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首届内阁(2 / 2)
大家回到原位,往坐席一看,唐绍仪回来了,孙中山居然也没走。他也焦急地在等待着结果。看来,谁也掌控不了参议院的局势,这让在场的人有一种特别地刺激感。
议长林森宣布无记名投票开始,到会议员三十九人,以得二十票为通过。计票结果出来了:其他总长人选都得票半数以上,只有梁如浩得了十七票,以少数未通过。
梁如浩(1863—1941),男,原名昭涛,字如浩,号孟亭(梦亭),广东香山人,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与唐绍仪、周长龄等第三批幼童赴美留学,先后人读哈德福中学与史梯芬工学院。
清光绪七年(1881)五月归国,任天津西局兵工厂绘图员。清光绪九年(1883),任中国德籍顾问穆麟德随员,赴朝鲜筹设海关。
清光绪十一年(1885),袁世凯任驻朝鲜通商事宜大臣,梁如浩被任为幕僚。清光绪二十年(1894),袁奉召回京,梁如浩随后也归国,委为关内铁路运输处处长,后升北宁铁路总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其受清廷委派,由八国联军手中接收关外铁路。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任唐山路矿学堂(即后来的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总督(即校长)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派驻荷兰,后纳资捐升候补道。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梁如浩负责修筑京汉铁路支线(由高碑店至梁格庄)。翌年,先后任奉锦山海关道兼关内外铁路总办、天津海关监督、牛庄海关道、天津海关道、上海海关道。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授外务部右参议,复迁升外务部右丞兼署奉天左参赞。
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任袁世凯内阁邮传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广东独立,广东军政.府都督胡汉民,曾委任梁如浩为军政.府交通部部长。
1912年民国肇建,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曾提名梁如浩为交通总长,未获参院同意。稍后,任陆征祥及赵秉钧内阁外交总长,加入国民党。因派系纷争,蒙事棘手(俄国策动外**立),乃辞职出走天津。民国十年(1921),梁如浩出任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团高等顾问。翌年,又被北京**任为“接收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几经谈判后于民国十二年(1923 )与英国草签“中英威海卫条约”。民国十四年(1925)加入“扶轮社”。
退休后居天津。晚年任“华洋义赈会”会长。民国三十年(1941)十月在天津去世。
开始唐绍仪在宣读内阁人员名单念到梁如浩时,会场就起一片嗡嗡声,已经有了预兆。公道地说,无论是人品、才智、能力和资格,梁如浩都是个很不错的人选。但无奈他的名声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修建铁路和筹款等方面为清廷背了黑锅,再者他一直被认定为袁世凯北洋系的铁杆,可能是为了防止袁世凯拉帮结派。虽然不是个人原因,但也是没办法的事。
议院的灯火明亮,人们能看见唐绍仪脑门上有汗珠闪亮。他匆匆登台,对着议员们说:交通总长一职,舍梁如浩之外,难于得人。不过他还是尝试着提出了一个候补人选:前浙江都督汤寿潜。
“反对!”还没等议长提付表决,下面已经是一片树林般的手臂。
第二天报纸记载是“全体反对”。
唐绍仪说了半天,白费唇舌。最后他宣布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交通总长,暂由绍仪本人自兼,再寻贤才。
这是参议院能接受的结果。于是议长宣布,散会。
第一届内阁就这样诞生,……交通总长后由施肇基担任。
因为唐绍仪已经加入了同盟会,十个总长,同盟会占有四席,因此被一些人称做同盟会内阁。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外交、内务、陆军、海军、财政这些个重要部门,均不在革命党手中。
由同盟会员任总长的教育、司法、农林、工商当时是被视做冷板凳的。
这是袁世凯的高明和心机,让革命党人心有不满,而嘴上说不出。
为了安抚南方的革命党人,袁世凯于三十日任命黄兴为参谋长,此职徒有虚名而无实权,黄兴不受。袁世凯又任命黄兴为南京留守,负责维持南方地方和整顿南方各省的军队。
谁能想到费尽洪荒之力产生的民国首届内阁,竟会那么的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