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我的外甥是雍正 > 219. 抄家王 爷当是谁,这不就是威震江南的……

219. 抄家王 爷当是谁,这不就是威震江南的……(1 / 1)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大恶魔福尔摩斯  让你去慢综,你给我发疯?  嫁给拳王糙汉后,我居然生下财阀继承人  给dk悟做女儿是有多想不开  威震四海  傲娇三宝:总裁爹地宠上天安以甜  离婚后,总裁老婆后悔了  不想当明星的我爆红了  悠闲人生:我有万亩草原  从柯学世界开始做诸天大boss 

嘿嘿。 虽然胤禛对自己的新理想一直守口如瓶,迄今为止也没向多少人透露。但无妨,庄亲王与他搭档多年,可向着他。 为他请功的事儿,那都不带隔夜的。 只是,那信虽通篇都是百姓对皇上的赞美,可未免太肉麻了些。希望皇上瞧着,不会觉得过于谄媚,更不会眼睛疼吧 事实证明,康熙不但不烦,还很兴奋。 这字里行间,所代表的都是民意啊,都是来自于百姓的肯定。 肉麻 可能悉数夸张,是老四在谄媚 不不不,老四是个实诚孩子,再不会捏造情由诓骗君父。而且,还有老九呐那俩小子幼年的那点龃龉,在他面前还能勉强保持个兄友弟恭。 离了他面儿,啧,那只能说相看相厌。老九对皇位从未有任何想法,无欲之下,自然就特别刚,绝不会被轻易收买的。 前脚接到老四的折子,后脚老九的也来。 两人虽措辞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 但老四确实雷厉风行,铁面无私。但凡触碰国法,贪污渎职的官员,就别想在他那里有半点情面。直接按着大清律,该抓的抓、该抄家的抄家,没有半点情面可讲。 抓完之后,直接押上囚车,送回京城来。连着他们的罪证、贪腐银两等,悉数送到,就等着他这个皇父圣裁。随信而来的,还有他的一些安排与建议。 时隔多年,四儿子依然那么风风火火。 只是 水至清则无鱼,他这也未免太刚直容不得沙子。按着这个力度,江南官场怕是无人生还。康熙皱眉,又拿起那封记载着百姓如何反应、如何感激的长信。 果然烦心的事情太多,还是来自于百姓的心悦臣服、真心感激才能更让帝王快乐。 江南。 胤禛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待回房略微洗漱,开始新一轮征伐。隔壁房门便豁然打开,某个他最讨厌的弟弟便一个白眼瞟过来“啧,爷当是谁,这不就是威震江南的抄家王吗才到江南几日,就已经整整抄了二十家。这手段,这利落,可一点都不庸啊” 嗯。 胤禛点头“是吗多谢九弟赞许,为兄一定再接再厉。尽快将这些贪官污吏悉数绳之以法,还百姓一片朗朗晴空。” 胤禟 就有点怀疑,这人不但瞎了,还选择性耳聋了。 不然这么明显的阴阳怪气,他怎么还就能面不改色地都当成夸奖听了呢 但不管是他是真瞎还是装瞎,作为一条藤上的蚂蚱,胤禟就必须提醒他。皇阿玛年事一年比一年高,也越来越注重名声。 噶礼贪污那么多,还搅和进江南科场弊案,皇阿玛都还有心护着。直到其母叩阍告了御状,揭开他真面目,才算判了死刑。 您这网鱼似的,恨不得将江南官场一网打尽。 不仅这边人人自危,个个视你为寇仇,也有碍皇阿玛的贤名啊 万一 那句他老人家仁字上头,你这边抓他那边放,毁的可是整个大清朝形象死死卡在嗓子眼,半点没有说出来。 只道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当官的,哪有不贪 前朝律法对贪污处罚甚严,最高剥皮楦草。