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第 173 章(1 / 2)
一号实验大棚里略显得有些凌乱。
大棚的空间大约15米宽,50米长,棚顶距离地面4米高左右。
一进入大棚,首当其冲的就是硕大的简易蒸汽锅炉。
——虽然黄教授的科研方向是淡化后的海水灌溉,并不需要研究怎么把海水淡化。但在黄教授的实验中,还是需要用到淡化后的海水的。
这种海水,并不是直接将海水和淡水混和就好。
所以栀栀找家中父兄要来了锅炉图纸,又央请陶容冶、申书华和龙强他们帮忙想办法解决,最后大家终于造出了“符合现实情况”的锅炉……
大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可以替代大锅的金属盛具。
最后还是黎恕帮栀栀解释了办法——部队里用的汽油,是用金属大油桶装的,每一个能装200升油。
黎恕想办法去讨要了一个到底是破洞、已经被丢弃的油桶拿回来给栀栀。
男知青们先想办法把这个桶的盖子给锯开,女知青们则想办法把油桶内部洗涮得干干净净,然后申书华他们再一点一点的用些废铁废料把破油桶焊好、补得滴水不漏,最后再把“盖子”焊回去……
就这样,锅炉的“锅”,大功告成。
有了“锅”以后,龙强、陶容冶他们又想办法用竹子当成取水筒,做成了一个连着取水筒的“塞”……
这么一来,只要在“锅”底烧柴禾,锅里的海水沸腾了,蒸气就会顺着锅盖顶住的小孔进入竹筒,最后化成蒸馏水,一滴一滴的灌进木桶里。
使用这样的笨办法来取淡化后的海水,最麻烦的就是——
这个大油桶是全封闭式的,栀栀常常不知道里头的海水是不是已经熬干了(因为海水蒸发的速度跟水的多少有关、也跟柴火旺不旺有关)。所以,她除去用闹钟计时之外,还会时不时的用木棒敲打一下锅炉,靠听声音来辨别锅里的海水还剩下多少。
并且每隔两三天,栀栀就需要喊来小伙伴,帮着她把锅倒过来,将里头被浓缩成巨咸无比的海水和盐块倒出来……
说到这儿,栀栀含笑将另外一只木桶里装着的小半桶微黄淡白的结晶体,告诉黄教授说,这些就是海水被烧干之后的粗盐。
这种未经处理的海盐是不能食用的。
但栀栀还是会全部收集起来,送给隔壁正义岛的叔叔爷爷们。
叔叔爷爷们甚至为了这些粗盐块而重新修整了灶膛——他们把粗盐块堆放在宽敞的灶膛里,等到饭菜烧好的时候,粗盐也全都被烧热,再灌进小布袋里用来热敷他们的老腰、各处关节什么的,有非常好的镇痛活络的作用。
说着,栀栀又告诉黄教授,“这样取到的蒸馏水,其实也还是含有盐分的,而且含量还极不稳定。我每一次都会用试纸来获取水里的盐分含量。然后按日志的要求,不同含盐度的淡化海水用来浇灌不同的农作物……”
介绍完这个锅炉的情况,栀栀领着黄教授去看大棚里的小型实验田。
宽敞的实验棚里,用水泥和砖块砌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池子,池子里盛着泥土,泥土里种着农作物。
这些农作物的长势都不怎么好,一半儿是已经完全枯死了的,剩下的大半儿都蔫儿巴巴半死不活的,小半儿的长得倒还算不错。
栀栀向黄教授介绍,“这些全都是按您要求的,相同的农作物在同一时间里泡种、催发,种进盐碱度相度、与不同的土壤里的生产情况……其实已经有一些农作物死去了,但我想着您这不是马上就到了,索性再留上几天让您看看真实的实验田情况……”
“再就是您三令五申的说,因为用淡化后的海水来浇灌农作物,会引起土壤盐碱度的变化……所以实验田必须密封隔离处理,以免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您看……所以我们就制作了这些独立的小池子。”
“就算实验后的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问题也不大,我会再用其他的办法来降低土壤里的盐分……比如说,种植耐盐碱的作物或者调酸的办法来改良……”
黄教授举目望去,看着实验棚里近二三百个小型水泥池,不由得深呼吸——
她再次再呼吸。
水泥池子的前面是一个个的自制本子,表皮上写着例如:
【农作物名称:】
【种植日期:】
【浇灌方式(一日?次):】
【淡化海水盐度:】
【原始土壤盐碱度:】
……
黄教授翻开本子一看,里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浇灌的时间、容量,以及植物的生长尺寸,表面情况,与土壤的盐碱度变化等等。
十分详细。
黄教授突然转头看向了栀栀,眼神莫测。
栀栀笑着说道:“老师,您一直没过来,虽然咱们一直靠书信联系,看着好像沟通也挺顺畅,其实真正干起来工作来,就知道……没有老师现场指点的学生啊,真是天下最可怜的学生,是真正的寸步难行。”“幸好上回江教授过来的时候,指点了我们一些,我们才知道实验室里的数据应该怎么记录……老师,您再帮我看看,我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您直管说,我一定好好配合!”栀栀说道。
黄教授突然将那个记录本抱在怀里,失声痛哭了起来。
栀栀愕然。
她求救似地看向了霍令坤,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