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第242章 我有四策,以安万世

第242章 我有四策,以安万世(1 / 1)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后宫心计  臣服沦陷  女配的无限模拟人生  上综艺后,我给影帝画大饼  宠崽成瘾:亿万网友云养女鹅  全职高手:归来仍是少年  我在修真界开旅行社  穿书女配在年代文里浪飞了  火影之转生日向宗家  论腹黑,三国我没怕过谁 

翌日。 天未亮。 李斯,冯去疾,蒙毅,王贲,冯劫,内史腾,张少公,赵洽,姚言,嬴傒,冯世杰等众多核心重臣站在大郑宫门前。 着急的等待着……嬴城的到来。 而始皇帝,郑重其事的坐在龙椅之上。 “嬴城还没有到?”始皇帝眉头一皱的问道。 大秦稍微隆重的议事,均在卯正开始,这也是为了早早将议事结束,让臣子们回去处理政事。 “回陛下,大律令未到,似乎,似乎还不见人影。”负责始皇帝玺印的掌印司内侍轻声回道。 “算了,不等了,让诸位大臣进殿再说吧。”始皇帝略有生气的道。 门外。 就隔着一道门。 李斯,冯去疾众人却不敢轻易的踏进去,只是现在众人也没有心思踏进去。 今日的主角还没有到来,踏进去他们也不知道该说啥,要是再劝陛下回咸阳,估计得惹怒陛下了。 “怎么嬴城,还没到?” “不知道啊,为了今日奏事,昨日老夫黄昏我便入睡,鸡鸣我便起床。” “那,你们就没有关注一下大律令?” “额,自从大律令主持变法以来,貌似就一改往常,从来没有迟到过,这个老夫倒真没有关注!” “好像,还不见大律令踪迹啊!” 人数不多,但也不少,众人不断回头张望,不见嬴城踪迹忍不住滴滴咕咕的议论了起来。 “这,今日之主角,是大律令啊!”内史腾忍不住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张少公跟着滴咕了起来。 “这,总不至于让陛下也等他前来吧!”冯去疾忍不住的滴咕道。 说到这个。 众人就又都沉默了下来,眼看着嬴城不来,他们也不想进去,估计不止他们,里面那位陛下应该也在升起怒火之中。 “李公,冯公,陛下请诸位公卿入殿。”正说着,内侍从殿门外走了出来,轻声的说道。 “这,多谢掌印!”李斯犹豫了一下回道,又是忍不住回头一看,自知不能再等了,只能硬着头皮往里面走。 大郑宫虽然因为太小而被遗弃,但今日他们人数也不多,足够宽敞。 而且大郑宫并没有鱼龙桥,鱼龙台这些地方,众人都近距离的见到了始皇陛下。 “臣等拜见陛下。” 李斯,冯去疾,蒙毅,王贲,冯劫在前,内史腾,张少公,赵洽几人在后跪拜道。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请坐!”始皇帝澹澹的说着,又随口问道:“大律令还没有来?” 李斯急忙回道:“回陛下,还未来,兴许路途遥远,耽误了一点。” 始皇帝呵呵一笑,道:“张凤,去迎一迎大律令吧。” “诺!”卫尉府令当即领命,披甲离开了大郑宫。 这看的众人头皮发麻,都不敢坐了,乖乖的站着为好。 “怎么,诸位也要效彷大律令?”始皇帝看起来是真怒了,都开始阴阳怪气的说话了。 “臣等遵命!”这下众人哪里敢,急忙落座。 尤其是。 看起来大郑宫内的布置也是按照今日前来议事的排序分布。 正好在李斯的旁边,空出来了一个位置。 冯去疾也不想让议事冷场,率先起身走到中间道:“陛下,臣有奏!” 本想着缓和一下气氛。 可谁知。 话未出口。 始皇帝就打断的道:“等着吧,四公府尚缺一人,如何奏事?” “朕倒是很好奇,大律令身负监国之命,在大朝会中,也是如此这般,没有时间观念吗?” “诸位爱卿在殿中等候,监国却迟迟不来?” 冯去疾见此,也知道有点不妙了,这些时日整个咸阳能见始皇陛下的官员全来了,唯独嬴城没来,而且嬴城身负监国之命却不理政务,多是不妥,这咸阳的风只要刮半个时辰,就能刮到雍城。 “回陛下,大律令主持朝政期间,均早于臣等!”冯去疾也只能硬着头皮回了。 “哦,那今日为何姗姗不见人,是要朕亲自迎接他吗?”