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制药(1 / 2)
在众人的殷切目光中,张仲景沉思良久。
“此病非药石可医,若是以前我也是束手无策,不过……”
见张仲景欲言又止,周元福连忙说道:“先生所请,元福无所不允,但请直言!”
这个态度极是谦恭了,张仲景连忙回了一礼,
“非是在下有意推搪,实在是此病太过棘手。我认识一位游医,我们曾经一起谈论过各种疑难杂症。他说如果需要治病救人,那无论是开颅还是开胸都可以顺手施为,不应该有所顾忌。当时我以为是笑谈,还与他争论了几句。
医师乃是救人性命,岂能谋害人的性命,这切开人的脏腑与头颅岂不是就死了。但他所言凿凿,有些病理必须切开病人脏腑方可医治。此语太过骇人听闻,一般的患者哪里有这个胆量,纵使亲人也不会任他施为。所以在下才有些犹豫。”
“你说的可是华佗?”
周元福早已按捺不住,霍然起身。
张仲景也有些意外,一个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怎么会知道一个江湖游医的名字,他有些懵懂地点点头。
“哈哈,果然是华佗,确实只有他有这个本事了,他在哪里?”
“在下也不知道,只听他说要往越人居住的地方去看看。这种四处行医治病救人的洒脱,实在太令人向往了!”
末了,张仲景还由衷地感慨了一句,也是再一次向周元福表露心迹。
原来找华佗如没头苍蝇乱撞,现在总算知道了一个大概的方向,比大海捞针强一些。
周元福向贾诩点点头,贾诩会意,下去安排人手去寻找华佗了。
“为医者虽然能治病救人,但是为官一任也能造福一方百姓。医者父母心,官也是父母官,做个父母官岂不是能救治更多的人?”
既然只有华佗能够医治周瑜,现在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像张仲景这样的人才,亦官亦医,必须要想方设法留下来。
张仲景已经四十不惑的年纪,双眼中满是看破世情的沧桑,
“明公所言确实发人深省,为官为医者皆应有父母之心,视百姓如子女,方能心生怜悯,心生爱护,由此才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但在下觉得,做官只能救一方百姓,而治病可以救治天下百姓,所以……”
张仲景话未说完,盖勋连忙打断,“仲景此言差矣,若你为一方好官,那可救助十万乃是几十万百姓。若是只为良医,那才能救治多少人,就算你每天救治十人,那经年累月才能救治多少?”
“在下的志向是着书,将在下历年行医所积累的经验着一本医书,也能让后人医士少走一些弯路。在下对伤寒一类的病症倒是有颇多地应对之法,仅此一术,盖使君以为能活人多少?”
盖勋闻言也有些哑然。
周元福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似张仲景这样的人才,怎么能耽误他写《伤寒杂病论》呢?若是此医书不能流传后世,那自己就是千古罪人了。
“张先生有着书救人之心,实在令人感佩。吾岂能强人所难,不过……”
“令弟之病如今我确实无能为力,不过我可以开一个方子,也只能暂时维持一下病情而已。”
张仲景以为周元福还是要他救助周瑜,故而脸色有些为难。
“如此感激不尽!”周元福先表达了一下谢意,然后沉吟了一下,脸色转为郑重,“医书传世固然能活人无数,不过张先生应该更有作为。先生既然一身医术可不开馆授徒,多教授出一些弟子来医行天下,这样总比先生一人孤军奋战要好一些。”
“医学乃是家传绝学,一般的医士岂肯低头向其他人学习。纵使我无藏拙之心,但又有几人肯来学?”
张仲景摇摇头,这种想法自己早就有了,但是得意的弟子也不过一两人而已。
“张先生可以将眼光放大一些,每乡每里招一人为徒,传授医术……”
“哈哈,那些乡农里民岂能学会医术。而且他们大部分时候宁愿相信那些道士的符水,却不信我这良药苦口啊!”
张仲景感慨颇多,看了看周元福猛地想起他也曾经是太平道徒,鼎鼎大名的黄巾贼,不由得有些尴尬。
庞统此时也听出了意味,饶有兴趣地向周元福看去。
周元福自己则没有半点羞愧,张角那符水,是化了阿莫西林在里面,比这个时代所有的消炎药都要强上百倍。
“我岂是盼着让先生将他们都教成神医,不过是让他们会一些常见病例的医治,比如伤寒、伤风、腹泻一类的常见病症。一场痢疾,一场感冒,这种病症先生以为寻常,百姓看来却如虎狼一般,顷刻要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