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沾沾喜气(2 / 2)
朱雄英就忙不迭的说道,“祖父,俺此前还说除了亲王世子要留在京师,其余诸子给送回去。到底是自己的骨肉,一直不在一块心里也惦记着。”
老朱想了想,“你爹也是这般说,估计是你那些叔父在你爹跟前哭诉。那好,其余诸子回去。俺看不到那些孙儿也就算了,总不能让俺儿子看不到骨血吧。”
马皇后就笑着问道,“你就不怕跟前的那几个受宠?”
“敢!”老朱一瞪眼,信心满满的说道,“俺那几个儿子也该有分寸,嫡长那才是传家根本!”
马皇后指了指朱雄英说道,“你孙儿想做好人,想要给他的弟弟妹妹请封。连王爵封号都想好了,还想着允熥当个钟离王。他这要是以后进封了,又该怎么封?”
进封,自然是指郡王进封亲王。正常来说,也就是将封地的古郡名,改为古郡所属古国。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事情,也可以有些变数。
朱雄英就立刻说道,“允炆以后封徐王、允熥就是汉王,不过这些事情俺做不了主,还得是俺爹来做主,俺就是在边上敲边鼓、出个主意。”
“那你们去操心,俺不管。”老朱摆了摆手,很无所谓的样子,“这几日你去他们跟前转转,让他们知晓能现如今就被册封,都是沾了你的光。”
哪怕朱雄英的地位很稳固了,哪怕他的弟弟妹妹都很服帖了。但是老朱还是喜欢有意无意强调朱雄英的特殊地位,让其他宗室子弟的骨子里都不敢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这样的不断强调,其实也有一定的效果,朱标和朱雄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老朱看着朱雄英,认真说道,“你现在也休养好了,也是到了你生辰。眼看着就十五的人了,现在也该做事了。说说,你想着要做些何事?”
“先前不是说好了么,俺掌五军都督府。”朱雄英理所当然的说道,“北边现在没了战事,俺想着给扫平倭寇扰乱了。西南那头还有一些蛮族作乱,所说沐家表伯在坐镇,不过也是该注意。”
老朱就不理解了,“元主都给你杀了,现在还能有什么战事?”
战事可就多了,朱雄英还惦记着高丽那边呢。要是以此为跳板,说不定可以染指岛国的那座银矿。要是下南洋的话,中南半岛一年三熟的土地也让人垂涎。
再久远一点的话,朱雄英其实还惦记着开始一些海洋文明,毕竟中原王朝都是农耕文明,都是在乎着土地。但是朱雄英知道,错过了这样的一些机会,那就失去了太多的先机。
现实一点的来说,唐宋时期就通过海洋贸易收获了大量的财富。虽然金银不能当做粮食,不过贸易也确实带来更多的金银,这些东西也不能或缺。
只是这些话现在不好和老朱说,虽然朱雄英非常受宠,只是老朱也一直是很顽固,也算是老封建。对于海外,老朱从来都是看不上的。
还是得取得一些成绩,只要让老朱看到了切实的好处,那就不需要朱雄英鼓动了,老朱就要斗志满满的开始筹谋了。
实用主义者,这就是朱雄英对老朱的一个评价,也可以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性格。
有些事情不用太急,可以慢慢的发展,朱雄英现在也算是有比较多的时间,可以去从容的布置一些事情,可以更好的去安排自己的一些规划。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朱雄英现在也没有什么紧迫感。他不需要立刻用什么丰功伟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也不需要刻意的去彰显自己的权威。
从容不迫,这就是朱雄英的最大优势。因为他是嫡长,因为他手握大权,所以很多的事情都已经决定了,他不需要杞人忧天,也不需要战战兢兢。
还是先顾好眼前的事情比较重要,比如说让自家的弟弟妹妹们跟着沾光。
一个郡王、郡主,实际上对于朱允熥、朱清蕙等人不算什么,他们也都知道不管是父王还是皇兄登基,他们就是亲王、公主。
不过还是沾沾喜气,这也是应该的,朱雄英做出来了一些成绩,他亲近的人自然也可以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