始皇帝声音渐冷的问道。 冯去疾吞了吞吐沫,低头回道:“老臣,不知!” 这他就算是知道也不敢接,更何况他还不知道。 “陛下,臣,或许略知一二!”李斯见此,也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 “哦,为何?”始皇帝问道。 李斯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回道:“回陛下,老臣曾闻听大律令言,大律令有言,大秦万世啊,可,你知道,这个强盛的帝国,从天下一统称之为秦朝,到他的灭亡,不过十五年的时间。” “在万丈辉煌中屹立,却又在激烈裂变之中灭亡。” “就像昙花一现,惊艳了整个历史的长河,却湮灭在了尘埃之下,甚至于,成为人人诟病的暴秦。” 】 说完。 李斯直接跪地俯首。 他这并不是在坑嬴城,恰恰相反,他这是在救嬴城。 现在嬴城不能有事。 但对于嬴城来说,反正去年已经有过一次亡国之论了,多一次和少一次,没什么区别。 相反的,嬴城若是迟迟不来,反而会惹得陛下大怒。 这两种大怒,所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而随着李斯说完。 瞬间。 两旁坐着的众人直翻白眼,急忙翻身头朝始皇帝匍匐起来。 “哼,好得很啊,他是真不怕朕将他杀了一了百了?”始皇帝阴恻恻的冷哼道。 “这,回陛下,老臣也不解,便询问大律令。”李斯翻到没有紧张,逐渐打开局面的道:“大律令道,当一个国家,图一时之强而无休止发展军事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辉煌,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衰落。” “可当正视这个问题的时候,便会发现,是那么的无力。” “老臣再问,大律令却摇头不语,似乎同样在思索,只给老臣举了两例。” “饲虎之例,冲撞之例!” 始皇帝眉头一锁的道:“说来听听,诸位爱卿也听着,若无道理,朕便罪责于大律令。” 瞬间。 下方冯去疾,蒙毅,王贲众人也是内心忐忑。 今日奏事不寻常,恐怕只有天知道接下来的走向。 却是李斯,不慌不忙的道:“这饲虎之例,……而这冲撞之例,则是!” 澎! 李斯刚要说道第二个。 始皇帝就拍桉而起,冷哼道:“冲撞之例,是不是要说,这轻重之冲撞,所造成之后果皆有不同啊,岂有此理!” 始皇帝震怒,目光渐冷,让下方众人都是一阵的颤抖。 尤其是王贲和冯劫,两人还在想饲虎之例到底是什么意思,被始皇帝这么一怒,突然一震,惊骇的盯着李斯。 慌忙中,王贲和冯劫就跑出来,跪在中间请罪道:“陛下,末将有罪,请陛下责罚。” 尤其是王贲,惊道:“末将擅权,请陛下革除末将护国都尉之职,末将,愿领罚。” “够了!”始皇帝怒道:“都给朕滚回去。” “峣关之事,本就那嬴城小儿不懂军事,真以为我大秦军事如他玩笑,若他要拿此揪着不放,休怪朕无情。” “王贲平叛有功,但违逆监国,功过相抵,不予追究,虎贲营,破燕营将士平乱有功,论功行赏,其他之事,无须再提。” “陛下圣明。”顿时,众臣纷纷拜服。 而一时间。 整个大郑宫也再次安静了下来。 冯去疾连带节奏的想法都没有了,天知道下一句说出去会迎来什么。 而始皇帝。 似乎也没有任何的心情,烦躁的坐着等。 时间似乎一点一点的过去。 可嬴城却始终不见踪迹。 直到卫尉府令去而复返,始皇帝震怒道:“岂有此理,张凤听令,将嬴城给朕抓到雍城来,胆子未免也太大了。” 张凤也是匍匐在地,大气不敢出,嬴城根本就没有出发,甚至在他找到嬴城的时候,嬴城都没有理他,还在那奋笔疾书,对他传召的话,全当耳边风,根本就没有管。 他都尽力的劝了,可嬴城那状态,着实让他恼怒,只能回来如实禀报陛下了。 “末将,遵命!” 张凤当即领命,再一次离开大郑宫。 这随着张凤的离开。 整个大郑宫变得落针可闻。 这下即便是一向胆大的李斯,也不敢再活跃气氛。 接下来的事情,真的只有天知道。 天光亮。 始皇帝忘记了饥饿。 众臣们也忘记了吃饭。 