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各方拜贺与圣德大道(6k)(1 / 1)
第162章各方拜贺与圣德大道(6k)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满朝文武听闻后,陷入沉思。不得不解读这一句话的含义啊,万一解读不好,影响的不是仕途,而是身家性命。 亚圣成仙后,第一句传世名言。 甚至可以看成亚圣往后的行事风格。 “呸,哪能还叫亚圣,那是秦子!”有勋贵暗自心道。 诸子百家是不乏仙道中人的,譬如列子,便是实实在在的仙家。 往后说起诸子,当秦列并举。 因为秦子还没去,所以秦子在前。 倒不是为了拍马屁,而是要尊重活着的人嘛! 圣人怜惜苍生,其实不代表圣人就不会是小心眼,这不冲突。 可没人规定诸子百圣就一定要豁达大度。 觉得诸子宽容大度,那不过是世俗人的看法。 诸子重的是道,而不是性情品德。 强调性情品德,也是为了布道。 看看诸子圣贤推崇的贤君名臣,其中不乏囚禁老父,弑君造反,或者道德瑕疵,爱好美色等…… 诸子百圣看一个人的标准是不是有利于天下,而不是个人的私下品质。 群臣们各自心中揣摩。 梁帝沉吟一会,问王宗之:“王夫子,你说他是什么意思?” 王宗之:“亚圣此言,前一句大气磅礴,后一句化百炼钢为绕指柔。足见亚圣不是个刻薄的人,亦可谓唯刀百辟,唯心不易。从此言也可看出,亚圣求的是逍遥随心,蔑视的是天道恪守。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是不偏不倚,对万物平等相看,今释家有言,众生平等,就是从此言引申出来。” 众臣不乏有见识深厚者,心想,“陛下近来崇佛,王夫子倒是厉害,趁着这机会,暗里损了佛门,却不见声色。当真是杀人于无形中。” 他不得不赞叹,这才是真正的大佬。 什么刀都能借。 借得让人无可指摘,还暗地里挑起道佛的矛盾。 林公公都忍不住看了王宗之一眼。 王夫子顿了顿,斟酌一下,继续开口:“故今世方仙之士,多以修行无情之道,人情薄于父子,友爱失于亲朋,一意修玄,落得个孤家寡人,终无所成就。” 梁帝听到后,脸色潮红。 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 偏偏他还不能反驳,不能生气,否则就不打自招,说明王夫子骂的是他。 他这时怒气勃发,心里想到秦川。 安慰自己,总比那人要强。 相比秦川指着鼻子怒斥梁帝的事,梁帝现在竟觉得王夫子的话,要温柔许多。 “这苍髯老贼,皓首匹夫,总要比那人强。” 还知道拐弯抹角劝谏,至少是懂得尊重他这个君父的。 哎,现在的梁帝,觉得自己从没有现在这样卑微过。 以前这种阴阳怪气、拐弯抹角的讽谏,他是万万容不得的。 他竟被秦川弄得下限变低了许多。 “自古的天子,除了那些亡国的昏君,还有比朕更委屈的么?”梁帝心中戚戚,觉得受了天大委屈。 即使他有错,难道全都是他的错? 抛开事实不谈,皇帝就该受臣子的委屈? “朕先忍着!” 到底是天生的政斗高手,知道有些委屈不忍不行。 “老臣啰嗦了,不知陛下觉得老臣的话,可以为然?”王宗之恭敬问道。 梁帝:“……” 他沉默一会,缓缓道:“王夫子说的话有些道理,请继续吧。” 王宗之也没步步紧逼,见梁帝没有大发雷霆,心中有些感动,陛下变了。他居然有种梁帝长大的感觉。 一个六十岁的孩子长大了? 何等荒谬。 王宗之接着开口:“亚圣之道,非是无情,至少并非无情道才是修行。亚圣之初心,亦是不改。” 初心不改。 众臣抓住关键。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意思是我识得天下大局,乾坤宇宙之道,但是初心还是一样的。看你不顺眼就是不顺眼。我怜惜草木,乃是因为草木无害,反而可爱。 恶我者我自恶之,善我者我自善之。 陛下你品,伱且细品? 王宗之心里更清楚,秦川和真正的诸子百圣不同,他更像是世道的旁观者,所以清醒地看到天下的弊病。 他开创心学,只是作为一个指路人,而不是带路人。 他就是给世人指了路。 有出世之路,也有入世之路。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当真韵味悠长。 其实说那么多,总结就是一句话。 “不要去烦他。” 如果不是成为红尘仙,具备令世人俯首的实力,哪能暗示出这样霸道的潜台词? 