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打死也不能说(2 / 2)
由此可见,古代这些灾异天象,对统治者有多么强力的约束力。
若按薛瑞的说法,这谨身殿被雷击中是因为修的太高大,修建时又没有做好避雷措施,以致尖端部分引来了雷电。
用这个毫无噱头的说辞,怎么能让朱元章停止杀戮?
所以说,天象作为君权象征的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约束力,为了让皇帝相信,官员们还会根据政治需求,对各种异象进行包装,使之增添一层神秘色彩,便于吓唬统治者。
而钦天监做的就是这个工作,如果薛瑞将这个发现公布出去,先不考虑监中官生有多少人失业的问题,光是朝堂上的那些官员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弄死他。
胡中说的很直白,薛瑞也不是傻子,自然听明白了其中厉害。
同时,他心里生出了一些庆幸,还好先来跟师公商议了一下,否则他就要创出弥天大祸了!
“那我就把这个秘密烂在肚子里好了,唉。”
熄了邀功的心思,薛瑞深深叹了口气。
这么重大的天文规律,要是能被当代天文研究学者们知晓,将会更有利于推动这个时代天文学的发展,可惜身在这个封建时代,他空有理论却无处施展,实在憋得慌。
对于徒孙的专研精神,胡中还是非常的认可,有史以来,中国古代天文学者研究日食月食几千年之久,可从没人发现这个周期规律。
不成想,薛瑞进钦天监才一个多月,就有了如此重大发现,这足以说明他在天文学上有很高的天赋,这让胡中觉得自己后继有人了。
“行了,你这个发现虽然不能对外公布,可不代表无法发挥作用,以后监中推算日月交食,你就能用这个方法去验证,咱们钦天监自创建以来,能次次算准日食的人几乎没有,你有了这本事,日后何愁不能得个官身?”
接受了这个颠覆三观的重大发现,胡中反而安慰起失落的徒孙来。
“那倒也是。”
听说这个规律还有用武之地,薛瑞再次兴奋起来,父亲将要任职五官保章正,虽说不用负责推算日月交食,但若是监官们推算失误,他就能及时提醒改正,这无疑是大功一件,以后升官还不是手到擒来?
……
事实证明,没有薛瑞的推算方法,在监中官生日以继夜的推算下,还是在次日排除了近期发生灾异天象的可能。
至于天气晴雨方面,暂时只能推测出九月初二是个好天气,初六则需要进一步观测。
将这些结果上报礼部后,礼部官员就紧锣密鼓开始筹划大典事宜,而朝臣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郕王府。
自从太后懿旨下达,百官们已经两次去郕王府拜见朱祁玉,请他登基即皇帝位,可两次劝进都被朱祁玉拒绝。
今日晌午,以于谦为首的官员第三次劝进,不出所料,郕王朱祁玉终于答应登基继位。
同时,朱祁玉和大臣们商议,将登基大典定在九月初二。
消息传出后,全城沸腾。
朱祁玉登基即位,这就意味着正统皇帝朱祁镇将成为过去式,这个丢尽无数臣民脸面的废物将不再重要。
听到这个消息后,薛瑞略有些惊讶,他依稀记得史书上有写,孙太后下达懿旨后,朱祁玉很不情愿做这个皇帝,大臣连番劝进都没有成功,后来被逼急了才勉为其难答应。
那时候,九月都过了好几天,登基大典只好定在初六举行,不成想,现在登基大典却提前了四天。
经过分析后,薛瑞觉得这个重大改变,是因为前两天成敬深夜登门问话,他们父子和师公的积极态度,打消了朱祁玉的疑虑,所以他才这么痛快答应做皇帝。
目前看来,这处历史细节的改变,对京师保卫战还算有积极意义,毕竟朱祁玉早登基一日,朝廷就能多一分准备,给京师臣民更多的信心。
九月初二,皇帝朱祁玉登基大典如期举行。
这天,钦天监官生集体出动,随礼部官员前去主持大典。
作为钦天监不可或缺的人物,薛瑞自然也被分配了非常重要的任务——留守钦天监!
没办法,档房都是些刚入监的世业生,还不属于朝廷公务员,自然没资格参加这么重要的庆典,所以只能留在监中学习。
作为档房掌事,薛瑞虽然强烈要求参加大典,可依旧被许惇等堂官拒绝,还美其名曰,钦天监乃是机要重地,其中多有隐秘,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各种突发事件,须老成持重之人在监中掌控全局,而薛瑞正符合这个要求,所以才将这个重任交给他。
这话倒不是推脱之言,如今钦天监官员空缺不少,实在没人可用,就连七十多岁的胡中都要前往圜丘(天坛)主持祭祀活动,这钦天监天文生中可堪大用之人,除了薛瑞还真难再找出一个。
无奈之下,薛瑞只得领命,搬了张凳子坐在大门口,当起了门神。
登基大典一直持续到下午,完毕后监中官生陆续返回。
虽然仪式枯燥乏味,还要站大半天,可参加完大典的世业生们却都是龙精活虎的模样,看上去没有一丝疲惫,听刘晋等人说起那恢弘场面时,薛瑞也不禁心向往之,暗恨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碍事的掌事。
监中官员回来,也带来了朱祁玉的即位诏书抄本,内容基本和薛瑞前世看过的一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师。比因虏寇犯边……皇太后以太子幼冲,未遽能理万机,特命眇躬君临天下。
会有使自虏中还者,口宣大兄皇帝诏旨:‘宗庙之礼不可久旷,朕弟郕王年长且贤,其令继统,以奉祭祀。’顾痛恨之方殷,岂遵承之遽忍?
虽避让再三,而俞允莫获。仰惟付托之至重,敢以凉薄而固辞。于九月初二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遣使诣虏问安,上大兄皇帝尊号为太上皇帝,徐图迎复。为政之道,必先正始,其以明年为景泰元年,大赦天下,咸与维新。一切合行事宜,条示于后。”
随着这道诏书颁行天下,就意味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臣民百姓在庆贺的时候,更希望大明在新君的带领下,能一扫颓势,驱逐鞑虏,免于亡国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