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随手施恩惠(1 / 2)
不过,邓浩然并没有因为被薛蟠利用,而心生懊恼。
反倒更加欣赏薛蟠了。
邓浩然作为已经进入朝廷权力中枢的正三品顺天府尹,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薛蟠第一次入他的眼,还是在朔日大朝会上,薛蟠被当庭弹劾,却在后面的当庭对质中,三言两语就驳得弹劾御史哑口无言。
后来又知道京中盛行的蜂窝煤、玻璃窗、镜子等,都是出自薛家商号,幕后都有薛蟠的影子。
而薛蟠小小年纪便能授任崇文门税关衙门副提举,配了个不管事的提举主官,实则是薛蟠总理衙门事务。
到任后对崇文门税关税务,进行改革,触动了商家和权贵豪富之家的利益,却能安保自身,可见手段不凡。
也正是在崇文门税关任上,与忠顺王府发生冲突,才被忠顺王府的犬牙御史弹劾。
没想到被弹劾的薛蟠,不仅没有丢官去职,反倒被委任为新设的煤务提举司提举,全权掌握国朝煤炭事务。
尽管煤炭此时在国朝经济生活中,地位尚不显着,不被朝廷大臣们看重,但是薛蟠能得此任,也能看得出,他已经在永昭帝那里挂上了号。
邓浩然之前还只是以为,永昭帝看重薛蟠这个小小少年,是看重他商贾出身,对经济之道某有些手段。
现在,在西山煤矿这盘大棋中,连自己都成为他的利用对象,还能让自己被利用得甘之若饴,就彰显出来,薛蟠的能耐,绝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方面。
在为人处世上,也颇有些手段。
薛蟠做官,虽然不是正道科举出身,但是邓浩然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作为朝廷实干派的中坚代表,邓浩然的为官之道,颇为纯粹——做与国有利之事,结与国有益之人!
薛蟠此时,在邓浩然的眼中,已经算得上“与国有益之人”了。
而且,薛蟠找忠顺王府做“西山煤矿暴雷事件”的靶子,在邓浩然看来,堪称神来之笔!
以邓浩然推测,历年来,命丧西山的无辜百姓,上千人都打不住,必须要有一个分量足够的人,才能背起这口黑锅——忠顺亲王恰如其分。
身为文官,邓浩然天然和宗室、贵勋之流,是站在对立面的,无事也要行打压之事,现在有事,自然更不会手下留情。
邓浩然也了解到,薛蟠在官场的依靠贾府,和忠顺王府向来不对付。
忠顺王府那边先在朔日大朝会上公认弹劾薛蟠,薛蟠现在翻过手来,就给忠顺王府挖了这么大一个坑,也算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薛蟠见邓浩然借过他的弹劾奏章,打开看了一眼,就收到了袖中,便接着说道,“邓大人,下官治下的煤务提举司,现在就下官光杆司令一个,一穷二白,审理众煤窑主的事情,还要顺天府多费心。
“另外,那些煤窑主鱼肉百姓、草管人命这么多年,一个个富得流油,顺天府抄了尔等家产之后,浮财自然要上缴国库,不过各家在山外的庄园、田地,希望顺天府能交给煤务提举司。
“煤务提举司接下来要整合西山煤矿事务,尽快恢复生产,全力保障京中煤炭用度,需要有地方安置招揽的挖煤工人,下官接下来还要大力招纳灾民,也得给他们找到一个安身之处。”
邓浩然闻言,眉头挑动,“西山煤矿暴雷事件”当然不会全是职责,背后也有不少好处,可供各方分润。
薛蟠这是先和邓浩然商定利润分配的问题,把话说在前面,以免事后扯皮。
而且,薛蟠要的,是田庄、田地这些不好处理的不动产,又给出了招纳安置灾民的理由,邓浩然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于是此事便就这般愉快的决定了。
天色不早,邓浩然要赶回京城,整理材料,好在明日的朝会上,捅破“西山煤矿事件”,便没再多留,出山去了。
薛蟠也没在山里多呆,出得山来,招来一位村民向导,带着他去到一处山道口,那里正是京营振威卫拉练的主帐所在。
薛蟠上前请见,守门兵士进去通禀了之后,出来回道,“指挥使有令,拉练期间,如同行军,闲杂人等,无令一概不见。”
薛蟠在那日去史府拜见史鼐的时候,就见识到了史鼐的古板教条,闻言也不在意,拱手说道,“烦请再去通禀一声,稍后会有一些羊肉猪肉、大米馒头送来,犒劳将士的辛苦,还望指挥使能笑纳。”
史鼐虽然为人古板,但是对麾下将士,还是蛮好的,倒没有拒绝薛蟠要送的肉食粮食。
薛蟠没有见到史鼐,但是对他领兵来西山拉练,帮他查漏补缺的情分,还是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