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前情(2 / 2)
但后来,风气一变,女子在青山书院读书,逐渐成为了能象征自己上流贵族、大家闺秀尊贵身份和内涵高雅、气质不俗的标签。
女子能上学,看起来是社会的进步。
可实际上,青山书院一开始培养、重视女子的纯粹目的早就变了味道。
所谓的读书,成了商贾高官之女抬高身份,企图高嫁以风光门楣的垫脚石。
宫里的娘娘们就有不少出自青山书院,世家大族也盛行以此为娶儿媳标准。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能来读书的女子,可想而知都是什么家世和地位。这里的女孩也都从小被教育的心比天高,但活着的目的却肤浅地只有“嫁人”二字。
在她们眼里,尊卑有序,嫡庶有别。
张君越是整个梅园唯一的庶出之女,在大伯家里是个寄人篱下的外人、下人,在书院也没人瞧得起。
再加上她处处受气,也无处宣发,哪有心情上什么鬼课,她从小就不爱背课文。
张君越整日摆烂,一副烂泥扶不上墙又不求上进的样子,先生们也不喜欢她。
侯舒洁就好很多。
汉语文字学博士,来到这里二话不说,反手就是一个“实地科研项目”。
而且胎投的也好,家里有个吃官粮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八品官,在我们的诸位“富贵同学”眼里,与草民无异。
但是人家哥哥争气啊!
侯舒浩,当今丞相最看重的门客,侯舒洁能来青山书院读书都是丞相亲自推荐,所以没有人会在明面上瞧不起侯舒洁。
只会被暗地里议论两句,但是毕竟耳不闻心不烦。
更美好的是,侯舒洁家庭和睦,父母慈爱,虽然上有哥哥,下有弟弟,但父母都是妥妥的女儿奴,哥哥妹控,弟弟姐控,一家人的掌上明珠,对她疼爱到不行。再加上,她家里没有妾室,一家人向心力超强。
心情好,万事顺当,人的脾气自然就温和。
再加上侯舒洁本就博学多才,以才服人,是先生们眼里不可多得的“宝贝疙瘩”。先生和同窗们对她唯一的诟病或许就是——为什么这样品学兼优的她会和“烂泥扶不上墙”的张君越如此要好?
之前的张君越自幼苦难缠身,也一直活的唯唯诺诺,是为了感念大伯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更多的是怕被赶出去,丢了活路。
而现在的张君越,除了接着忍,依旧没有任何办法。为了好好活着,搞清楚当下的状况,只能表面上继续延续以往的唯唯诺诺。
这简直要把张君越憋屈疯了!
做生意、赚大钱,废柴逆袭?!宅斗,心机,庶女上位?!
没有,统统没有,都是做梦!
大伯母掌管所有家事,绝对的权威下随时“落地成盒”。
一个不慎自己就可能被家规打死,外人不光不会可怜自己,还会夸赞少卿大人家风严明,是有节之家。
张君越只能不断地宽慰自己——这都是为了以后。
张君越是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一直生活下去的。
侯舒洁也不能,尽管她有一个美好的家庭。
因为世道不容她们自在。
女子十七出嫁,求亲的人早已踏破侯家的门槛。侯家父母心中也拟定了几家女婿的人选,估计会在今年年后定亲。
一句“父母之命”,一句“礼法应当”,一个从未见过的男人。
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一颗拒绝束缚,还混着些文人傲气的心。
单薄的一句“女子本该如此”怎么可能让侯舒洁心甘情愿的上花轿呢?
凡事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而现在最坏的结果就是——如果,她们永远回不去。
所以,必须自立门户,为自己留好安身之地。
自从她们在这里第一次碰面后,侯舒洁就在尽自己所有的能力为张君越先一步“离家出逃”而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