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圣授学(2 / 2)
老子:“哈哈……东边有桑树林,我给你一条蚕你拿回去养着,你把它最后的结局告诉我。”
老子从袖子里掏出一条小蚕递给王莽,王莽小心捧在手里。
王莽手里捧着破开小口的蚕茧和蚕蛹走向老子。
王莽:“老子师傅,学生有罪,我等了几天发现蚕茧没动静,我就把蚕茧破开了,结果蚕就这么死了。”
老子:“道蕴藏在万事万物中,水向低处流这是水之道,植物由一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生长、衰老、死亡,这是植物之道,人经历出生、生长、衰老、死亡这是人之道,万事万物皆有其道。蚕本来要经历生长、结茧、破茧成蝶、死亡,你把蚕茧撕破,就破坏了蚕的生存之道,蚕就死了。顺道而为使其蓬勃,逆道而为使其疲弱,如果不能洞明其道,不如无为。细心观察,人间很多事情都遵循此道,不过人心太过浮躁。”
王莽:“多谢师傅,学生受教了。”
老子:“去吧,将蚕找个地方好好安葬了吧!”
王莽转身离开。
王莽走向墨子,墨子正在制作木具,王莽向墨子躬身行礼。
王莽:“墨子师傅,请您教学生。”
墨子没有回应,继续用凿子凿木头。王莽在旁边静静的看着。从中午忙到傍晚,放下手中的锤子。
墨子:“咱们坐下聊。”
墨子和王莽坐在竹制椅子上。
墨子:“王莽,你认为什么才是国家之本?”
王莽:“君王吗?”
墨子:“非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莽:“忠臣良将吗?”
墨子:“非也。”
王莽:“那是百姓吗?”
墨子:“农民和工人乃一国之根本,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他们辛苦劳作应当享受富足的生活,官僚和君王本身并不创造财富,却靠着手中权势瓜分了大多数的财富,这是极其荒谬的,像一些没有任何才能的贵族子弟,凭着先辈留下的功绩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这也是应该废除的。当一个国家的农民和工人感觉生活富足安康的时候,国家一般不会引发大规模动荡,当一个国家的农民和工人感觉到自己如何努力也吃不上饭,失去对生活的希望的时候,国家必将会发生动荡。”
王莽:“但是墨子师傅,那忠臣良将就不重要吗?”
墨子:“当然重要,国家运转需要忠臣良将来维护,所以要尚贤,赋予贤能的人相应的权力、地位和财富,贤能的人主导国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当然要对贤名之人进行长期、严轲的考验。”
王莽:“您认为一个发达的国家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墨子:“一定是兼爱和非攻的,兼爱就是人人相爱富足安定,虽然所处行业不同,却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就像眼、鼻、口、耳对人一样重要,人们看到陌生人遇到困难愿意伸出援助之手。非攻就是国家拥有强大的武力守卫国家,却不会侵犯弱小国家,甚至对弱小国家进行一些援助。”
王莽:“多谢墨子师傅,学生收教了。”
商鞅在一间亭子里独自下棋,王莽走向亭子,王莽躬身行礼。
王莽:“商鞅师傅,请您教学生。”
商鞅:“王莽,你会下棋吗?”
王莽:“学生棋艺不精。”
商鞅:“会就行,来坐下咱们下一局。”
王莽:“行。”
王莽坐到商鞅对面的石凳上,王莽执黑子下到棋盘上。
王莽:“商鞅师傅,您认为严刑峻法真的可以让天下长久太平吗?”
商鞅:“当然!治理国家要么人治要么法治,人性都有贪婪、自私的一面,人治可能有短暂的辉煌,但很快必定会出现官员腐败、国家动荡的局面。我宣扬法治就是想用严刑峻法威慑人性阴暗的一面,让人不敢实践自己的恶念。”
王莽:“但是您不认为削人五官、断人肢体这样的刑罚过于残酷了吗?”
商鞅:“我承认当时刑罚过于残酷了!但是治顽疾当用猛药,当时秦国经历连年战乱积贫积弱,国家信誉丧失殆尽,秦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官绅贵族占有土地,安于享乐,大量百姓无田可种,饱受饥饿疾病的折磨。唯有一场彻底的、摧枯拉朽的变革才能让秦国焕发生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