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王业(二)(1 / 2)
第110章 王业(二)
他抬眼看了杨开等人神色,接着道:“将军不必挂虑,我大军进展顺利,数日前已分出一支人马,袭取了江浙等地,打通了与南直隶方面的联系,只要腹里官军有所警备,兵锋可以轻易插入腹里。”
“总盟主已传令各地驻军,日夜赶往江浦。不出一月,必大举进攻。加上听说辽北鞑子正在虎视眈眈,山东等地府城想必难以出军牵制,江浦以北,如取囊中之物。”
杨开点头称是:“川陕有闯将,河南有八大王,皆被官军视为悍敌。总盟主这时候开启战端,搜刮诸城,这是不发则已,一发不可收拾。谋略之远,末将深深佩服。”
不问战场的具体部署,问接下来的老回回的打算,杨开再道:
“刘掌盘可知道,总盟主若是荡平了江北地区,准备如何?”
早在数月之前,流寇三路西征东伐,八大王、曹操便已攻入凤阳,名扬一时。
在领军继续东去时,遇到卢象升突然袭击,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只能退回河南。后来的三路,西路军李自成也在陕西受阻,进展同时受阻。
无奈,闯王所领的诸路军马屡败在卢象升之手,在河南也立不住脚,李自成在陕西与洪承畴形成对峙,高迎祥伺机奇袭西安,明廷围剿的重军向陕西聚集,最后被擒,官军松懈松懈之际,他们这段时间的军事才能如此顺利。
刘希尧道:“只是掠粮,以图过一个暖冬。这段时间,我军攻陷汝宁府,再入南直隶、湖广,势力大张。但总盟主自觉还不足以硬撼明廷官军,粮食也不够;
与其占城而居,到时候官军围剿,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境地,无法获得一个稳定的盘踞环境,不如退回大别山区集结。
如此,可以往复抢掠,冬藏山林,秋高出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岂不妙哉?”
“冬藏山林,秋高出征”八字入耳,杨开心中五味杂陈。
想法若是如此,掠走了百姓的粮食,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他心中想要继续,怕刘希尧起疑,举杯劝酒,忍住不提。
刘希尧不知杨开心思,干了一杯酒,倒是主动解释。老回回的性子,他以为杨开不知,道:
“总盟主什么都好,就是思想太过于保守,什么与当地民众商贾行交易之事,以俺之拙见,何须如此费事,马刀架上脖子,岂由得他们抵抗?”
有兵有马,还与官府、百姓谈什么交易,嫌弃太过丢人。
杨开松一口气,佯作不明白,道:“我等笨拙,岂能理解总盟主大人的深意?盟主定有一番他自己的想法吧!”
“早闻副盟主已经把湖广之事,完全交托给了将军处理,贺掌盘今趟派俺过来,就是为了多个人帮着说话,让将军能够不用顾虑太多,尽管大展拳脚。
高掌盘也就仗着身份特殊,才混了个副盟主的身份,手无武力,目无远见,空有皮囊而已,长得再好看,原是个银样蜡枪头。”
说罢,去看杨开的眼色。
丝竹声声,酒香四溢。
红烛高燃,映衬的诸人面上影影绰绰。杯盏开阖,推盘让食,皆为凡响。看起来个个笑容满面,内心中,却人人各有所思。
就目前形势,西北凶险,中州等随未成绝对死地,只要治理疏导得当,完全能化险为夷。
杨开思忖盘算,如何面对刘希尧这位不速之客,心中略微有了应对之策。这边讲过淮北军、西北元军近况,那边殷左禅开始问天下形势。
他从不以子房、孔明自居,也自认为也没有子房孔明之才,只是行医多年,对除北方以外,各地的情况都非常熟悉。
自知天下,不近则无远,不远则无近。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地。
忍不住,问道:“陕北的闯将,刘掌盘可知其近况了?”
进城以后,杨开给刘希尧介绍过殷左禅等人,只是进了宴会,韩彬等人没有入席。
刘希尧大概猜到他是杨开谋主,没有轻视,推盏间笑道:“闯将毕竟是老掌盘的侄子。深踞陕北诸地,聚众多,名气也大。
可惜风头过剩,木秀于林,成为继老掌盘以后官军又一个打击对象。他与八大王几乎同期举旗,最后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在凤阳一役以后,就分道扬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