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洛阳城风云惊变 广阳门兵戎相见(1 / 2)
霁月如银,万籁俱寂。
两个更夫,一人持锣,一人持梆,行走在洛阳各处地方,此时已是人定。刺骨的寒风吹动得他们的衣衫撩动,他们打了一个哆嗦,继续向前走去。
“人定时分,天寒地冻!”
随后敲锣,一慢三快。
“咚——咚,咚,咚”
更夫的身影从广阳门向北而去,越来越远,最终连他们手中灯笼的火光也看不见了。广阳门的守军注视他们离开,但那四声锣响却萦绕在他们耳畔,他们顿时如同被泼了一盆凉水一般精神。
终于等到四更天了。
守军将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依旧不敢松懈地凝视着远方,攥着悬在腰间宝剑的手已经出了汗。
下属见他神情凝重,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便问:“长官,我们这是在做什么?”
长官一字一句,缓缓答道:“请君入瓮。”
他心里确实很激动,因为只要办好了今夜的差事,往后的荣华富贵是不可限量的。而做不好,那就只能是死无全尸了。
他在赌,用自己的性命来赌。
他侧首问了一句:“都准备好了?”
“都好了,就等长官您一声令下呢。”
长官轻轻点点头,便下了城楼。他站在排成阵势的守军之前,大声说道:“将士们,今夜非同往常!让你们严阵以待,只是因为咱们大周,出了卖国的反贼!本将接到端王命令,今夜那反贼会突袭城门!只要今夜,我们把城门守住了,不让一个反贼出去,我们就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说的慷慨激昂,脖子上的青筋暴起,翻腾着他激动的血液。
阴暗的天,像是没底的海。倘若不是广阳门的火把亮的白昼似的,京南一带,当真一点儿亮光也没有了。
冷风骤起,值班士兵的盔甲在月光笼罩下泛着银光,排开阵势,雄姿英发,都是血气方刚的好男儿,手持砍刀长枪,严阵以待。听了将军的慷慨之词,皆是士气高昂,齐声高呼:“誓死为大周效力!”
见手下们士气高昂,将军颇满意地点了点头。拔出宝剑,高呼:“准备迎敌!”
寒风携起了尘沙滚滚,迷乱了视线,到底也迷不住将士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他们注定要在这即将上演的二十年的血雨腥风中留下自己鲜活的一笔。
十几载风云变幻,从血泊中开始,或许也要从血泊中结束。
有些人注定是要流血的,有人为名、有人为利,有人为情。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有多少戏子,在这洛阳城里,上演了一出追名逐利,机关算尽的权谋大戏。
好戏,即将上演。
前方浮现出了星星火光,愈来愈近,渐渐勾勒出一众行人的轮廓。三匹马,六个人,两个大箱子——比平常的箱子要大一些。
将军断定,那便是他们要等的人了,于是下令,弓箭手张弓搭箭,只要自己一声令下,就把那些贼蹄子射成刺猬。
商队从混沌中行驶而来,在看到城门的火光漫天后,停下了。他们的脑海中现在只有一个想法:计划暴露了。虽然离得很远,但他们已经能感受到前方的杀气腾腾。
领头的尤为惊慌,他是第一个看见的。
怎么办?他不知道,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了。他告诉手下人别害怕,现在只能背水一战。于是颤抖着往前去,他只感觉自己连马也坐不稳了。
终于,他们被将军亲自给拦住了。将军的眼神颇有煞气,打量了这几个人一番后,便冷冷问道:“做什么的?”
领头的还算镇定,恭敬地说:“珠宝阁的,往开封送货。”说着,把出城的通行证摸出来,交给长官。
将军连看也不看,一样冰冷的口气,又问:“怎么这么早?”
“买家催得急,不敢耽误。”
将军凝视了领头片刻,用下巴指了指那两个箱子,又问:“那是什么?”
“珠宝。”
“打开。”
“是。”
领头听言,正中下怀。那箱子里哪来的什么珠宝,是各藏了五十个王府豢养的死士,均是能以一敌百的,杀这些守城兵没问题。只要他们一开箱子,里面的死士接着能把他们砍成肉泥。
“你怎么不动?”将军问那领头。
领头低着头,虽是一脸恭谨,但眼神中还是浮过一丝狡黠。
“请长官亲自开箱。”
将军微微一笑,说:“不用,还是你开罢。”
“这是规矩。”
“让你开你就开,哪这么多废话!”将军板着脸喝道。
领头的笑容僵硬了,他犹豫了一下,惊慌地看向随从,随从也以惊慌的眼光看向他。
“打开呀。“将军嘴角上扬,眉头却皱的愈发深了,冷冷一笑,“也罢,我替你打开罢!”
话音方落,只见他退回到行伍中,紧接着一排弓箭手张弓向前,一声梆子响处,万箭齐发,箭如雨下,顷刻间已将那群贼子给射成了刺猬。青石板铺成的大道已成了血泊,上面躺着六个人张皇恐惧的尸身。
一下属问将军那箱子如何处置,长官略一沉思,冷冷说道:“一把火烧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