梁帝是何等的聪明人,如果用在治国上,至少大梁能多续五十年的命。 他是一点就透,明白了王宗之潜在的意思,也由此明白秦川的态度。 “他比朕还霸道。” 梁帝心里泛起阵阵酸味,如果他修炼成仙,那该有多好。 做梦终归是做梦,还得面对现实。 梁帝心里清楚,秦川就如一口悬在他头顶的神剑,他不要试图有任何妄动,否则这一剑说不定就会斩下来。 即使如此,他如今也得含着泪,忍着辱。 因为秦川师出有名,有大义。 如果真冲突起来,以他目前对朝局的掌控,大有可能被群臣用大局绑架,逼他退位,缓和矛盾。 这矛盾其实不在他和秦川,而是用这种方式,对天下臣民有个真正的交代。 本来他此前还以为,秦川以一人敌天下理学,几无胜算,如今伴随秦川成仙,已经成了五五开的局面。 毕竟秦川有个很大的优势,他可以跑。 没有十足的把握,谁敢对付一个仙人? 只要对方能逃出去,对参与的每一方势力而言,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能克制鬼仙的事物,大梁朝能拿出来一些,如何克制地仙,以九州之大,也怕是难找出一样来。 因为秦川之前数千年,哪有什么地仙。 世间还能流传下来关于元神地仙的记载,已经是很不错了。 当一样事物消逝时,克制它的事物也会跟着消逝。 梁帝深深呼吸一口气,平息复杂的心绪,淡淡开口:“王夫子的意思我明白了,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你瞧朕现在,不过是死灰之木,坐等命尽。朕不是什么青青草木,就是个草木灰。朕累了,散朝。” 他这话说得凄怆可怜。 众臣纷纷叩首,“陛下,请保重龙体。” 梁帝没理会他们,轻轻念着一首诗。 大臣们要很仔细才勉强听清楚。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秦川是遨游青天的自在白云,而他现如今不过是杯甁中的死水而已。 王宗之不禁叹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他念的是一个逆臣贼子的话,其中饱含对梁帝的怜惜。 可王宗之也分不清自己到底还是不是忠臣孝子。 平生首次,他对恪守的理学天道,产生真正的动摇。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理学的三纲,无法弥补他此际的心灵破绽。 好在话已经传到,梁帝已经明白,这神都城的荒诞乱象,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波,总算暂时平息下去。 可谁知道会不会爆发呢? 这得看梁帝,愿不愿意真做个死灰之木。 也看秦川,是不是真的无懈可击。 元神地仙当真是一点破绽都找不出吗? 只要是人,总应该有破绽的。 但暂时,没有人愿意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螃蟹的钳子,找不到应对的办法,伤的是自己。 为了私利去做事的人,不可能无私地去当一个先驱。 所以自古以来,舍生取义者最可怕,最令人敬重。 … … 太仆寺监正院舍。 黄名士来到了神都,跟随黄梦来拜见秦川。 他从陵州一路过来,想着自己居然和一位陆地神仙有点恩怨,他内心就难以遏制地生出惶恐和畏惧。路上昏昏沉沉,每次睡醒,都是一身冷汗,打湿了衣衫。 头发都肉眼可见的白了不少。 但是不能不见。 这段恩怨不解释清楚,整个黄家都要受到连累。 旁人要是知道黄家和这么一位陆地神仙有过节,肯定是不敢再继续合作下去的。 万一哪天秦川想起这件事,且黄梦仙去,失了唯一能和秦川说话的人,黄家可能就完了。 一个鬼仙,黄家都几乎不可能承受其施加的压力。 何况是在鬼仙之上的元神地仙,且世间暂时没有流传出可以克制对方的手段。 在黄梦的引路下,黄名士来之前,好生洗漱了一番,可脸色依旧有些苍白,他来到秦川面前,施礼道:“黄至善拜见秦真人。” 秦川点了点头,表示见过,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这些日子他见过一些人,大多是见了一下就打发走。 黄名士亦在此类。 黄名士没想到他和秦川的见面竟如此平淡,一句话就结束了。秦川没有任何刁难,毫无波澜的结束和他对话。 甚至都不能称得上对话。 黄名士现在才真正明白,自己在人家眼里,根本什么都不是,顶多如一粒尘埃罢了。 