可能又怎么样不照样养出了严嵩么过度严厉,难为的只是你自己跟江南百姓云云。 也是特别语重心长了。 胤禟发誓,他这辈子就从没跟老四说过这么多话。 结果呢 人家只是不置可否地哦了一声,那叫一个疏离又淡漠。气得胤禟握拳,非要趁着如此良辰如此月好好跟四哥切磋切磋。 就算后头不懈练习,差了那么点子天赋的胤禛也不是老九的对手。 贸然对战,只有被切被搓的份儿。 胤禛秉持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原则,赶紧举手叫停。说自己没有藐视九弟意见的意思,只是想法上还有些不成熟,不知道从何说起罢了。 自打上了皇阿玛的套儿,万里迢迢跟这家伙来了江南。 作为副手,老九能不能如愿立功,逍遥自在的去当一个皇子商人,很大程度就取决于这个冷脸讨厌四的表现。 听他这么说,那还能不赶紧把说出来,爷帮你参详参详,到底一人计短二人计长的态度表出来 胤禛 虽有些不愿,但确实如他所说。 两人同受皇命,原就应该互通有无,携手并进。否则就算此次他任务完成的再如何圆满,在皇阿玛眼里,也注定还有缺憾。 生母说的对。 当皇帝的,不管自己踏着怎样的尸山血海才顺利登基。到了晚年之后,也还是希望儿子们不要走自己的老路。希望继位之君既贤且孝,与兄弟手足情深,对阿玛言听计从 这样才好不抢班夺权,也能在皇父走了之后,善待其余兄弟姐妹。 想到这一层后,胤禛紧皱的眉都松了松。 难得对胤禟做了个请的手势。 两人入内,分宾主坐定之后。胤禛才浅说了下自己的想法,与对善后事宜的建议。 严法度,优俸禄。 两条腿走路,尝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想法,还未想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但那厚如山积、密密麻麻的笔记,也足够让胤禟瞠目了。 这,才这么些时日,老四就已经准备了这么多么 胤禟悚然一惊,赶紧也跟着努力起来。 短短不到个月时间,哥俩就在江南各省办了不少实事儿。过筛子似的,把江南大大小小的官员几乎筛了个遍。 胆大包天,插手盐政,充当盐耗子们保护伞的。 肆意妄为,收受贿赂,鱼肉乡里的。 尸位素餐,如泥塑木雕般,虽未同流合污却也瞧不见民生疾苦、未能尽心为朝廷办事的。 该抓的抓,该撸的撸。 整个江南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排队送礼,排着队的被训斥、甚至被参之后。一个个的终于老实下来,开始往本职工作上使劲儿。兢兢业业办差,认认真真断案。 不受贿,不看情面,一切用大清律说话。 风闻这事儿的百姓齐齐震惊还能有这好事儿别不是做给雍亲王看的吧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雍亲王和九贝子还在江南,那些官员们,就算装,也得装出个清正廉明来。 如此,岂不是百姓们申冤的大好时机 有心思活络,又冤屈许久的百姓奓着胆子敲响了衙门前面的堂鼓,为自己鸣冤。 得到妥善解决之后,更多的百姓瞧见希望。 通通通,砰砰砰。 很长一段时间,江南各地衙门口的堂鼓跟雍亲王下榻之处的灯一样,等闲都不带熄灭的。 告状之人络绎不绝。 各府官员叫苦不迭,偏又不敢有丝毫怠慢。有雍亲王跟九贝勒这两尊大佛压着,就算再小的案情,他们都不敢敷衍了事。 而是详细查明,依律审判。 没有半点偏颇。 久而久之,不但两位阿哥声名鹊起,剩下的江南官员们也都跟着落了个好名声。 当然收获最大的,还得是康熙。 当年,胤禛可是眼见着皇阿玛雷霆大怒,指着老八的鼻子骂。说他踩着皇父仁德,邀买自己的良善名声,更怀疑他染指皇权,有了不该有的心思。 