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周平安的布局(2 / 2)
1957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各单位从农村中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城市“各单位一律不得私自从农村中招工和私自录用盲目流入城市的农民。农业社和农村中的机关、团体也不得私自介绍农民到城市和工矿区找工作”。甚至规定“招用临时工必须尽量在当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时候,才可以从农村中招用”。
于是,成为城里人,或者说取得“定量户口”,更成了这个时代那些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农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奢望。
“咳!”五位老人齐齐叹了一声,难以描述的失望之情,浮现在他们的脸上。
“咳嗯,呐啥,大爷们”见此情形,周平安也只能出言,安慰道,“大爷,虽然,咱们不能取得定量户口,但是咱们可以跟城里人一样发工资啊。”
见大爷们无动于衷,还是沉浸在失望的情绪当中,索性,周平安直接将大实话,说了出来。“算了,我也实话实说了吧,”
“其实轧钢厂这个后勤科,现在的负责人就是我。”
“合伙成立找个养鸡场、养猪场的,也是我,而不是轧钢厂。”
“轧钢厂只想花钱从大家手里买鸡、买猪。他们不想冒险去改变。”
“我也是看大家生活不容易,所以,我就想着给大家找个赚钱的路子,这样也就不用整天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靠天吃饭了。”
“这个养鸡场,养猪场只是打着轧钢厂的名义而已,到时候,所有的投入都是我一个人出的,这些钱可都是我的全部身家了啊,我冒这么大的风险,不就是想着大家都好吗?”
“几位大爷们,你们自己考虑下吧。要是想和我周平安一起冒险试试,那咱就继续商量,要是不想冒险,那我也好打道回府。”
说完,周平安就打算走了。
说实话,这也就是看在刘老爷子,几次主动掩护的份上。
不然的话,周平安早就跑门头沟的大山里找做山村合伙养猪了。那些地方更偏僻,以后也更好湖弄外人。
“害,都别瞎想了。”刘大爷收拾下情绪,首先反应过来,然后对着周平安说道,“周小子,你也别怪我们几个老不死的,谁让这定量户口稀罕人呐!”
说完,脸上坚毅的看向其他几位老伙计,“老王,老李,这养鸡场,养猪场不管你们合不合伙,我们刘家村一定是要合的”
刘老爷子语气坚决的说道,“平安这孩子的恩德,咱们得记!今年咱们五个村里没饿死一个人,别说你们不知道为嘛?”
“既然平安这孩子都敢豁出自己的身家,咱们几个老不死的也别藏着掖着了,豁出去干吧!”
“反正,有平安在,也饿不着咱们!”
也许,是最后一句话打动了他们。
最后,五位村长,齐齐应下了,周平安提出的合伙办养鸡场,养猪场的要求。
然后,大家又商量了一个下午。
最终确定,养鸡场、养猪场的场址一个村子一个,都由村子自己建设。
鸡苗、猪仔有周平安提供。
饲料,周平安提供一部分(麦麸,麦糠之类的),村里提供一部分(蚯引和猪草)
所有产出,由周平安出高出市价一层的价格收购。
然后,所得一家一半。
工资?没有工资。
既然知道这是周平安披着公家的皮,用自己的钱来给大家谋好处的事儿,那哪能发工资啊,都算成公分。年底一起结算。
就这样,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四九城红星轧钢厂后勤特事科反而和京郊的几个农村,合伙搞起了集体养殖事业。
当然,这一切,都是很低调的进行的。
除了管辖五个村子的乡镇领导因为办手续的时候,知道了这件事儿之外。
就连轧钢厂都不知道,自己厂已经有了五座养鸡场和五座养猪场。
因为所有需要轧钢厂出面的手续,都是周平安派宋倩拿着印有‘四九城红星轧钢厂后勤特别事务科’的公文公函搞定了。
也许会有人好奇,为什么周平安要大费周章的搞这搞那的,难道他就不能消停点儿吗?
呵呵,周平安现在真还消停不了,也不敢消停。
他还想着在有关部门的关注到来之前,多做一些准备呢。
不然的话,以后空间里的物资不往外出了吗?
要是不做准备的话,难道凭空出现吗?
多在不同的地方,多准备几间仓库,多建几座养鸡场、多建几座养猪场,多和不同的单位达成额外物资调剂关系,那他以后,就可以在有关部门的关注下,浑水摸鱼的就能多从空间当中取出更多物资。
其实,不光是快要出了四九城的刘家村,就连门头沟的深山里,这几个月来,周平安也发展出了好几个和刘家村一样的堡垒村。
这几个月来,周平安从空间里取出来的野猪、野鸡、野山羊等猎物,都是以那几个村子的名义送到轧钢厂的。
至于为什么那几个村子会听从周平安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几个总共不到100户的小村子里,家家都有一个人为周平安工作,或是看守仓库,或是跟着琪琪格等人运输货物,或者为周平安养鸡养猪。
说句不好听的,这些人现在一家老小能不饿死,全都靠着周平安养活着呢。
特别是周平安利用轧钢厂的名义,将为他工作的人,都变成了名义上的工人之后,这几个山村对周平安的忠诚度已经直追琪琪格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