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方腊(1 / 2)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喜好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众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
浙江省青溪县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因而深受剥削压迫之苦,农民无法求生。方腊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趁百姓不满之机,暗中把贫困失业的人组织起来。他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宣和二年(1120年)秋天在帮源起义。
有一年七月,大旱,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咋个散法的。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 方腊听了,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方腊想到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凭着假的告示和官印,方腊和大家终于搞到了救命的粮食。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以头巾区别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义军无弓箭、盔甲,只以鬼神那些隐秘难测的事互相煽动,烧房舍,掠金帛子女,诱逼良民加入起义军。人们安于太平,不识兵革,听到金鼓声就束手听命,不到十天就有数万人参加义军,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
十一月攻占青溪,十二月攻占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杀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横扫新城、桐庐、富阳各县,进逼杭州。杭州郡守弃城逃走,义军占领杭州,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放火烧了六天,死者不计其数。义军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
宣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初,起义军攻陷睦州,杀官兵千人,占据寿昌、分水、桐庐、遂安等县;十二月末,方腊挥师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县)。
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腊派大将方七佛率众六万进攻秀州(今嘉兴),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军援兵赶到,大败起叛军。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军包围杭州,宋徽宗下诏“招抚方腊”,被方腊拒绝。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起义军被迫撤出杭州。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方腊率起叛军再次进攻杭州,方腊四大猛将分别是镇国元帅厉天闰,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护国大将军司行方和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