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小说为什么比电影好(1 / 1)
1、你们觉得《狼图腾》是电影好看还是小说好看,说说理由,并且讲讲它们的不同之处。 小说会好一些吧 文字表达的东西,影像和声音不一定能完美的表达出来,契合度有点欠缺,再加上特效的原因,小说对一些细节的描写,是电影所不能比的 相同的地方应该是表达出来的东西,人对自然、草原的敬畏之心!! 2、狼图腾的书和电影的区别500字 1小狼的结局:书中是死,电影中是放生。 2巴图的结局:书中是活,电影中是在狼马大战中死亡 3陈阵的爱情:书中根本没有他和嘎斯迈的情感戏。 4毕力格老人的结局:书中是自然死亡(如果没记错的话),电影中是为保护狼而故意“破坏”人类下的陷阱被炸伤而死。 5故事的结构:书中在结尾处有表示他们回北京后多年后的发展情况以及再次回到当初地方对当时人及小狼的祭奠怀念,电影还没有这些表示。 6杨克:电影中杨克和女孩在羊群中的爱情在书中是没有的。 希望能帮到你 对了,还有一点,当初陈阵掏狼崽,书中是留下来两个,陈阵和另一个人(忘记姓名了)一人留了一条,然后才摔死其他的狼崽的,并不是电影中只留了一条,而且小狼并不是陈阵再次回到狼窝才发现的剩余的一条。 3、有谁看过《狼图腾》这本书吗?应该如何评价这个著作? 《狼图腾》这本书的评价: 正面评价 孟繁华:《狼图腾》在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是一个灿烂而奇异的存在:如果将它作为小说来读,它充满了和传说;如果将它当作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读,它又充满了虚构和想象。作者将他的学识和文学能力奇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作品的独特性。它的具体描述和人类学知识相互渗透得如此出人意料、不可思议。因此,这是一部情理交织、力透纸背的大书。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因之,这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 张抗抗:这部书是一席丰厚的文学细节飨宴。该书随手翻来,满页皆是过目难忘的文学细节。其“质地”的独特、真实、密集、生动、准确,令人慨叹。千年的原始草原风貌、暴风雪白灾黑灾、四季草场的变迁、蒙古族牧民的生活习性、狼群的残忍与温情,小狼的纯真与智慧;草原马、牧羊狗、羊群、忙牛、旱獭、野兔、草原鼠、天鹅、老鹰各自的生活形态与相互关系……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紧密相关的无数个精彩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真实的草原生活图景,逼真而艺术地再现了原始游牧草原的残酷与美丽。 滴呐:《狼图腾》文章篇幅大,文字朴实近人,故事可读性极强。且《狼图腾》一书中——狼,的诱惑;狼,的精明;狼,的果敢等等,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算是难得的畅销佳作! 周涛:这是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这个命题已存在了几千年,拥有儒教文化的汉民族却从来未敢正视过它,因为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 负面评价 与《狼图腾》作者姜戎曾同在一个大队生产班的知青在看了4月3日《南方周末》的姜戎专访后情绪激动,并声称《狼图腾》全书胡编滥造,歪曲“狼”的本性,严重误导青年读者。同时,另一部分批评者对《狼图腾》中反复影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优劣论”表示不满,而作者提出西方文明因为具有与游牧民族一样的“狼性”而强盛不衰,更让一些学者觉得匪夷所思。 德国汉学家顾彬称:“《狼图腾》对我们德国人来说是法西斯主义,这本书让中国丢脸。” 中国作家网:《狼图腾》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挑战姿态歪曲事实、颠覆常识。作者信奉一种幼稚的生物主义决定论,偏执地认为狼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缺乏对常识的尊重,所以,作者在展开叙述的过程中,就很难维持主题与事象的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他的判断和观点,常常与文本内部的情节打架。不仅如此,事实上,很多时候作者自己的议论,也在相互抵牾,自我拆解。总之,如果说,偏执的主观性导致了《狼图腾》主题和价值观的混乱,那么,对常识的颠覆则把这部小说的写作和出版,变成价值观可疑、艺术性贫乏的失败的话语事件。 