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2)
我这个人虽说远远比不上基督圣主或是神道教的天照大神,我的作品也不是倚靠《圣经》作为蓝本,可是我尽力地从生活中去发掘一些人们内心的诉求。我诚挚地希望读者会从我文字的洗刷中,见识到一个真正不一样的世界。而这种世界带给他们的,从小的角度来说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大的角度来说也许会改变人生的方向。我觉得这是一个成功的作家所该达到的水准与境界。
虽然具备多年的写作经验,可是这也不代表每部作品都能够驾轻就熟。这与作者的悟性和思想有很大关系;再加之这次参赛截稿时间匆忙,因此即使在我投入了完备的精力之后,难免不会出现一定的瑕疵。如有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朋友多多包涵,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青森是一个极富美感与舒适的地方,这也是我会在灵感枯竭时期出游选择这里的原因。可能是我在繁华都市待得太久的缘故,因而对较原生态的小城市有着很深的神往。我想若干年后,我一定会时常多去这些地方走走,日本这种地方很多,只是我未曾走过。有机会的话,我会在此定居生活。相对于望穿秋水,耳濡目染实在是对灵感诉求的一种奢侈,更是对精神层面的一种享受。
灵感这个东西,虽说是可遇不可求,但正如大作家杰克·伦敦所说的一句话:“不能坐等灵感的到来,而是要拿根棒子追寻他。”如果不具备这种精神,那么灵感只会成为沦为放纵惰性的一类麻醉剂。作家的思想要时刻与世界保持着紧密的结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你审视他的善恶美丑,他也会指出你的不足。脱了节的作家,纯靠幻想,那么他就像一个精神病患者,说出的话也尽然是废话。
到了青森之后,却不想探寻到了一个极其难得的灵感。可这灵感却是建立在一起恶劣的案件之上的,凶残到我有些怀疑事情的真实性,或是怀疑自己作家的真实身份,倒更像是一名新闻媒体报道者。虽然灵感对于作家来说是莫大的幸事,毕竟直面案件的机率渺茫之极,但是从人道主义出发,亦或是从一个未泯良心的人的角度出发,当然很不希望此事发生。对此,我触目惊心,之前稍稍有些见愈的失眠症重又复发。
所以,我创作的初衷也很一目了然,就是希望藉此能够书写出人性丑恶的一面,如若再能倚靠文字的力量早日揪出幕后黑手,那么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作家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作。
体会到人生的切肤之痛才会更好地珍惜生活的简朴,走过荆棘丛生的小路才会更加向往平坦的大道。此书我会倾注内心最诚挚的情感,也给幸存者一个能够展望未来,坚定活着下去的勇气与希望。
序言就写这么多,向广大的读者朋友致以最深厚的谢意,感谢你们能够认真倾听我心底这个充满暗黑的故事。
平成十四年十月一日 矢治菊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