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七夕(1 / 2)
《沙·志》其中包括很多神话传说。
王大林感觉这些素材有些扯淡,同样也很难让人去相信。
比如,关于七夕的这个故事。
小时候,总记得在七月七日这天会下雨,所以老人们总是告诉笔者,这一天是一年之中的雨节,每一年都不例外,依然是细雨蒙蒙,还带着一丝丝的凉意。
后来,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对这一天也有了不同的概念。
更为重要的是,就是七月七日这一天,已经不再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甚至让笔者发现了很多已经埋藏在历史深处的事情。
前面提到过,东沙在以往也是一个战略要地,地势奇特,可守可攻,四通八达,如果你隐藏在东沙,除非翻个底朝天,否则根本不可能发现你的踪迹。
王大林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倒是不怀疑,因为传闻鬼子当年派了一个联队在东沙地界上抓人,愣是让人家给跑了。
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看《沙·志》就能了解。
王大林生在东沙,长在东沙,对于东沙的每一寸土地都极为熟悉,尤其他又喜欢书,所以很多事情,关于东沙的一些记载,他都了若指掌。
东沙向南三四公里就是著名的常山,当年苏轼苏东坡密州出猎的地方。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常山,常山赵子龙的常山,也算人才辈出,不然苏轼也不会在这里写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等千古名句。
所以,王大林经常会调侃,大家都说常山有一半是苏东坡的,他自称还有一半是王大林的,固有流言“旧时密州曾出猎,今有大林王半山。”
东沙向北大约五公里,便是更加著名的马耳山。
当然,在文化底蕴上可能马耳山要比常山名气稍稍弱一些,但在我们东沙当地,这绝对是第一名山。
传闻有一匹骏马,修炼了一千年后去玉皇大帝处讨封,玉皇大帝沉默不语,卧身而眠。
马沉思良久,似乎参透了修炼的真谛,忘却了自己是匹浑身烈焰飞腾的骏马,忘却了自己的兴衰、毁誉、苦乐,就此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卧伏一千年后终修炼成正果,全身凝固成了一座千峦起伏、奇峰秀美的山脉。
这便是马耳山,曾几何时,公冶长、姜子牙、张择端、赵明诚、刘墉、窦光鼐、王尽美、王统照、臧克家、崔嵬、王愿坚、李仁堂......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都曾经在马耳山上留下足迹。
王大林看到《沙·志》上提到了这一眼神泉。
相传,姜子牙封神后,经常在马耳山与众神聚会。为了造福百姓,众神齐力开凿了一眼泉,据说喝了这个泉水可去除百病延年益寿。所以,后人就称这个泉为“神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