刘小萌说:“文学作品允许发挥主观创造性的虚构,但不能违背起码的历史记载和牧区的实际生活。小说里提到牧民的天葬是为了让狼吃掉尸体来完成升天的过程,事实上,牧民最理想的天葬是由鹰将尸体啄食,其次才是走兽啃食,最忌讳的是保留完尸。在内蒙古民俗里,鹰的地位远比狼要崇高,因为鹰对牧民的生活不造成危害,相反,我在内蒙古插队五年,从未听到牧民对狼有一句好话。狼只要一有接近羊群的机会,即便它已经吃得很饱,也要把所有羊的喉咙咬断致死。狼的本性在我看来,就是凶残、暴戾、贪婪。” 老鬼:“不只是我,身边所有到过内蒙古牧区插队的老知青们,也都接受不了这本书。因为它虚构了一个事实,虚构了一种文化。蒙古族牧民非但不以狼为图腾,而且对狼是格杀勿论的。” 名家点评 读了《狼图腾》,觉得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战法很值得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商战中这种对手最恐惧,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这当然是一部奇书,一部因狼而起的关于游牧民族生存哲学重新认识的大书。它直逼儒家文化民族性格深处的弱性。煌煌五十万言,五十万只狼群汇合,显示了作家阅历、智慧和勇气,更显示了我们正视自身弱点的伟大精神。 ——作家、评论家周涛 ”苍狼乐队“感谢《狼图腾》。它让我读出:深沉、豪放、忧郁而绵长的蒙古长调与草原苍狼幽怨、孤独、固执于亲情呼唤的仰天哭嗥,都是悲壮的勇士面对长生天如歌的表达;是献给《天堂》里伟大母亲最美的情感、最柔弱的衷肠、最动人的恋曲…… ——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 作品鉴赏 编辑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狼图腾》中的狼,以一种颠覆传统的全新形象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它强悍、智慧、温情以及为了自由尊严以命相拼。《狼图腾》生动地揭示了草原万物生态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狼对整个草原和生态的巨大贡献。《狼图腾》带给读者的强烈震撼还在于它的文化学术价值。在所有的狼故事或者与狼有关的故事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优劣比较。作者以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以“狼图腾“为精神线索,对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进行了全新的梳理,提出中华民族信奉的“龙图腾“极有可能源于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的惊世骇俗之说,认为正是由于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悍进取的狼精神,不断为汉民族输血,中华文明才得以发展且从未中断。 《狼图腾》成为21世纪初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现象,引发了传播与中国国民性格改造关系的理论思考。本文从传播学结合心理学、文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传播与性格、行为以至于国家命运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文本进行了全面剖析,研究发现:《狼图腾》运用了“狼性“与“羊性“等两组对立的民族性格划分方式解释了中国历史兴衰王朝更替的内在逻辑,蕴含着某些合理性和深刻性,但是也存在简单化等问题。毕竟,传播与民族性格的互动与呈现过程,具有历史复杂性。中国国民性格改造可以汲取“狼性“中的积极成分,在加强强悍勇武、锐意进取、冒险竞争、抱团合作类型的性格之外,还是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性格特质,还要积极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性格品质。中国真正需要的一定不是让世界轻视的,也一定不是让世界畏惧的,而是让自己有尊严、让世界尊敬的民族性格,这才会引领中国走上一条持续长久的和平崛起道路。 4、如何评价长篇小说《狼图腾》,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是一个豪迈的生命,在人类追求的世界里,它毫不起眼。它在渐渐向人类证明自己的存在。