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户部右侍郎(1 / 2)
林黛玉最希望的,自然是林如海能调入京中,这样她就能和林如海一起回京了。
林黛玉现在是既不想在与林如海父女分离,也舍不得荣国府的那些姐妹,林如海若是能调入京中的话,林黛玉就不用纠结,该如何抉择了。
薛蟠也希望林如海能够进京,就算他和林黛玉亲事难成,也能借林如海,为他的仕途,铺平道路。
林如海现在对仕途,已经没有太多执念了,就像他说的,此生仅剩的念想,就是为林黛玉找一门好亲事。
薛蟠虽然遍邀名医,为林如海会诊,还搞来了西洋特效药,对他所中箭毒进行清除,把林如海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经过调养,现在病情大有好转。
但是林如海自己知道自己身体的情况,绝无彻底康复的可能,现在不过是能多支撑几年罢了。
主要还是因为体内的那种慢性毒药,虽然毒性不烈,却因为天长日久,已经侵入肺腑,无法根除,药石无解,伤了元气。
所以,林如海现在经过医治,看似病情好转,实则是回光返照,只是别人返照的时间是以天、以时辰计,他却是以月、以年计罢了。
而且,从此以后,他也要和林黛玉一样,日常不能断了汤药,天气变化之际,需要倍加注意。
林如海上任两淮巡盐御史,因为扬州临近祖籍苏州,便把发妻贾敏,与爱女幼儿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本以为能在为国效力的同时,能享受一下阖家团聚的天伦之乐,却因为不肯与八大盐商同流合污,而被针对。
要说林如海对幼子、发妻在短短一年之间,相继离世,没有丝毫怀疑,那就太轻视他的敏感性了。
在发妻离世不久,唯一的女儿尚在孝期之时,把她送往京城,远离扬州,只孤身一人留在扬州,应该是林如海猜到了幼子、发妻死亡的真相,悲痛之下,既要保护唯一的血脉,借荣国府来庇护林黛玉,林如海则做好了与盐商殊死一搏的心理准备。
在《红楼梦》文本中,林如海后来也死在了任上,捐馆扬州城。
但是这一次,因为薛蟠的乱入,在阖家进京的路上,途径扬州,特意来拜访林如海,给了他一个改革两淮盐政的建议,并在随后的往来书信中,把建议不断完善。
林如海科举出身,虽然因为得当即圣上看重,被委派到两淮盐运使司这个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对盐政实务,却并不精通。
之前所想到的与盐商殊死一搏的方法,不过是要借助衙门力量,与八大盐商当面鼓对面锣的斗一斗,实际上并没有多少胜算。
但是薛蟠从商业运作角度,给他提出的改革两淮盐政的建议,却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断掉扬州八大盐商的根基。
事实也是如此,林如海在今年的两淮盐政的重头戏——盐引发放之事上,不再采取八大盐商包销的旧手段,而是引入众多中小盐商,打破两淮盐政既有格局。
收效立竿见影,两淮盐政的盐税,直接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一倍,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
八大盐商利益受损,不忿之下,悍然对林如海进行直接的人道毁灭,派刺客刺杀,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林如海现在在官场方面,确实已经没有什么上进的欲望,只想把仅剩的岁月,好好地用在林黛玉身上,看着她长大成人,嫁人生子。
林如海现在才四十来岁,按说年纪并不算大,如果愿意的话,未尝没有再有亲生子女的可能,若是能够再生下一个儿子,那么林家香火,也能延续下去了。
就算自身无法再生育,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也可以从族人中,选择一个过继到膝下,让他这一支的香火,得以传承。
只是,林如海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把这两个选项,都摒除在外了。
原本已经做好了林家这一支的血脉,到他这一代就彻底断绝的打算。
但是薛蟠却提出一个“名为迎娶,实为入赘”的主意,让他和林黛玉的孩子,随母姓,继承林家香火。
如果说,在薛蟠已经和史湘云定有亲事的情况下,本来绝无让林黛玉再下嫁的可能,因为根本过不了林如海这一关。
就算林黛玉不介意和史湘云两女共事一夫,林如海也不会让林黛玉沦为侍妾。
不是不注重林黛玉的幸福,而是林如海认定,林黛玉若是以侍妾的身份嫁给薛蟠的话,绝无幸福的可能。
就算薛蟠能做到对林黛玉一视同仁,在这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上,林黛玉首先就失去了谈及幸福的资格。
可是,若是薛蟠真能不顾物议非议,甘心以入赘之实,与林黛玉结合,在没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林如海也不是不能接受薛蟠的提议。
对林如海而言,最好的结果,是林黛玉能够招个赘婿,只是招赘婿容易,但是想要找到个能够与林黛玉情投意合的良人,却难比登天。
其次的选择,是能够嫁给一个好人家——如果薛蟠没有定亲的吧,他会在候选者非常靠前,薛家的家世虽然与林家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林如海却不在意这些,关键是薛蟠对林黛玉是真的好。
以林如海的家世官职,在薛蟠之外,给林黛玉找一个合适的人家,也不是难事。
林家祖上是累世列侯,到了林如海这一代,顺利转换成科举出身,还高中头榜探花,现在又是从三品的朝廷重臣,林黛玉的身家背景,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天下英杰,尽可配得。
但是,古人有云: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林如海招婿的原则,家世出身这些,都不重要,最看重的,是人品性格,更重要的,是能够和林黛玉情投意合。
而最后这一点,在这个时代,却是最难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