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没那么耍(2 / 2)
“不可能,老朱这么超前的想法呢?职业留着人才,待遇留着人才,两全其美,妙不可言!”
听了朱允慥心里的夸奖,朱元璋心里开心得不得了!
此法虽灵感来自朱允錡,可终究还是他想到了!
朱允炆没有想到朱元璋的变脸会这么大。
刚才还是笑着说的,转眼又是黑的脸色。
虽未正面批判,但皇上的观点等于蒲扇了一个大大的耳光,啪地一声扇在脸上。
再看看朱允玏的心情就好很多。
虽然自己提的观点不对,总比那些附和别人而又毫无主见的人要好吗?
谁没有犯过错误?
没准他提出的建议恰恰是皇爷爷所期待的。
如果不是他的错误观点,又如何能够引发出皇爷爷的明智决定?
没有主见、受制于人、如此之人、又如何能够肩负起重担?
如今看来,皇上能够想到内阁这一体制,和朱允竑根本就不沾边。
陛下能够驱走暴元,创建朝廷,难道就不能看出个人的品质有多高吗?
他最近对朱允琇格外友好,这一方面是由于朱允琇母亲去世得很早,但也可以说是为了做到这一点。
是要看看你能否静下心来。
朱元璋间接地否认朱允炆之议,群臣不敢异议。
站在皇帝立场上说,皇上所建议的这种内阁制度确实有道理。
此制堪称朝廷治理之首创!
因此,除六部尚书及三品以上职官外,其余职官均表示赞同。
最后采用了该系统。
朱元璋令六部先报三、四人之榜,递上自己定。
这件事刚做完,朱元璋便问户部尚书范敏:“您前天奏的事,说民不愿使用宝钞,只愿使用通宝、银两。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范敏说:“宝钞很容易携带,但是一般人都用不惯。宋朝的时候就有交子发行,由于宣传的效果不好,一般人也用不惯,结果销声匿迹了。”
朱允炆见了,当即提议说:“皇爷爷、孙儿觉得,应该象推广《大诰》那样大力推行宝钞、通宝。若以银两成交,两方都将身陷囹圄,处以刑罚。”
朱元璋轻轻颔首,朱允炆一番忠告,实在是一语中的。
印宝钞与制铜钱利于交易与征税。
而且银两的交易也很繁琐,由于银两并无统一标准,所以在交易时必须要用到秤。
而且宝钞和通宝面值清晰,百姓理应欢迎。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只是宣传不到位,还有惩罚不到位的原因!
治国安邦,不应盲目地说些仁政的话,要以铁血的方式。
只要为国争光,无愧我心。
“好吧!允炆提出的意见确实是在理!朱元璋对朱允增长幅度很满意,但又有点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到百姓交易?」朱允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唯一一个不喜欢使用铜钱的人。朱元璋也曾想过这个问题。朱元璋正准备往下讲,突然脑子里传出来朱允炆的话:“朱允炆建议是理。理何在?百姓买卖,到处天天有。何人督管是使用银两?”
“要想监管到位必须动用多少人的力量?”
“要是让人和人互相揭发的话,也许人连工作也不会做,只想着瞪大眼睛看人呢!”
“没有大揭发一定要用人手,可是,财政负担不起么?大明国库厚么?”
“宋真宗时,年财政收入为1亿6000万两白银;大明永乐年间年国库收入为3千718万两,仅为宋朝的19%。”
“朱允炆!不懂国库的人竟敢胡言乱语?”
是大明永乐年间?多大的时代?
一定是他百年后的岁月。
三孙竟然还记得那些号码!
他能熟谙将来,这一点一点千真万确!
转念一想,朱允炆这个提议,实在不切实际。
他本人也杀死过几万人,其中一些人还在刑具上办公。
完全不需要冗余的人来监管那些琐碎的事情。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见效!
“允炆提出的意见确实是在理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高炽对他说。朱元璋听了很高兴。就问他:“你怎么能这样看?我这叫什么意见呢?”“当然是有理。朱元璋突然口气一转:“但不尽合理,道理讲得很好,其实并不可行!”
呀,这时朱允炆的心情,像刚刚吃了半个包子却发现自己长了一身绿毛。
皇爷爷您能否一口气讲完这句话?
没那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