它顽强的斗志力远远的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能形容它的,只有两个词语:豪迈,不羁。它就是姜戎笔下的狼。它,不畏惧死亡,为了生存,为了希望,它们能够与同伴完好合作,战胜一切扑面而来的困难,它是英雄的,是智慧的。是的,在那片草原上,它就是王者,谁能与其争锋 在姜戎笔下,我才深知草原上的狼,有多么的不易,是这本《狼图腾》让我了解草原,让我了解所谓的狼性。狼性,并不是简简单单字面上的意思,它代表着这个顽强生命的勇敢,智慧,团结。这本书让我完全脱离了教科书上大灰狼、狼外婆的愚昧认知,让我明白了狼的精神。之所以,人类驯服得了马,猪,狗,牛等生物,可是,人类永远也驯服不了狼,狼是永远不会向任何人低头的!因为它们有狼性。狼性使它们变得如此具有王者风范。 以前的我以为狼只是愚昧无知的野兽,凭借着自己的一点点优势扑捉一些小动物,苟活在世界上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狡猾的,愚蠢的,而又邪恶的。没有狮子凶狠,也没有狐狸狡猾。它的存在也只是为了衬托虎豹们的勇猛。就像一部电影,它永远只能做配角,读了《狼图腾》之后,我觉得自己以前对狼的看法几乎是非常的愚昧。它不是苟活的生命,它是靠自己努力顽强存活的生命 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 然而,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抗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疲。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这时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 同样的,我们在生活当中,时刻不能忘记,草原的生存法则:优胜劣汰。狼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它能基于每个人生的希望,处于泥金的时候,我们只要想起它们,就会鼓起勇气,向前方驰骋。我们生活在集体社会中,是否也能学习狼一样的团队精神呢 狼图腾的精神,在其深层意义上来讲,也从侧面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心声,中国人若是向狼一样做事,一定可以成为世界的佼佼者。狼这一充满生气的生命,这一充满奥妙的生命,一经揣摩,发现狼是那么伟大的,神奇的生命!狼图腾精神,会在我的心中扎根,逐渐成长,让我也变成充满狼性的中华人 5、《狼图腾》原著和电影你更喜欢哪一个? 电影《狼图腾》的镜头表现很美。几乎每个镜头是一幅画卷。知青刚入蒙时的一望无际的草原,远处灰白色狼的特写镜头形成鲜明对比,这是草原独有的美景。 电影突出表现了狼和狼群的凶猛,狼在出击黄羊前流涎三尺,天边漂浮着狼一样的火烧云。人趴在茫茫雪原上,白雪、黄皮衣、结满冰碴的胡子绒帽,画面的冲击力极强。 人们偷黄羊时,远山上狼群怒目圆睁的双眼,此时埋下了人狼之祸根,同时内心隐痛,我更倾心狼的愤怒。 这部电影最震撼的是那场马、人与狼群恶战。马蹄踏翻狼,狼撕扯马后满嘴马鬃,真是人仰马翻,配合背景音响,看的我热血沸腾。次日晨辉下,马惨死冻于草原上似一座座雕像,远景拉开像是马儿的悲壮群雕。瞬间的宁静更衬托出人与动物的悲伤。此处的泪不知是为人?还是为狼? 6、《狼图腾》电影和小说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对啊,你说的这些我也不记得书上有写。这个电影改编挺大的,比如哪有开枪打天鹅?天鹅是盲流用自制的标枪射死的,明明狼为了逃跑会吐出肚子里的食物,而不是叼着食物走,遇到追赶就放下食物。还有原著中小狼不是最后死了吗,哎,改动的太大了 7、电影版狼图腾比原著小说好看吗 从新闻说要筹划拍电影开始,就一直期待着影片上映,大年初二,赶个早场圆梦。一入场坐定,第一个场景就猛扑过来,导演专门养了几年的狼没有白费功夫。然后整场电影就滑向了动物世界的方向…… 先说影片好的地方: 1.早就看过《虎兄虎弟》,导演拍动物的功底不是盖的,本片中的动物“演技”极出色,从静到动,很抓人! 2.提出了原著中“糟粕的”大段冗长的、无用的议论对白,尤其是关于历史的(本人作为一个平时喜欢读点历史的叶公,对原著中的有关历史的长篇大论十分反感); 3.有关动物的桥段基本忠于原著的描写。 大概好的地方也就这些,或许是我失望太多。 接下来说说影片令我失望的、及我认为失败的地方: 1.影片中去除了原著中的“糟粕”,然后加入了一些更糟粕的东西,不读原著、不读历史,对于陈阵和毕力格的对话简直就是听谜语。 2.原著中最高潮的----毕力格指挥打狼的部分没有了,这部分最能体现毕力格及蒙古先人对草原、腾格里的尊崇是远胜于对狼的,也最能体现蒙古人、游牧人民对狼的痛恨,这才是有血有肉的。 3.