌财停下了考核,眼中的震惊已然难以形容。
他们从未见过有人数学造诣如此之深,解答各种题目的娴熟程度更是让人吃惊,两人之前考核的应聘者已经不少,最精通者花费时间最少也在一个时辰之上,且未答对所有题目。
而眼前之人只用了两刻钟,很多题目都是两人刚刚说完,对方就给出了答案,即使思考问题,也是短短一瞬。
如果只是如此,两人还不至于震惊。
真正让两人震惊的是......
“什么,他全程未用算筹?”吕氏主人声音不觉提高了几分,他很快意识到了这点,恢复了镇定,询问道:“你们可能确认?”
“确认无误。”两人齐齐拱手,依然难掩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