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爷爷级别的货车(2 / 2)
“来了?你应该就是韩晓康同志吧?”
粮仓门口,高高的装卸石台上,王师傅正蹲在那里看粮站搬运工们装货。
他见一大清早的,韩晓康就跑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p/><div class=contentadv> 王师傅满是好笑的开口了,“韩晓康同志啊,你急什么呢?反正今天你要是不来的话,我们也不会发车,等也得等到你才能走莫急。”
粮站属于重点防护单位,看守很严格。
这里倒是有自备发电机,所以区粮站的大院也是亮着电灯的。
缓过气。
等韩晓康看见眼前的景象,不由很是吃了一惊!
在石台前停着一辆圆头圆脑的卡车,梳着中分头,正龇牙咧嘴的朝着韩晓康笑。
细看,原来这辆老爷车是那种前置引擎。
如同猪鼻子一样的、长长的引擎盖子有两块,全得从两边往中间推,才能将它们打开。
远远从正面看去,让人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不是一辆正常汽车该有的模样。
而那位大名鼎鼎,尖嘴猴腮,梳着中分头的、贾队长的形象顿时出现在眼前:“老子在城里吃馆子都没掏过钱.”
2颗分立在猪鼻孔一样引擎盖左右的车灯,左边的因为一时冲动,非得和岩石比硬度而致盲。
右边的车灯颈椎骨骨折,蔫蔫的耷拉在前杠上,临时扮演起了自行车铃铛的角色。
车一动,
原本应该用来照明的车灯,便会尽职尽责的发出阵阵“乒乒乓乓”的声响,提醒前方的行人“我来也”。
其实,此举多多少少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因为这辆老式卡车的发动机发出来的噪音,已经远远掩盖住了那点微不足道的呐喊。
心惊胆战的韩晓康,来到老爷车驾驶室旁边仔细观察。
只见驾驶室两边的车门,它的作用只能防君子,防不了小人。
铁门上只有2把简陋的插销,从细节上体现出货车司机,与广大群众之间的充分信任。
不过,
从王师傅的助理兼学徒,将2把粗大的挂锁,锁在柴油箱盖子上的举动来看,好像又不是那么一回事。
或许,他这是出于担心挂锁丢失,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防范措施?
不管了!
反正这车实在是怪异,没法让人放心。
为了自己接下来的行程安全,韩晓康在刮锅底一般的嘎吱声中,随手拉开了驾驶室的门。
方向盘,在,而且还保持着原厂的样子。
圆圆的方向盘没包浆,反而还油光水滑的,这就说明货车一直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尺半长的档杆颤颤巍巍如同不老松。
韩晓康伸手挂了一下档,发现除了离合器很不高兴、嘎吱嘎吱一通乱叫之外,倒也没发生档杆断裂的现象。
这种老爷车,在它的发动机没有启动的情况下,除非换到空档,否则的话,其它的档位是挂不进去的。
而现在,
因为后面有不少的搬运工,在那里来来往往的往车厢里装粮食,整个车都摇摇晃晃的。
这种情况下,货车是不能挂空挡的,要不然谁知道手刹到底会不会罢工,从而造成溜坡?
所以此时的离合器不配合,那也很正常反正值得让人欣慰的是,那根几十岁的档杆没断就好。
检查完方向盘和档杆。
韩晓康再看向仪表盘,3个圆圈丢了2个,这就没法知晓这辆老爷车,曾经走过了多少坎坷路。
更无从知道它发起飙来的时候,究竟能跑多快?
剩下的1个圆形仪表,看样子,应该还是后来才装上去的水箱温度计。
这就显得有点多此一举了:因为水箱里的冷却水,到底有没有开锅?光从猪鼻孔车头里冒出来的水汽,就能判断出来了。
花钱装这么一个东西,实属没必要。
但汽车运输服务社,人家是公家单位,他们的运作思路自然不是韩晓康这种普通群众,能理解的了的。
心生绝望的韩晓康,终究还是无奈的放弃了继续研究,这辆车的过往和现在。
跳出驾驶室。
蹲在石台上的王师傅,装作平和、但掩饰不住有点不屑的开口问,“韩同志,是不是从来没这么近距离的摸过汽车?
</div><div class=bottem2><a href=/xiazai/234232.html>TXT下载</a><a id=A1 href=/234232/100209789_1.html target=_top class=pre>上一页</a> ← <a id=A2 href=/234232/ target=_top title= class=back>章节列表</a> → <a id=A3 href=/234232/100209789_3.html target=_top class=next>下一页</a><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mark(234232,100209789) rel=nofollow>加入书签</a></div>
别那么拘束,你既然是我大表哥的哥们儿,我同意让你上去坐坐,随便看、随便摸!”
说实话,这车韩晓康确实没见过两辈子都没见过。
不过,王师傅显然误会了刚才韩晓康的举动。
他以为韩晓康和那些生产队里,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普通社员一样,看到汽车就稀奇、就忍不住想上前摸摸、看看。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汽车确实很金贵。
连堂堂一个管辖着好几万人的振兴区,竟然也找不出一辆汽车。
往往偶尔有汽车开到乡下去,保管会引来几十、甚至上百个小孩子,乃至成年人围观。
在近距离看汽车的时候,他们的眼中无一不充满了敬畏。
谁只要是趁着看守汽车的人不注意,能够伸手摸一把汽车轮子的话,那就够他回去吹嘘好长时间了:
“那个轮胎,拉好重的东西都不会压扁!晓得不,其实汽车轮胎,原来是软的咋,你还不信?呵呵,告诉你,我摸过!”
所以,出于惯性思维的王师傅,才会有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举动。
韩晓康也不解释,而是直接问他,“王师傅,咱们跑潮汕那边,该不会就是用这辆车吧?哦,对了,问一下,这到底是什么牌子的车?”
王师傅嘿嘿一笑,“就是这辆车啊,咱们县汽车运输服务社总共有6辆嘎斯卡车,4辆这种吉尔牌货车。
这次接到的长途运输任务,运输服务社领导考虑到路途远,一路上未知和突发情况可能比较多,所以才派这辆车况好一点的吉尔货车,来执行这趟运输任务。”
既然对方这样说了,差点用头撞墙的韩晓康,自然也不在好多问。
听听,这都是些什么话!
就这,还叫车况好?
韩晓康只怕自己再犟下去,人家最后换一辆货车过来,恐怕都是那种快散架的玩意儿了。
眼前这辆车,虽说看上去很沧桑,但它好歹也算囫囵吧?
富顺县地处偏远,在上面的话语权不大。
这些东西体现在细节上的话,那就是连分配给这边的18手进口货车,也是从鸭绿江那边淘汰、回东北用两年淘汰、转到省城再淘汰下来的.
货车虽旧,但掩饰不住它曾经的风光。
斑驳陆离的原厂原漆上的无数补丁,那是这辆老爷车的专属勋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接下来,
韩晓康、王师傅以及他的助手兼徒弟兼押车员,将和这辆资历老、功劳大的吉尔卡车一起,踏上危机四伏的漫漫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