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大陈灭亡(2 / 2)
隋军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蔚为壮观。隋军携北击突厥余威,气势正盛,誓要踏平大陈。
隋文帝杨坚的次子杨广任名义上的伐陈总司令,杨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隋炀帝。
陈后主陈叔宝听闻隋军大举进攻,并不慌张,还自我安慰:“王气在此,自有天佑。齐兵三来,周师两至,无不摧败。隋军此行,又能何为!”佞臣孔范随声附和,大陈并不做刻意准备,依旧莺歌燕舞。
看来大陈真的气数已尽,上有昏君,下有佞臣,不亡都没有天理了。
隋军一路势如破竹,不日便突破长江天堑,直逼建康城下。这时,陈叔宝才慌了神,急忙命佞臣孔范、施文庆之流,率军抵挡隋军。
孔、施二人志大才疏,又贪生怕死,致使建康城守军几乎全军覆没。名将萧摩柯被俘,老将任忠投降,隋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破了建康城。
城破之日,有大臣劝说陈叔宝正衣冠、御正殿,效仿当年梁武帝萧衍面见侯景的故事,以保大陈最后的颜面。但是陈叔宝生性懦弱,并未采纳。
走投无路之际,陈叔宝携张贵妃和孔贵嫔仓皇出逃,三人藏身深井之中,后被隋军搜获。
这个只会吟诵玉树后庭花的才子皇帝,竟以这样一种方式被俘,成为千古笑谈。
至此,陈朝灭亡,隋朝得江南三十州、一百郡、四百县,隋文帝下令平毁建康宫室。
后来,隋朝献俘于太庙,陈叔宝及陈朝的王侯将相、乘舆服御、天文图籍等,顺次押入,陈叔宝本人也向隋文帝杨坚叩拜。
隋朝大臣宣读隋文帝杨坚诏书,叱责陈朝君臣不能相辅,乃至国家灭亡。陈叔宝及宗室、群臣又俱又愧,跪伏于地,不敢抬头。
隋文帝杨坚并没有对陈叔宝大开杀戒,对陈朝亡国君臣,皆饶以不死。后来隋朝还把陈朝宗室子弟分置各州,并赏赐土地衣物,让其颐养天年。
陈叔宝及宗室大臣得以不死,并非是隋文帝杨坚生性宽厚,而是杨坚觉得陈叔宝之流,实在对隋朝构不成任何威胁。
懦弱的陈叔宝,竟因此得以善终,一如当年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亡国之君往往身死族灭,不得善终,陈叔宝如此,也算是个不坏的结局。
可惜当年大陈的开国之君陈霸先何其英武,创业何其艰难。待到陈叔宝做了皇帝,又是何其懦弱,亡国何其容易。
真是莫大的讽刺,不知陈叔宝这不肖子孙,日后有何面目去见大陈的列祖列宗。
随着大陈的灭亡,大隋消灭了最后一个对手,分裂三四百年的中华大地,重归一统。而再造统一的隋文帝杨坚,也必将青史留名。
就在隋军攻破建康城的时候,高林率领的勤王大军,刚刚离开宁州城一百多里。
听闻建康城破,陈叔宝被俘,高林赶紧命令大军撤回宁州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陈亡了,高林又一次来到了十字路口。
何去何从,是率军投降大隋,还是继续抵抗,亦或是远离是非之地,隐姓埋名,高林脑袋一片混沌。
就在高林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隋文帝杨坚派人送来了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