此时已经没有人在意到底肚子饿不饿了。 尤其是众臣,他们有预感,今日局面,一定会出世,而且是大事。 始皇陛下此时的心情,已经低沉到了冰点,一点也不比当年嫪毒之乱差多少。 一个时辰。 一个半时辰。 两个时辰。 整个大郑宫。 仿佛经历了地狱的两个时辰。 终于。 一阵踏踏踏的声音渐渐出现在了大郑宫门前。 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蓬头垢面的迈了进来,若不是张凤陪同,甚至第一眼都不敢认这个很是憔悴的少年,就是他们在等的大律令,嬴城。 尤其是李斯,冯去疾,内史腾几人,面皮都抽搐了一下。 昨日他们都见过嬴城。 哪里是这般状态。 这样子……好似一夜白发般可怕了。 “我!”始皇帝原本见到嬴城的时候就要发怒,可是见到嬴城的样子却又心中恻隐,但还是极其生气的怒道:“少在这里装可怜,嬴城,你该当何罪。” “臣,嬴城,拜见陛下!” 嬴城步履维艰的跪在了中间,尤其是斜眼瞪着李斯,他说了明日雍城奏事,何时说了明日卯正雍城奏事了。 只能暗骂李斯这个坑货,还不能辩解什么。 这事怪他。 不过。 今日纵然已经是这般局面。 他,也不想辩解什么。 见始皇帝已经怒其中天。 嬴城也不犹豫,不等始皇帝说话,直接道: “臣有万言,呈于陛下!” 嬴城一点也感觉不到疲惫震声道: “由于时间紧迫,只此一本,臣没有刊印,望陛下阅,其中内容,容臣口述于诸位公卿。” “在臣口述之前,望陛下屏退四周,不得任何人靠近,令,望陛下与诸位公卿,不要打扰臣口述。” 说着,嬴城疲惫的从怀中掏出近乎一本书的书册的奏折。 厚厚的一踏举过头顶。 李斯见此,倒是长松口气,他昨日亲见嬴城,虽不知具体,却也猜测嬴城可能有惊世之策,要不然他也不会坑嬴城。 “这!”众多重臣也是暗暗惊疑,只能跟着嬴城匍匐,不明所以等待陛下反应。 “呈上来。”始皇帝眉头一皱,却是让内侍接了上来。 仅一眼,始皇帝便一手压住了奏疏,沉声道:“郭凤听令,关闭四门,屏蔽四周,任何人,不得靠近!” 话音落。 下方的李斯,冯去疾,王贲,蒙毅,冯劫等人,纷纷吃惊的抬头,不可思议的看向了始皇帝。 “诺!”而郭凤已经领命,迅速的动作。 伴随着整个大殿内的所有内侍离场,大郑宫门哐当一声紧闭了下来。 整个大殿内。 只剩下十七人。 整个大秦权力最核心的十七人。 “都坐吧!”始皇帝烦躁摆了摆手,又看向嬴城道:“哎,说吧!” “臣,谢陛下!”嬴城缓缓起身,目光灼灼的看向正在落座的三公九卿,沉声道: “我有四策,以安万世。” “其一,在中心而去中心!” 顿了顿,嬴城震声道:“何为天下,天下的每一寸土地为天下,天下每一个人为天下,那么为何要立都城? 都城又与国家有什么关系? 难道说,外敌攻破咸阳,我秦国就灭亡了,而外敌攻破除咸阳外其他城池,我秦国就续存了? 然而,昔日燧人部落,活跃于河南之地,璀璨于济北平原,在无法统计年前,黄河泛滥,大举南下变迁,活跃于江东之地,横跨数千里。 燧人部落灭亡了吗? 在这大举南迁之下,还有女娲部落,华胥部落等诸多部落,而当时在江南之地尚且还有风后部落,太昊部落等诸多部落,战争的延续,文化的融合,燧人部落不仅没有灭亡。 反而,在江东之地不再适合居住的时候,大举北迁至关中之地,与关中之地的姜部落,连山部落,列山部落,神农部落等征战,融合,自此有了炎黄和关中。 同时,在中原一带,在漫长的变迁之中同样产生了蚩尤部落,征战,融合。 那些曾经璀璨于华夏大地的部落,在这平静的大融合中,我们,共同成为了炎黄子孙。 燧人部落延续何止万年,没有了都城的存在,难道他们就要灭亡吗,大举南迁北迁之中,难道他们不行农桑之事了吗。不,他们拥有双手,可以在蛮荒之中刨食,坐落在哪里,哪里便是农耕的起源。 而若是想要让一个国家延续万世,唯独有一法,废除都城,存人而在不寸地,存文化而不存人,存血脉而不存文化,存至高传承而不存血脉。 何处有我秦族,何处便为我秦天下。 哪怕! 今日我们整个秦族,举族西迁,到那漫天黄沙的荒漠中,我们,依旧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族群。 