悬在头上的利剑终于消失不见。 可黄名士竟有些怅然若失。 黄家的隐患解除了,他该高兴才是。 可他高兴不起来。 难怪路上黄梦说,不会有事的。 确实不会有事。 不是因为黄梦在秦川面前有面子,而是秦川根本没把黄名士,甚至黄家放在心上。 这甚至都不能说秦川狂妄。 不在乎黄家,对秦川而言,实在是不值得狂妄的事。 你以为自己能碍人家的眼,可人家只当你是空气。 黄名士终于在这一刻,真正体会到何谓仙凡之隔,那种森严无情,不以人的意志转移。 黄梦也走上了修行的道路。 他能走多远呢? 以前反对侄儿修炼的黄名士,此刻庆幸侄儿的执着。 如今黄梦考中进士,又进了书院,还有龙虎山的背景,在修行一道上,前途确实很光明了。 … … 黄梦也向秦川见了礼,“弟子黄梦,拜见秦真人。” 今天是秦川最后一次见外客了,因为监正院舍的礼物已经摆放不下,小吏们还加急扩建了好几间,结果仍是一样。 这些礼物都是珍稀罕见的事物。 足以买下一百个飞马牧场。 可现在就平平常常摆放在院子里,以及扩充的仓储间里。 前来拜访的人都让秦川打发走了。 他顶多见一下,说一句话,这些人不值得他寒暄。 黄梦到底不一样,所以能留下来。 在这世上,能和他称得上一声故交的人,实在很少了。有乡人郑屠,有族亲秦老,有好友王孚,黄梦能算半个…… 至于周知府、路万里,那又是不一样的交情。 “我留在神都的日子不会太久,黄兄可以常来。”秦川微微笑道。 黄梦有些恍然,他料想不到,秦川成仙之后,还是和以前一样,只要是不招惹到他的人和物,就很温和平静。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原来不只是说说而已。 秦川已经是乾坤之大了,可他还是草木之身。这要他如何追逐。 “我……我……”黄梦有些欲言又止。 他实在不想开口。 秦川见状,“原来黄兄是另有要事找我,你说吧。” 黄梦有些羞惭,他不想把自己和秦川仅剩的一点友谊,变得那么功利。而且他很有自尊心。 “黄兄,你不用担心我会为难什么的。如果我不喜欢的事,即使咱们是朋友,我也不会答应。当然,你要是遇见什么危险,我是不会袖手旁观的。”说到这里,他笑了笑,“其实你能遇见的危险,也犯不上让我为难。” 这话旁人说自然是自傲和狂妄。 可秦川说来,没有任何违和感。 “外面有些人想向你讨教元神修行之道,无论什么代价都行。”他还是说了出来。 秦川含笑道:“原来是这样的事,其实元神修行法,在世间也不止我这里有。但是如何修行元神,我确实有些体会。只是旁人学我,怕是学不来。这事我也没什么好避讳的。你去告诉他们,元神修炼的关键在于心学。如果他们真敢兴趣,就先跟我做学问。” 这不是开玩笑和搪塞,秦川确确实实是靠心学的吾性自足,斩我明道。 只是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外道元神。 所做的事,无非是化外道元神为正宗元神。 这件事旁人是学不来的。 此方世界也暂时没有成就元神的土壤。 他成道时的天兆,聚集的灵气其实不满足证得元神的条件,只是秦川已经有了外道元神,才在这么恶劣的条件,再入陆地神仙境。 元神之道的修炼关键在于心性。 可是灵气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这个世界的灵气浓度,不足以支撑诞生元神。 推广心学是他答应诸子百圣的事,做这件事,乃是大丈夫做人的道理。 有了修行元神正道这个利益驱使,心学会很容易在修行界推广起来。而且心学其实有利于鬼仙的修炼。 鬼仙的修炼重点在神魂。 这也是心学擅长的地方。 而修炼者涉及到世俗许多方面,对世俗的资源也很是依赖。当修炼者为了利益参悟心学时,许多跟修炼者相关的世俗人物,也会跟着去了解。 如此会形成新的利益集体。 心学扎根在利益集体当中,自然不会轻易衰亡,还会真正发展壮大。 然后进入跟理学一样的腐化中。 这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好在秦川是仙,而不是人。 他作为此方世界心学的开道者,拥有漫长的寿命,最终的解释权始终在他这里,旁人夺不走。 除非他死了。 死人的话才会被轻易曲解。 当然,曲解是在所难免的。 除非秦川全知全能。 显然他还差得远。 真正来到现在的境界,秦川才深刻理解到庄子的那句话。