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偏爱 150钻加更(1 / 2)
</br>烟花尽,绚烂过后的整座山都似孤寂,只余散不尽的青烟缭绕。
除夕是要守岁的。
众人聚到半夜便也散了。
怀宽努力睁着眼睛选了纪云云,说是要跟姑姥姥一起睡。
小孩子细腻又单纯,原因很简单,姑姥姥一个人住在院子里是会害怕的,他要陪着。
梁善也是这么想的。
孟既明和她一起送顾惠回去,连院门都没进,让她们早点休息便一个人上了山。
她都没说,他就知道呢。
顾惠都说:「没看出来,二少爷还挺善解人意。」
多少带了些打趣的意味。梁善能说什么,总不能拆孟既明的台,而且往山上去的那道背影确实值得夸上这么一句。
母女俩躺在床上,也和平日没什么两样,没有话说。
夜已深,人是累的,偏又睡不着。
上一次母女俩睡在一张床上,得是梁善小时候了,时间一晃就长大了,还有了喜欢的男孩子。
顾惠这样想的时候又觉得不对,他们早就长大了,不再是十来岁的孩子了。
在孟家的这二十四年,看着三个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事早就不记得了,细细去想,又如过电影般,每一桢都有画面,清晰如昨。
每个孩子什么样,小时候什么样,长大一些什么样,再长大时又是什么模样,她都是亲眼见过的,也记得。
除了上大学离家的那些日子,并没有错过太多。
孟既景和孟既明是亲生的兄弟,相像,又完全两个模样。
说不上哪个就更好一些,有的只是偏爱。
顾惠确实更偏爱孟既景,可能是移情作用,毕竟丈夫是为了救他而丢了性命。
也曾怨过,但是孩子多纯真呀,尤其是孟既景那样的孩子,天生的敏感细腻,你想什么你盼什么你的心里是欢喜的还是悲伤的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就像现在的怀宽,甚至比怀宽更多了一份不经意间的给予,从来不落痕迹。
这样的孩子,哪里由得她去怨念,根本就恨不起来。
关注越多,投入的心思和感情自然就与旁人不同,比如孟既明。
孟既明大概就是带着这世上大多数老二特有的那种属性降生的,聪明,健康,活泼,没心没肺,生存能力强,特别好养。天生就有一种能把家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号召过去的能力,想要什么可以说是连嘴都不用张,眼睛动一动就什么都有了,从小就什么都不缺。
顾惠自然不会分心思去特意关照他,尤其是在稳重的孟既景的对比下,孟既明太淘气了,胆子又大,用丁媛的话说,给他个梯子能爬到王母娘娘家里去,脾气还特别大,顾惠是真的头疼。
她从未盼着自己的女儿能嫁给孟家的少爷,家世在那里摆着,天差地别,不般配。
恩情是最容易消耗掉的东西,如果说世上最不值钱的东西是时间,第二样便是恩情,这两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只求,别把恩变成怨。
她在孟家,只为把女儿更好的养大,什么都不图。
可是养得越大,担心越多。
女儿日渐长开了,长大了,变得越来越有女孩子的特质了,就会担心。
青梅竹马听起来是个挺浪漫的事,只适合写在戏文里,现实生活中大多是错过和遗憾。
尤其她的女儿,是根木头。
夜深人静,木头说话了:「妈妈。」
顾惠自回忆中回过神来,却像陷入到更深远的岁月中去。
曾几何时,女儿唤她妈妈,娇滴滴,奶声奶气的,那得是几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