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书(1 / 2)
耶利米书简介
写作背景
本书是由若干单元的文集编辑而成,内容主要是先知耶利米的讲辞,也包括以第三人称提及先知的传记性材料(参26章,28章,35章),这部分可能是出自先知的秘书巴录的报导(参36:4,18,32),52章的历史附录则是采用列王纪的资料。
耶利米生於祭司家庭(参1:1),约西亚十三年(主前六二七年)蒙召,以後在犹大历史中最黯淡的时期,克尽他先知的职分凡四十年。他是个感情丰富而又多愁善感的人,通常被称作「流泪的先知」(参9:13:17),他奉差遣传神审判的信息,一再忍受反对、鞭打、监禁等逼迫(参11:18-12:18:20:1-26:8-27:38:6),面对百姓的罪恶与神将临的惩罚,他内心的痛苦与冲突达到极点,但他仍忠心地传讲与国家攻策相违的信息,甚至必须与政治、宗教领袖敌对,在那个周围有各样攻击的环境中,神让耶利米单独凭著信心继续传道。当巴比伦大军攻陷耶路撒冷时,先知怀著一颗破碎的心眼睁睁地看著他的预言应验。
在国家沦亡,百姓被掳後,先知获释,并受巴比伦王的优惠,任他选择前往巴比伦或留在耶京,他选了後者,但不久又被强逼逃往埃及,在埃及传道一段时间後,据说他终於殉道了。
本书以犹大晚年为背景。当时,犹大在玛拿西的影响下,拜偶崇邪,作恶多端,神的忿怒总不止息。虽然约西亚十八年,朝廷从事大刀阔斧的宗教改革(参王下22-23章),可惜後来流於表面的革新,未能深入民间实际的崇拜生活中,百姓并没有真正悔改归向神,反而迷信圣殿圣城,认为那是民族安全最大的保障(参7章),整个国家堕入虚假的安全感中,从先知到祭司一味作假。
外交上,先知蒙召时,犹太人还臣服於渐趋衰微的亚述帝国,主前六一二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巴比伦、玛代攻陷,六○九年埃及法老尼哥率军北上援亚述,犹大王约西亚出兵拦阻,不幸阵亡(参王下23:29)。其子约哈斯继位,作王仅三个月就被尼哥带到埃及,由尼哥另立约哈斯的兄弟约雅敬为王,从此犹大成为埃及的附庸。主前六○五年埃及在迦基米施之役惨败(参46章注)後,巴比伦势力进入巴勒斯坦,曾掳去犹大宗室贵胄,如但以理等(参王下24:代下36:但1:1),於是犹大转为巴比伦的附庸,惟不久约雅敬又倾向埃及,结果巴比伦联军围攻耶路撒冷,约雅敬之子约雅斤被掳,巴比伦王立西底家为犹大王。西底家生性懦弱,又乞援埃及,导致巴比伦第二次攻陷耶路撒冷,西底家也被掳到巴比伦,犹大遂亡。巴比伦所立的省长基大利旋即被刺,犹大余民逃至埃及(参44章)。
主题特色
耶利米的信息是带著悲观与盼望、审判与复兴的矛盾憧憬。虽然他一再对悖逆的百姓绝望,却对神有信心,他相信神的管教具有医治的能力,他透视了苦难背後的恩典、审判後面的救赎。在国破家亡的痛苦中,他必须起来解释神学上的题,即耶和华为何离弃的百姓,使百姓的信心得以存留,面对惨剧。先知再次坚定神与大卫之约那不变的应许,并且强调神的管教,苦难不是结束,以色列与犹大在神手中是有盼望的,拆毁为要带来积极的建立(参1:18:7-31:28),打伤为医治,被掳还要归回,以色列回转後就真正懊悔,受教以後就「拍腿叹息」(31:19)。
本书内容并未按年代的顺序编排,以致研读时稍有混乱的感觉。先知对民族深邃的情感与对使命的执著态度,每予人属灵的感应力。
30-32章论及复兴的「安慰之书」尤可与以赛亚书40-55章争辉。
本书大纲
Ⅰ先知蒙召(1章)
Ⅱ神对犹大的审判(2-25章)
1以色列的罪行和刑罚(2:1-6:30)
A以色列背道的恶行(2:1-37)
B呼吁悔改(3:1-4:4)
C将临的审判(4:5-6:30)
2错误的信仰(7:1-10:25)
A呼吁离弃虚假信仰(7:1-8:3)
B无可救药的百姓(8:4-10:25)
3警告与审判(11:1-16:21)
A警告背约的子民(11:1-13:27)
B刀剑与饥荒的审判(14:1-16:21)
4先知的比喻、宣讲、异象(17:1-25:28)
A零散的言教(17:1-27)
B比喻与象徵性的动作(19:1-20:6)
C先知内心的痛苦(20:7-18)
D警告恶君王与假先知(21:1-23:40)
E审判的异象(24:1-25:38)
Ⅲ耶利米与假先知的争论(26-2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