原著中我最喜欢的二郎被删除了,当然,没有打狼的部分,二郎就没必要出现了,二郎的结局也是悲剧的,被开枪打死并偷走了,直揭人们以打狼为借口而实际是图财害命、贪婪、残忍、冷血的本性。 4.对于陈阵,不想吐槽太多了,一脸的sui相,不能怪演员,是制片和编剧那帮人的问题,选错了人,我认为要是让佟大为演,也能强许多,关于冯绍峰的差评豆瓣上有一大堆。 5.毕力格,这个演员是怎么选的?一上来就让我看到一个老村长版的成吉思汗。原著中毕力格与陈阵是亦师亦友亦父子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给陈阵各种道理的老师,陈阵也教给老人很多老人不知道的书上写的东西。影片中只看到毕力格老人智慧、慈祥、无奈,老人的沧桑、果决、倔强在哪里?陈阵的心中狼图腾是NO.1,而毕力格的心中腾格里才是NO.1,片中实在看不出这层含义,也许我太肤浅。 6.嘎斯迈,这个角色在原著中是个很乐观的蒙古族女人,片中一出场就是一脸的苦相。原著中陈阵对嘎斯迈的感情是十分尊重的,有时陈阵觉得嘎斯迈是嫂子,有时觉得是母亲,是这样的一种感情。影片中生硬地加入一段感情戏,实在是令人恶心。整部故事要表达的东西被这段感情戏一下子给搅乱了。 7.包顺贵,一个原著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切反人类行为的原罪,代表了人性的贪婪、虚伪、短视无知、专横自大。而影片中展现给我们的是“我也是受害者”!!! 8.巴雅尔,原著中的巴雅尔勇敢而且聪明,看看片中这个孩子都干了些什么?一个本该去掏狼的勇敢男孩被咬伤了!!! 9.影片结尾让小狼回归自然了,按照主旋律:给人们以希望……原著中小狼悲剧的归宿留给读者的是强烈的反思,我们要反省,而不是粉饰既成的罪恶。 10.鉴于本片导演不能左右影片的整体思想,所以,不能厚非,编剧、制片、发行人就罪责难逃了,影片改编当然不能完全终于原著,毕竟小说与电影的表达方式差别很大,而且原著中的硬伤也是一大堆,但是,要改就改好些,既然大胆改了,就不要弄得不伦不类。叙事最重要的是抓住人物的内心,不要过分追求台词的精准,狼图腾最好就是用影像去叙事,少要对白、独白、旁白,导演对于动物的成功刻画,强烈反衬出人物叙事的失败,看看《野性的呼唤》,高下立见! 乙未年正月初二 这是本人纯手打的 8、电影狼图腾和作品狼图腾中狼性的差异,急用,谢谢哈!! 电影《狼图腾》对原著有一处大胆修改,那就是巴图在“白毛灾”狼群攻击军马群一战中殉职。这样改编的好处是让陈阵和嘎斯迈的爱情有了可能,增加了电影中仅有的一点儿爱情戏份,当然,这份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对此我的理解是应该将电影《狼图腾》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拿着电影处处与姜戎的原著相比是不公平的。因为即便是一部文彩平平的作品,许多细节的描写及其带给读者的想象都是影视剧作品表达手法方面万尘莫及的。这种对比只有琼瑶大姐的作品是个例外。琼瑶大姐的影视剧作品都远比她的原著好看,因为影视剧的颜值都颇高,满剧梨花带雨,看着解闷儿正好。而她的文字除了歇斯底里之外就只有撕心裂肺,看着遭罪。 看电影跟读姜戎的原著给我带来的感受不同,电影让我看到更多的是狼性与人性的交错。比如狼群的等级森严、分工明确,比如狼群对攻击计划的周密实施,比如在被追捕的走投无路之时选择宁可跳崖、自埋碎石之中也不愿被捉住剥皮,再比如母狼对幼狼的舔犊之情,对被炸死的伙伴的尸体的温存等等,都有“玉碎”的情节,是完美“人性”的阐释。反观里面的人:为了一部收音机而出卖雪湖信息导致雪湖中的黄羊被“捞”尽;面对损失殆尽的军马群大发雷霆的包顺贵,全然不顾脚下躺着因保护军马群牺牲的巴图的遗体;罔顾一个孩子生命垂危还在拿青霉素做交易的镇卫生所大夫;对最后一片圣土“天鹅湖”的大肆开荒、捕杀天鹅……这一切,似乎都是人,没有人性的表现,我们却往往说这是“狼性”。 阿爸毕利格曾斥责陈阵,“你把狼抓来变成你的奴隶,这是对祖先的不敬,对腾格里的不敬。”陈阵违背了腾格里对草原生态的安排,尽管他最终意识到喂养小狼行为的不当,他已然不知如何为小狼找到正确出路,他试图训练小狼猎捕,甚至教它辩识牧民设的炸弹圈套,希望它回归狼群后,能有更优秀的生存能力。 然而,陈阵的设想真的能超越草原法则吗?一如李安的《少年派》,对世界有不同认知的观众,将从一部电影中看到两种不同的结局。《狼图腾》原著作者和奥斯卡金像奖大导演让.雅克.阿诺也给出了两个截然迥异的结局,视角不同的观众也将选择相信小狼命运有不同的结果…… 《狼图腾》一如其迷一般的名字,电影传递的狼性像一组多维度密码,不同社会群体将做出不同的狼性解读。 人生在于把握时机、捕食要有尊严、蒙古王成吉思汗从狼性中汲取的智慧……狼为王的特质必将触动当今社会中级以上的阶层。看过《狼图腾》点映后,不只一次问自己,为什么被狼性所吸引?朋友说,我们都被王者的光环所吸引,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属于食物链下游,这是下游生物力争上游的渴望。