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燕山欲攻锡阳县(1 / 1)
襄阳的武林人士们在积极地准备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搞个大事,而没过几天,在襄阳西北向的锡阳县也有人不甘落后,蠢蠢欲动。
这是一座很普通的山林,山势不高,林草不密,但却是这一代鼎鼎有名的最大武装所待的地方。山寨聚义厅中,众人围聚桌旁,“大哥,真的要动手了吗?”年轻汉子大声问道,声音带着些许颤抖,他是在害怕吗?不,他是快要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才会如此。大伙儿忍耐了那么久,终于有机会报仇雪恨了,桌旁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模样。
“该动手了,估计剧志义那老家伙早就期盼这一天,好与我们一决胜负呢。”被众人称为大哥的是一个个子中等的少年,但眉宇之间却没有半点稚气,反而坚毅非常。此时他似乎想让众人放松下,随口说了个笑话,但是在他周围的所有人都没有感到半分好笑,反而有一股冷意扑面而来,让众人微微扯起的嘴角仿若结了冰似的,一下僵住,但老大有意,又不能不笑,大伙儿只得勉强发出呵呵的声音。
看到这里,想必已经很清楚了,没有错,这个少年就是当初被杨天丢在这里的杨过,美其名曰是历练,为了他好,但事实如何就着实有些难说。因为杨天离开时提出了不少过分的要求,杨过在这里过的可是非常难受的。
一开始,面对锡阳县县令剧志义的围剿,杨天初出茅庐,本着天大地大,师父最大,他第二打的心思自然是丝毫不愁,带着残兵败将收拢的山贼就跟对方的五百余家丁官兵一阵猛锤,结果显而易见,素质差距如此之大,杨过又怎能不大败而归,要不是最后关头杨过见势不妙,直取对方主帅,将对方的人马吓得缩了回去,估计一个能回返山寨的人都没有。当然,最后杨过的刺杀也没有成功,剧志义还是很看重自身安全的,防护很是严密。
回到山寨后,杨过终于有所觉悟,明白了敌我优势,不在逞强,与官兵打起了游击,完全遵循着师父常常挂在嘴边的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让官兵们苦不堪言,最终被拖垮在了敌人的山寨不远处。
官军被击败后,杨过获得了短暂的发育时间,这时候他已经不再有轻视之心,积极地与锡阳各地的平民百信交流,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帮助,以获得他们的认同,虽然杨过的目的并不纯粹,只是为了完成师父离开前给他定下的最终目标,但也收拢了大部分民心。
百信永远都是最淳朴的群体,就算他们或他们的家人曾经被山贼们伤害过,但在得知山大王换了一位之后,就不再过多计较了。再加上杨过后来的糖衣炮弹,更是在百姓中发展出了不少愿意加入他们的人。在接受了来自百姓的反馈之后,杨天恍然大悟,明白了师父让他如此做的真正用意,这是再给他指点方向啊,于是杨过大笔一挥,为自己现在的队伍取了个响亮的名号燕山义勇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开始,杨过他们毕竟作为外人,就算心存善意,但也无法立刻得到百姓的认可,所以他们那种
热衷于帮助贫苦百姓的行为自然很轻松就被县令剧志义发现了。这让他一下就看低了杨过这伙儿山贼,原来看对方打仗很有些章法,还感到棘手,现在嘛,这只队伍的首领估计是个初出茅庐的稚嫩新人,居然还有多余的善心去关注那些没有多大价值的平民。当然,剧志义并也没有阻止杨过他们的行为,反而大开方便之门,然后偷偷地利用杨过他们的善心很是埋伏了他们几波,让杨过手下本来就不多的人逐渐损失严重,剩余的人也大多觉得杨过不会当家而离开了他。
就在剧志义发觉了山贼逐渐虚弱的事实,打算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的时候。一个连杨过都没能想到的转机出现,一波接着一波的百姓因为被迫害的无法谋生而选择加入了杨过这个好人的队伍,让本来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杨过立刻精神大震。但另一边的剧志义就感觉到难以接受了,事情变化的实在太快,在他完全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自己这边已经劣势的无以复加了,最后使出了吃奶的劲也只能勉强守住县城而已。
至于将贼兵围城的消息往朝廷汇报,剧志义虽然也想过,但他还存有些侥幸的心理,觉得凭借贼人的武器装备应该是无法攻破县城的,这样僵持下去也行。凭着这些年来收集到的财富,只要给他一段时间,他必然能得到一支无敌强军以前之所以不练,不过是周围没有能威胁到他的敌人罢了。而要是事情被朝廷知道,一旦调查下来,难保不会牵连到他身上,对于朝中诸人的秉信剧志义还是很清楚的,以己度人,就算找不到证据,到时候也很有可能因为眼馋他的财富而对他出手,借口那自然是张口就来。
事实上,在局势反转之后,杨过正如剧志义所料的,果然没有对县城出手,到不是杨过不想,只是攻城困难,容易死伤,这样白白牺牲手下,还不如转移目标来的好,反正他还有别的更需要处理的事情。这事情就是分田到户、诉苦大会、建立武装让革命的火种燃烧在这片大地。
于是,两边就这样又陷入了僵持,但这种僵持的表面下却是沸腾的油水,迟早要爆发出来。城外农民翻身做主,燃烧起革命的热情。城内守军积极备战,各种装备被从尘封的地窖里搬出来,训练的日子昼夜不歇。这一片大地上的火种如今是那么的微小,但不可否认,要是没有人花大力气扑灭,坚韧的革命意志必然会传播到每一个无产阶级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