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他的修为越高,对修行的疑难就越多。 这时候,他就很怀念猴子。 有猴子在,再大的修行疑难,它都可以解答出来。 秦川会因此想到,难怪神话里的仙人会喜欢收天资根骨超凡的人做徒弟。徒弟越厉害,好处越大。 不但能挡灾,还能帮助自己解答修行疑难。 秦川通过黄梦,放出了元神修行的关键,那就是心学。 而大梁民报上,就连载有心学的内容。 “传习录。” 里面一段段公案,构成了心学的体系。 一股心学热潮,在神都蔓延开,几乎不能阻止。 阻止普通人接触心学容易,可能阻止修行人吗? 阻道之仇,不死不休。 平常时候,修行人会对官府诸多忍让,可涉及到修行的大事,那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龙虎山、崂山都是站台心学的。 就连佛门都看出心学可以弥补他们的一些不足之处。 有理学夫子哀叹,心学流毒无穷。 何等振聋发聩之言,但是依然不能阻止修士对心学的热衷。 … … 秦川趁着这段时间,打算梳理天河剑法,使其化为一门真正直指元神大道的天河真法。 同时也打算等一段时间,去处理婴宁母亲的事。 凭他的感应,婴宁母亲是附身到了皇宫的一位妃子身上,其本体根本不在皇宫大内。 这件事很有些玄机。 因为他现在一举一动,容易引发太多联想。 刚再入陆地神仙境,也需要时间消化。 收那么多礼物,见那么多人,也是他需要一些珍稀的修行资源来练手。 无论是炼器初解,还是炼丹初解,都需要许多修行资源。 人家送上门,总比他自己去抢好。 实际上,秦川现如今才算真正踏上修持大道的道路。 元神是大道的起点。 成就元神,才能选择自己的道路。 他虽然自创天河真法,其根本还是来自玉虚法门。简而言之,天河真法是更适合秦川自身的玉虚法门。 天河真法能修炼的大道,目前有造化、圣德、阴阳、时光…… 秦川暂时选择了圣德。 因为他现在是儒门亚圣,一旦心学大行天下,便是真正的诸子在世,圣德大道自然修炼起来会很容易,进度也会很快。 但是不是真正要选择圣德大道,秦川还没有彻底下定决心。 因为造化大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包括阴阳在内。 好在天仙道果之前,无须主修一门大道,可以几门大道齐头并进。 他倒不担心贪多嚼不烂。 而且天仙之前,修改主攻的大道方向,也是很轻易的事。 毕竟法出一源。许多大道也是相生相克。 在另一门大道的成就,也会有助于对另一门相生相克的大道参悟。 而秦川暂时选择圣德,乃是最不费力的一条路。 圣德与教化息息相关。 那就得立下道统。 但是这方世界灵气贫瘠,即使立下道统,意义也不大。 除非能解决此方世界的根本问题。 那就是使其灵气复苏。 而灵气一旦复苏,那么仙道将重新振兴。 秦川怕是能得到海量功德,同时推行教化,圣德也会增加许多。 只是解决这个世界的顽疾,怕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此方世界,那么多人族豪杰,绝世妖仙,前仆后继,想了多少办法,都没有解决。 最好的办法,无非是破空离去。 逃离这片荒芜之地。 可秦川从近来得到的修炼内容来看,最好是在肉身诞生的本源世界证得天仙道果,在此之前,离开本源世界,并不是什么好事。 而秦川要继续支撑元神的修行,那么灵气是一定要复苏才行。 否则也会被困在如今的境界,渡过第一次天劫的概率会小许多。 即使侥幸渡过,第二次,第三次渡过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低,接近于无。 好在仅是提升一定程度的修为,还是有办法的。 那就是寻找到灵气尚未开始枯竭的洞天福地。 似崂山、龙虎山这种就不要想了。 已经被开发多年,灵气早已不足。 “此事得从长计议。” 秦川定下心神,专心梳理天河真法,并将天河剑法和筋斗步彻底结合,形成一门威力强大的绝世神通。 筋斗步加上天河法的变化,组合成就的神通,可以让他的战力再提升一个档次,即使对上四次雷劫的鬼仙,怕也能使其无法逃脱。 毕竟没渡过天劫的元神真人,论力量也不过是三次雷劫的程度。 秦川专心修炼,并以青玄剑承载自身的剑道。 时间过去的很快。 一晃就过了半年。 一件大事发生了,再次震动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