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她的决定(三)(1 / 2)
依乔觉得今晚回家的路太短了,除了选科,她还想和萧梓舟说点别的,没想到自己的事情还没完全说清,家就已经到了。
在萧梓舟之后,若乔、爸妈、理(5)班班主任柏常青,再后来是七中其他师生——相继知道了沈依乔转学文科的决定。这件事在高二升高三的夏天成了七中的话题焦点。
“这可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啊!”教导主任刘玉萍喜形于色,拍手感叹。
要知道,依乔当年中考总分虽不及若乔,但却是全市唯一一个满分作文得主。高中第一次期末考试,她取得了历史94,政治92,地理90的成绩,七中文科教研室大为惊喜。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偏科的依乔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理科科目上,政史地还有语文英语只是她紧张学习之余的消遣。高一两个学期,六次考试,沈依乔、沈若乔轮番占据着文科成绩全年级第一的位置,成为七中文科的种子选手。她们的政治老师——七中政治教研室主任潘懿云有一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说,“我看咱们七中的文科总算要扬眉吐气了。这一届那对双胞胎姐妹,灵气的不得了,问答题能答出一套标准答案!咱们一定要把这俩孩子留住!”
沈依乔享受这种自信、努力和成果之间的循环,她希望自己能忠于内心,更是为了高考。她觉得人就是应该用自己的最强项参与竞争。可是在另一边,“文科希望”的美誉并不能打动沈若乔。若乔相信“短板理论”,她深知自身优势,却不过度发展,而是将精力全部集中在理科短板上。她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单薄的文科女生”,立志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且她认为高强度的理科训练能够让她的人格更为厚重,即便这会让她在高考这场大战中失去优势。
很久以后,沈若乔读到了赫拉克利特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彼时若乔不知道,自己将为十六岁那年完美主义的热情付出多大代价。小小年纪便要追求完美,这背后往往藏着低水平的认知与致命性的傲慢。
然而,时间之所以可贵,岁月之所以无情,都在于人们皆身处其中而不知,很多事情只有回过头看才有意义。可到那时就算寻到了意义,对于过往,也无济于事了。成熟后的精明与智慧够不着年少时的快乐与迷惘,今日获得的提点与领悟指导不了昨日的徘徊无措。年少的时光啊,可以很美很美,就是不可能完美。
高二的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将迎来为期十天的暑假,以萧梓舟为代表的七中二十多位学子将在这十天里奔赴省城参加全国高中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多类理科竞赛。每年,七中都会通过这些竞赛向全国最顶尖的几所高校提前输送优质人才。
而沈依乔将在十天后正式加入高三年级文科(4)班。
以一场生物考试来结束高二对若乔来说稍许轻松愉悦一些。相较于数学和物理,生物简直就是若乔艰难学习荒漠中的一方绿洲。七月下午四点的阳光依然热烈,穿过六根高大的罗马柱,斜照门楼下,像是一片片透明的金纱帐飘了进来。空气很热、很暖,气温和阳光都让人很有安全感,对即将来临的黑暗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