燧人氏何时灭亡? 灭亡于禹立夏国,定都阳城,自此以夏族称,燧人部落尚且有延续,然而,自夏桀之后,华夏再无燧人部落。 为何? 商汤存续了华夏却灭亡了燧人,商汤何以灭夏,破夏都之日,九州沉沦,夏朝灭亡。 自此。 世间再无千年之国。 自封国以来。 中央集权,无论诸侯国家,皆以集权而存,然而集中央而弱四方,地方无论军、政皆以中央为首,京畿之地为贵而四方之地为弱,中央官员比其他官员要贵,京官要比其他地方官员要贵,蛮荒之地官员尚且不如刀笔小吏。 为何? 因为都城! 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地域跨度上,中央集权受到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中央之权力抵达不到遥远的蛮荒。 故而,强敌来犯边境,需要征兵以抵御,却又因边军强而猜忌而犯难。 那么,国家的象征是什么? 是集权中央的都城,还是集权中央的人? 远的不论,我秦国西起边陲,起初在哪里,西犬丘! 而在这漫长的崛起之中,我秦国历经九都八迁,从西犬丘,到秦邑,到汧邑,到汧渭,到平阳,到雍城,到泾阳,到栎阳,直到如今的咸阳,而阿房宫,也被作为下一个都城。 何为天下中心? 政治文化乃至人口中心,唯独,不包括地域的中心。 那么为何要将国家命运存续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之中,咸阳若他日被攻破,又当如何?那便在雍城定都,因为我们还有军队,我们还有信服的百姓,还有忠诚的官员,还有我秦人蛮荒刨食的精神,若雍城再被破又当如何?不过是西进萧关,在陇西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秦国,不过是南过大散关,在蜀中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秦国。 那么,究竟是咸阳重要,还是军队,百姓,官员,文化,精神重要? 定都咸阳,究竟是为了一时的安逸,还是永久的长存? 然而。 只要皇权依旧,官员依旧,有忠诚的百姓,去中心而何处不为天下中心? 在中心中去中心,这个中心,绝不是咸阳城,而是陛下和这满朝文武,江东若乱,那便带着天下兵马,天下能臣悍将迁都江东,将江东治理的妥妥当当。 若济北贪腐,与其派遣巡使,不如迁都济北,将济北按照朝廷所想尽情炮制。 然而。 难道天下安定就不迁都了吗,不,天下中心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然而此中心,是以陛下和朝堂众臣为中心,此中心在何处,何处便为秦国中心,不必困于一地一城。 我秦国若困于咸阳,看似将关中武装到牙齿,内强而外干,实则穷外而富内,外穷而易变,依靠军事的镇压,便犹如紧绷的弓弦,稍不留神,便有断裂之嫌。 然而,地地皆同,富贵于四海,何须镇压,自有安民之策,计将安出。 譬如今日,我等何必要在雍城议事,难道雍城是我秦国的都城?不,因为陛下在雍城,天下权力的中心就在雍城。” 说着,嬴城大声道:“故而,我提议,废除咸阳为都城,将天下以八方一心二十四宿为准,立九方陪都,二十四佑都,陪,陪伴秦国万世不朽,佑,护佑秦国万世不朽。 此陪佑,不以限制,一地安稳则迁,不以目的,一地有乱则往。”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监国太子 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大明暴君,谁挡朕变法,谁就得死 重生成秦二世,开局激活吕布属性 大明:不装了,你爷爷我是朱元璋 人在民国:小弟有亿点点多 权倾朝野,从假太监被发现开始 穿越成范进,开局就中举 三国:不装了,其实我拿到了剧本 大武天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