但我喜欢《狼图腾》,是喜欢饿狼对机遇的觊觎与隐忍,肌肉绷紧,永不懈怠地守候时机,不因我欲为王,只因不愿被驯服。 《狼图腾》以文革为背景,无论原著,还是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的电影,对那段整个民族的思维被禁锢和挟裹的特殊年代,都未予正面置评,而自由、不被驯服的狼性,却力透作品,达成一种群体共鸣。想到这里,脑海回荡起,《狼图腾》开篇陈阵在蒙古包里为毕格力阿爸读那段文章(微博),“驰骋于广袤荒原的他,无法容忍高墙壁垒和边界的存在,他从未投降,而且宁死也不愿被俘虏。他向往像狼一样的自由,他只听腾格里的号令……” 在中国主流文化中,狼是贪婪、凶残、邪恶、忘恩负义的代名词,早已经将狼定型为凶残、愚蠢、险恶的代表,《狼图腾》中的狼却表现出了卓越的智慧、坚毅、充满灵性和团队拼搏精神的品质。作者多次将狼的斗争智慧与古代的兵法、成吉思汗的战争相比较,满怀热情地赞美了狼的强者品性。《狼图腾》中的狼不仅是坚毅的强者,还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灵,小说第二章中通过牧民毕利格老人的话,表达了狼在草原上的价值和地位:“腾格里是父,草原是母。狼杀的全是祸害草原的活物,腾格里能不护着狼吗?”万物相生相克才能维护自然平衡,作者在小说中贯注了更深的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在他眼中,草原上的狼和牧民是顺乎天理而生存的,他们尊重自然规律。作者由此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性与狼性的互补、狼道与天道的融合。 在这里,有关人的故事和有关狼的故事是融合在一起的。人的故事就是狼的故事,狼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狼和人其实是相互界定的。以狼喻人,通过对于狼的习性和状态的描写来书写一种“强者精神”,一种新的超越性的获得。游牧民族的狼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竞争逐渐成为社会游戏的主要规则。在应对日益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普通人也开始强烈地感受到竞争的残酷性。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重新解读狼性,肯定狼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比如竞争、勇气、坚忍、团结等等,而且主张人类应该从狼身上学习这些品质。因此,推崇“狼的精神”,追求成为强者是一种必然的心理反映;挖掘并宣扬:“狼的精神”中合理、积极的成分,帮助更多的个人、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无疑是积极的;吸补些“野性”的东西,以增强其生命力,下一代要适应激烈的生存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生命活力才行。重新认识草原和草原狼的价值,以提升我们汉民族的生命活力和竞争力,姜戎好像是直接接上了80年代的写作的那种激切和执着,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对于文学的意外的感情。从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切人了今天。狼图腾精神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本土精神资源。 在中国,一个以狼图腾精神为核心的游牧精神得已复活,一个世界上最怕狼恨狼的民族开始自发的敬崇狼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华游牧民族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主要是在精神上性格上的贡献,而刚强进取的民族性格则是创造和支撑中华文明的支柱。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中国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现实面前,狼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狼的高度智慧和超强意志,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寻求发展机遇,实现个人价值的性格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