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旧神还山(2 / 2)
原来,那女孩子体弱多病。父母求医一掷千金,外国的、国内的、学院派的、江湖的、正经的、野路子的,不胜枚举,却始终没人能妙手回春。
所有办法都已经试过,就剩下烧香拜佛一条路了。
大和尚心善呐,看着一家三口如此可怜,恨不得以身相代,正巧小边师父路过,被大和尚施展龙抓手一把擒住:“孩子,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就有了这门娃娃亲。众生皆与佛有缘,大抵如此。
佛门妙法,妙不可言。有夫婿一同分担劫数,女孩子重现活泼可爱的模样,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娇俏含笑的脸庞,差点被捏碎肩胛骨的小师傅觉得一切真好。
这都是以前的事儿,一晃好多年过去了,自那以后,小两口再也没能相见。
其实女孩家每年都来还愿,只是每次都碰巧错过。
那个小女孩,嗯,好像比女警要小几岁,边赋君胡思乱想,好像又看到了那个明媚烂漫的小女孩,好治愈的笑容啊,可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既然无缘,不提也罢。
恍惚间。
小警花高兴的跳着拍手:“既然这样,不如把老先生暂时安置在寺庙中吧!来日再让亲眷帮忙落叶归根。”
边赋君此刻还没从回忆里走出来,又下意识的嗯了一下。
嗯?我刚才答应了什么?我是谁?我在哪儿?
大意了!大意了!边医生暗自腹诽。一来二去果然把棘手的全推到自己这边来了。
也是,靠侦缉凶徒吃饭的选手,能是省油的灯?没及时润走,被小丫头片子可装怜卖萌套路了。女人,哼!
---
清晨5点,天音山麓。
遥远的晨钟声刚刚停息,边主任就沿着小路向奉天医院走去。
自从去年接手心脏内一科,晨间查房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在病人将醒未醒时判断病情状态时更准确。此刻住院区一片静谧,除了监控设备此起彼伏的滴滴声。
边主任留学七年,取得中专,不,临床医学-生物学双博士文凭,在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上连续发表多篇论文,为多种心脏病手术根治指明了方向,临床实践中更是屡屡创造奇迹,二十出头的年纪已然是行业泰斗,学术权威。
但是,如果家里有高三报志愿的孩子,家长一定都听过这个说法:“临床医学和别的专业不同,在哪儿念书,基本就在哪儿就业,异地就业要降低心理预期。或许协和毕业生除外,但也仅仅是协和,北大医学部都不行。”
事实如此,医学是一门重实操的经验科学,行业性质决定了强龙难压地头蛇。德国回来的博士,混的不如本地二本医科院校大佬的学生很正常,案例不胜枚举。把边主任作为人才引进,院领导的考虑主要是让他多发论文,把医院的科研评审分数刷上去。
说起来,边主任,也就是边师父,并没有因为出众的能力获得应有尊重,反而明里暗里遭到不少抵制和非议。比如,对那名老火车站候车室的长者的抢救,因为事急从权,一些操作不太符合诊疗规范,虽然完全合法且必要,还是经常被拿出来说道。跳的最欢的,是因为他没当上科主任的闫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