从那以后,还算得宠的老八就一路被嫌弃打压甚至羞辱。 至今,胤禛都不知道那双濒死的海东青到底是老八挑衅、身边人被人收买还是皇阿玛 咳咳。 总之,血一般的前车之鉴在,胤禛说什么都不肯重蹈覆辙。 张口闭口之间,必然把皇阿玛的英明领导挂在嘴边上,处处将他放在第一位。 他跟老九来江南时间不长,就有了如此功绩 嗐,哪是他们有什么能力 全靠皇阿玛英明,他老人家日夜惦着江南,惦着江南百姓。不忍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闻听海中有盗贼,立即就派了全大清最为骁勇善战的冠勇侯来。 旁人私下里议论他杀鸡用牛刀,可在皇阿玛看来,关乎于民生之事,再小也是大事云云。 说得又多又好听。 直让官员百姓都跟着山呼万岁,遥拜京城。祝愿这么好的皇帝千秋万载,真能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胤禛就亲手把这官民齐拜京城方向的盛景亲笔画下来,快马传到京城去。随画与信一并送达的,还有百姓新制的万民伞。 那个自然又娴熟的劲儿,把老九都给看麻了。 无意中看到他给皇阿玛写的信之后,眼珠子差点掉地上“想不到你冷冰冰的,倒是挺会拍龙屁呀那怎么到爷面前,连句人话都不会说呢” 只会拼死命的卷卷卷。 卷得他废寝忘食,个月里,瘦了近四十斤,真人比黄花瘦。 双下颌没了,小肚腩也没了。这会子若是回京城,被他额娘看到,保准心疼得眼泪滴滴答答流下来。 正忙碌之中,胤禛连个多余眼神都不带给他的。 哪儿还管他如何感慨 赶紧把江南最新的情况,与对阿玛的思念等,都揉杂在信中,赶紧寄出去。等此间事了,好转战下一地。 把海运事也提到日程上来,那可是个金母鸡。 能源源不断生金蛋,聚拢外国之财为大清所用。还能给沿海居民大量的做工、经商机会。还能以此为窗口,了解、监视别国动静。 一举数得。 就是巨大利益的牵动之下,背后的纷乱也多,也兹生许多违法犯罪。 甚至有人亦商亦匪。 好在前头张伯行上书,皇阿玛派了虎威表弟过来。好一通秋风扫落叶,如今情况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他们只要实地好生考察,研究出切实有效的法子来。 最好比照着唐宋时的市舶司,也建立一个属于大清的,专门管理海贸的衙门。 到时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然就规矩不少。 再加上虎团那边正组建的海军,往来谨慎防范,为大清商船保驾护航。防备外蕃以通商之名,行劫掠之实。 也防备不分见利忘义的商家,为了些许银两,将米粮、甚至船只地卖到南洋诸小国去资敌。 思绪翻飞之间,胤禛动笔愈快。 过一会儿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十几页信纸。胤禟见状,也赶紧跟上他的步调,也写了厚厚一封。 接到他们手书的康熙 怎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老九就也被胤禛传染成话唠了么 不过除了正事之外,两个小子都深深以他们皇阿玛为傲。 每每听到百姓赞誉自家父皇,就忍不住心情欢畅。恨不得一字一句,悉数记下来,转述给皇阿玛听这个习惯么 虽然不太好,但是不用改。 一如胤禛所料,康熙虽然颇重仁名,不肯轻下死刑。但比起对那些赃官们的怜惜,他显然更在乎天下百姓的赞誉。 再干不出来四儿子辛辛苦苦抓,他满怀体恤地放。让前头争相献万民伞,恨不得把他夸上天的百姓们再纷纷唾弃他,骂他是昏君的蠢事来。 