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发兵(三)(2 / 2)
郭子奴低下头,想了一想,他也知想要应城、甚至承天的地没戏,分量还不够,总不能为了他去把迁来的汉阳、德安两府的部署打乱。
怨谁?只能怨他自己瞻前顾后,决定做晚了。
想了想问道:“洞庭湖以东的岳州府中田地,将军真要全部给我等?”
“此地本将军心中本要放弃的,只因大军一旦西去,回头过来,鞭长莫及。”杨开看他一眼,笑道,“郭掌盘若是把全部兄弟家细迁来,也没甚么问题。”
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筐里,这个道理郭子奴非常清楚。
他道:“将军美意,我感激不尽。早就想把全营兄弟迁来,只是留下一部分在长沙府中作应,也便我军南下进攻。
想来不如先徙个三四千家属过来,暂且住着,一来断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来也让他们知晓将军的大度。”
他作为一路掌盘,岂会连这点威信都无?
杨开看透不说,点头称是:“郭掌盘尊老敬长,也是应该。我便给郑先生下令,叫他回去以后,就与郭掌盘部众施行交接。”
“我代全军上下,多谢将军厚意。”郭子奴起身拜倒。
杨开扶起他,大笑道:“你既来投我,你的部众便是自家人,为自家人谋些好处,理所应当!”
郭子奴旧话重提,道:“将军的钱银赏赐,明日便给将军送来。”
“自家人,还说什么银钱。郭掌盘,你若真的觉得受之有愧,便说些的本将不知道的消息来听听如何?”
郭子奴坚辞不要,道:“我自家人当知自家的事情,不占些许战功,蒙将军收留,我已经很是忐忑。
值不得将军恁般厚赐,至于消息,我今趟来,就是要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一切告知将军的。”
杨开笑道:“既如此,那便随将军意思。钱财身外之物,本将暂且替掌盘子保管着,要用之时,提前一句话,我必给你准备的妥妥当当。”
借着杨开许诺之时,郭子奴道:“我却还有个不情之请,望将军能够同意。”
“尽管讲来。”
“我为将军攻打承天训练的爆破队伍,还请将军西征之时一定要将其带上。”
“那我便替前线将士些谢过郭掌盘了。”
新闯扩军备战,郭子奴一清二楚。他的这个要求,是临时想到,半是真心,半为试探。
真心在杨开给他一大助力,他报以一队爆破军伍,也可在杨开麾下崭露头角,试探在杨开始是否愿意给他这个机会,一个南征的机会,尚且不能完全体现他的心意。
没料到杨开不假考虑就直接答应,放下心来,再次拜倒,连连感谢。
杨开一笑置之,浑没放在心上。
又闲聊一会儿,关于刘希尧、张雄飞约见之事一并说出,杨开关于岳州兵力安排和如何与曹莽联军的详细事务也与他诉说。
落到细处,主要在如何引导张雄飞的思想上,这是条莽汉,手下掌了几百骑,到了汉阳有曹莽镇着翻不起什么风浪,长沙府此番南征,死个骑兵管队说不上是什么大事。
街道外打了两更两点,郭子奴起身告辞。夜禁不得人行,军中之人也不例外。
杨开亲自批了个因公办事许夜行的公文,让亲兵连带配刀一并给他,送出府外,这才转回。
他和郭子奴面子上两相融洽,实则就在刚才交谈中,互相不动声色地已经来往交锋几合。
杨开说“你既来投我,就是自家人,银钱自用”,言下之意,给予郭子奴全面合作的条件。
毕竟上万条性命,郭子奴始终心怀戒备,轻巧化解,回答“自家人当知自家的事情,不占军功”,清楚分辨你我,也说出想要立功的决心。
杨开听了明白,接下来自然顺着他的话,一并答应下来,这才让完全放下戒心。
关于后面爆破队伍的安排,杨开初时没想到此节,转回来,上了阁楼,越想越不对,联系前后,霍然想通。
顿时惊起一身冷汗,当时他若是有半点儿犹豫,引发郭子奴疑虑,后果如何,真不堪想象。
夜风渐渐变得越发寒冷,案几上茶水犹热。杨开呆了半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掌盘子,就见这等心机,天下枭雄,更都是何等人物?
当的起日后天下枭雄称呼的,他只见过一个,不由思路转到张献忠身上。再由张献忠,想到老回回,再想到贺锦,转到刘希尧身上。
两人明争暗斗,到目前为止,他似乎赢了一阵,但是刘希尧有没有下手?
早先的那点胜利喜悦,不翼而飞。他坐立不安,要非夜深了,非得立刻去叫人找殷左禅来不可。
“将军?”
杨开抬头,卢千牛不知何时进来了。
他来复命的:“小人方才领了全队兄弟,搜遍附近街道,又整个检查一遍府邸,没见着没见什么人。现在还留了一个队伍,在加强后门戒备。”
杨开点了点头,道:“没找着人就算了。天也黑,也许是我精神恍惚看错了。”
他满脑子的贺锦、刘希尧,街上人影已算是小事了;卢千牛辛苦一遭,不能不慰劳,道,“近日不该是徐百户值班?”
“是。”
“记得白天你也跟了一天,早去休息吧。”
卢千牛退身要走。
杨开叫住他,拿起几案上剩下几瓶烫得发滚的好酒,用布卷包起来,递了过去:
“天气冷,外面更冷,带回去给兄弟们热热身子,需得注意防寒保暖,莫要染了风寒。郑先生从临湘给我带回来的酒,拿去给兄弟们分了吧。”
他话语随意,没居高临下的赏赐派头,倒像是朋友之间的闲谈叙话。虽没想过凭此小恩小惠收拢人心,但做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再说了,一个人的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不都是由细节积累而成的?
卢千牛恭恭敬敬地应了声是。
曹莽、商榷、言侯诸人,常有特产、补品送来,杨开或是赏赐军中将官,余下的尽数分给城中亲兵、军卒,推辞没用,几乎成了惯例。
长久以往,点点滴滴,汇作深恩厚情,如何才能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