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四方不靖,安敢言定?(1 / 2)
首要之事,肯定是审题了。
第一个纸卷打开。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句话出自《圣语》。
苏平想起第四圣人朱圣对这句话的注解: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
大致意思就是,真正的君子言行举止出自本心,并不在乎有没有人知道,若是一个人离世之后依旧无人知晓他的声名,那很可能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好的事迹可以让别人知道。
想到这里,苏平心中已经有了答题方向,接着拆开第二个纸卷。
【今四方皆定,何以壮国本?】
刚看到这个题目,苏平就忍不住想笑。
四方皆定?
这祝天禄哪来的脸出这样的题目?
东州大肃王朝物产丰饶,靠海吃海,看不上中州这一亩三分地罢了,真要论起国力,绝对在大庆之上。
而南边,大虞的官兵假扮山贼,屡禁不止,焉敢言定?
还有北境,虽然有定国公在,也只是勉强维持守势罢了。
算来算去,也只有跟西州隔着千里荒漠,算得上老天爷帮你定了。
所以说,这道策论题,从题目本身开始就是错的。
不过,这也让苏平想起想起了在国子监看过的一篇殿试文章。
题目是【与邻不睦,何以安之】。
这道题出自先皇时期,也是大庆王朝整体都处在建国以来最羸弱的时期。
殿试策论,问的自然是大庆的邻居,大虞王朝。
面对大虞的侵犯,懦弱的先皇就出了这么一道题。
‘邻’、‘不睦’,单从这两个词就能看出很明显的立意。
而那篇文章,准确的贴合了先皇的心意,提出‘以抚代剿、徐徐教化’的论点。
最终,作答者不出意外的被点为了状元,官运亨通。
“这么说,先皇的这个举动,催生了祝天禄这样的主和派?”
苏平不屑的摇了摇头,打开多出来的第三个纸卷。
只见其上写着一行字。
【以国为题,诗赋作答】
居然是诗赋?
上一个科举考诗赋的朝代,怕不是灭亡了有四五千年了吧?
苏平表情微僵,本能的感觉这事儿跟《将进酒》有关。
若真是这样的话……永泰帝,在关注自己?
正在他沉思的时候,整个贡院考场之内,一道道惊疑之声响起。
“诗赋?!”
“怎么会有诗赋的?”
“大人,这卷子给错了!我这里多了一道!”
“呜呼!痛失解元矣!”
“……”
数万考生的哀嚎此起彼伏。
而监考官员一方,对这种考场喧哗的劣行予以了高度的容忍,以及彻底的无视。
直到一刻钟过去,一道威严的声音自明远楼上传出。
“肆意喧哗者,逐出贡院,剥夺乡试资格!”
这道声音不大,却迅速扩散至整个外帘监考区。
而所有听到这个声音的考生,纷纷脸色大变,迅速将剩余的吐槽憋了回去。
留在贡院考试,至少还有机会中举,若是被逐了出去,那便又要再熬一个年头,这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再转念一想,不就是多了诗赋一题么,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多出这道题,既然如此,那多了跟没多,区别不大。
反正这么些年,研究诗词的屈指可数,就不信还能多到将自己挤下榜去。
考生们迅速摆正心态,开始借着烛火思索考题。
虽然苏平还没到三境,但借着对面号房映照过来的烛火,作答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他并没有急着落笔。
自入号房开始,明远楼上就始终有目光扫过这里。
目光中带着淡淡的审视,一视同仁的扫过去。
如果他此时就落笔,必定将引起监视官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