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白衣天使 (待发表)(2 / 2)
在清洁工拖地的时候,母亲也起床了,我将母亲安顿好后,到楼下对面买早点。因是凌晨,电梯没启用,天还没有完全亮,楼上的走道伸手不见五指,这时,我开始埋怨医院,这么黑还不开灯。当我走到楼梯附近时,楼梯口的灯自动亮了,我回头望望是不是护士帮我开的灯,断定没有时,我感觉到,那一定是感应灯了,每到一层楼都是这样,好象专门有人为你服务,真是一路的开心呀。
在康复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医护人员,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清洁工,他们待人都很和蔼,让人有一种到家的感觉。
这儿的护士连同护士长一起共八人,她们分班次上班,每个班都有一名医生,他们在大厅里办公。因为我是晚上陪护母亲,与护士接触只能在夜间。
康复区在四楼,一到半夜,整个楼上寒气逼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护士冷得直打哆嗦,尽管这样,只要病人有什么需要,随叫随到。值夜班的护士为给病人打点滴,也不敢冒然地找个地方小睡一下,她们就干脆坐在火箱里取暖(有点像乡下的火桶),确实困了,就伏在桌上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墙的上铃声响了,又一个病号药水挂完了,她们整夜都是这样的。
一名来自枞阳的护士在我们这儿,我与她聊起来。看上去,她二十一、二岁的样子,我以为是刚分配来的。“你这么年轻在医院当护士真不容易。”我说:“你大概二十一、二岁吧,比我侄女还小呀。”她只是微笑,告诉我们,她今年二十八岁了,我与母亲有点不信,一直认为她过得好。
清洁工早上拖地,母亲与她聊起来,清洁工说她是一家单位的下岗工人,在医院打工,每天的任务是拖地,另外还要做些其他的活。通过与清洁工聊天,我还得知三十多年前用水困难的故事,那时用水凭票,排长队,这些,虽然我都经历过,早已忘了,经清洁工一提示,我记忆犹新。
这里的医生、护士、清洁工与病人零距离的亲切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