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替婚25已换(1 / 2)
陶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面对李俏俏这种穿着打扮一看就像城里来的姑娘,紧张的连句囫囵话都说不清楚。
陶二洋撵完人回来,见李俏俏堵在自家门口,还以为是凑过来看热闹的围观群众,当即就要对着她一顿猛喷,被眼疾手快的陶三妹拦了下来。
“这里是陶一洋家,请问你是?”时隔多年,再次从一个陌生人嘴里听到自家大哥的名字,陶三妹有些激动。
陶家兄妹三人的感情极好,作为长兄,陶一洋对陶二洋和陶三妹非常照顾,是全村孩子眼中的别人家的哥哥。
“我是他的朋友王红梅,过来帮他办点事。”李俏俏直奔主题。
相比较陶三妹的激动,陶二洋表现的更加警惕,他用怀疑的眼神上下打量着李俏俏,“我看你的样子顶多十七八,可我哥已经死了七八年了,你认识我哥的时候几岁?”
李俏俏没有回答,抬脚就往院子里去,“进屋说吧。”留下身后的陶家三人面面相觑。
待四人在堂屋坐定,李俏俏这才看向陶二洋,“你哥让我告诉你,书法要勤加练习,等过几年攒够钱就给你买一支派克钢笔。”陶二洋写的一手漂亮的钢笔字,陶一洋便以此鼓励他,让他勤奋练习。
“陶一洋还说,三妹身材高挑,穿裙子最好看,等三妹将来考上大学,到城里念书,他一定要买条红裙子给三妹,‘保管比大伯家的春丽好看一百倍’。”最后一句是陶一洋对三妹说的原话。
这些话虽然不是只有他们兄妹才知道的秘密,但不相干的人谁又会去关心这些细节?
除了每次周考月考出分,老师会在表扬陶二洋优异的成绩与整洁的卷面时,顺便夸一夸他的字。
除了每次去隔壁余裁缝家给自己的旧衣服改袖口、放裤脚时,余裁缝会提上一嘴,“三妹这小身材,就应该多穿裙子。”
其他人就连他们那双被生活压弯了腰的父母都不曾留意到。
陶二洋和陶三妹不再怀疑李俏俏的来历,或许打从心底里,他们希望李俏俏真的是陶一洋的朋友,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关于陶一洋的消息,哪怕只有只言片语。
既然双方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信任,李俏俏便不再磨蹭,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告诉他们通灵水的用法和功效。
“你的意思是我大哥在这里?”陶三妹惊呼道。
“没错,”李俏俏点头,“你们没必要怀疑我所说的是真是假,直接试试就好,如果三分钟后看不到陶一洋,再把我赶走也不迟。”
陶二洋迟疑了,刚对李俏俏产生的三分信任,因着这通鬼神之说,顷刻间化为乌有。
“话虽如此,可万一你这水有问题……”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陶二洋心里一阵嘀咕,总觉得事有蹊跷。
其实,换位思考,如果是她自己,李俏俏也不会随随便便用陌生人给的东西,更何况,这人还神神叨叨扯什么神啊鬼的,搞不好就是个打扮体面的神经病。
然而,不等李俏俏辩解,陶三妹就抢先道,“二哥,我相信她,让我先试试吧!”说完,不等陶二洋反对,就主动上前接过李俏俏手中的玻璃瓶,开盖、挤压、上药、闭眼,一气呵成。
李俏俏:就喜欢这种干脆利落的妹子!
三分钟,一百八十秒,放在平时,只觉得一晃就过去了,而现在,秒针滴答,将时间拉的格外漫长。
陶三妹犹犹豫豫地睁开眼,心里尽是对再次见到陶一洋的渴望和担心见不到陶一洋的忐忑。
所幸,她的信任没有被辜负,她的期待也没有落空。
除了不能切切实实地触摸、拥抱,她的大哥真的回来了,真的回到了她的身边。
眼看陶三妹对着空气激动到不能自已,泣不成声,陶二洋和陶父也赶紧把通灵水抹上。
陶母卧病在床,气弱体虚,不宜与陶一洋接触,但听说这件事之后,还是拖着病体,央求李俏俏也给她抹点通灵水,让她见一见大儿子。
陶母的病,源头就在陶一洋身上,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说没就没,她怎么能不伤心难过。
于是,在征得陶一洋的同意后,李俏俏给陶母抹了通灵水,让他们母子俩隔着堂屋远远地见上一面,以解陶母骨肉分离之苦、天人永隔之痛。
陶一洋觉得能和亲人见上一面、说几句话,了却自己突然离世无法跟他们告别的遗憾就可以了。
不曾想李俏俏善心大发,竟让他安安心心和家人们一起过个团圆年。说是等过完年,大年初三,他们再回沪市。
听说陶一洋能留下过年,陶家四人高兴的不得了。
陶父陶母合计了一番,把翻过年陶二洋和陶三妹要交的学费、书本费扣下,剩下的钱全部拿去镇上,采买了零食糕点、鸡鸭鱼肉。
李俏俏说了,活着的人向前看,死去的人莫回头。人鬼殊途,这是陶一洋最后一次和他们相聚,聚完这一次,就该给他们这一世的父(母)子情分画上句号了。
所以,为了好好送别陶一洋,陶父陶母下了血本,买了许多他们兄妹三人喜欢吃的东西,希望能给孩子们留下一段美好难忘的回忆。
作为有恩于陶家的贵客,李俏俏享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每天吃了睡,睡了吃,闲了逛,逛累了休息。
惹得村里的三姑六婆在背后碎嘴:
“这哪里来的女娃,怎么大过年的住到陶家去了?”
“说是三妹在镇上认识的,也不知道是镇上哪家,啧,这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