所以,就算那些人罪不至死,或者不轻易判处死刑,也别想得了好去。 家产充公,本人与家人流放宁古塔。 遇赦不赦。 保管一个个的,都为自己所行付出应有代价。儿子夸老爹,老爹也欣赏儿子。大手一挥之间,四阿哥就得了亲王双俸。 九贝子也变成了九贝勒,还额外赏了五千两银子。 直让宜妃娘娘喜极而泣,满满老儿子终于长大成人有出息了的感觉。 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德妃面上不以为然,依旧心心念念惦着远在前线的老儿子。整日里为他吃斋念佛,整个永和宫都常氤氲着一股子檀香。 实际上,若走近些,就能听到德妃娘娘几近无声的念叨“谢天谢地,谢佛菩萨保佑。老四果然料事如神,行事周全又妥当。皇上虽常笑骂,言说他有这点那点的不足。可实际上,眼角眉梢之间对他的满意,真真傻子都看得出来。阿弥陀佛,信女离皇太后的目标瞧着不止进了一步” 相比于她的欢喜雀跃,淑宁便忍不住担忧。 生怕大外甥这不止动人干粮,还断人活路的行径引得地方官员心生愤恨。 让他们出暗招对付他,甚至想着斩草除根。 或者木秀于林,其余皇子羡慕嫉妒恨。干脆铤而走险,趁着他人在江南,防守力量薄弱的时候,直接派人过去弄死他并嫁祸给当地官员。 为此,不但写信交代自家二儿子。工作之余,好歹往表哥那边瞧瞧。 至少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还进宫给太后请安,借太后之口与皇上传达。 同有这种顾虑的康熙赶紧又派了一批侍卫过去,还写信将这事儿说与胤禛。 然后收到信的那几日,胤禟总能看到讨厌四那如沐春风般的笑。瞧得他白眼翻了又翻“不就是个亲王双俸么瞧你那得瑟样” 胤禛挑眉,直接把他拉到了镜子前“还说爷,瞧瞧你自己,笑成怎么个见牙不见眼法了。啧,还说什么爵位于你如浮云,最要紧是能让皇阿玛点头允许你经商。现在呢自己看看,打脸不一个贝勒,五千两银子罢了,瞧你那得瑟样” 胤禟 狗老四,前一瞬还在谄媚无比地给皇阿玛写信,下一息就能言语如刀怼自家弟弟。 刻薄至此,难怪连十四都不喜欢他。 德妃娘娘都只忙着给老十四烧香拜佛,只言片语都没给他阿灵阿当了九门提督之后,连他那好姨母都开始疏远他了。 火速回击之后,胤禛才不管老九是怎么个反应呢。 他回到自己屋子里,眉眼含笑地轻轻摩挲着信纸。将姨母为他担忧、为他求情的内容看了一遍又一遍。 几日后,他家二表弟虎团还奉母命专程寻机过来看了他一回。 将自己心爱的削铁如泥匕首送给他防身,还千叮咛万嘱咐的,让他一定谨慎小心,务必量力而行。 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赶紧使人送信。 到底皇上前头曾有口谕。 而且,虎团皱眉“皇上再不愿意瞧见皇子结党营私,也不会置自家亲子的性命于度外。若有所需,表哥千万别与我客气。不然当弟弟的伤心不说,回京之后也无法与额娘交代。” 想想那张信纸,两张半都在嘱咐自己照顾她大外甥的家信,虎团心里就好一阵郁卒。 偏偏某人得了便宜还卖乖。 看了信后,不但笑得比花儿还要灿烂,更得寸进尺,想截留他的信件。 虎团气,直接劈手夺过“想都别想,小爷就剩这半篇,你还敢抢再得瑟,信不信小爷现在就让你领略当年武状元,如今大将军的厉害” 就算遭受如此威胁,胤禛也依然满心欢悦,欢喜到停不下来。 他就知道,不管表面如何,实际上姨母就是疼他。 处处替他想到头里,不愿意他有任何风险。不图他日后登顶,她会如何如何。只简单纯粹地,将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说比自己孩子都好。 他可瞧准了 总共页信纸,去掉开头与结尾。正文共一千五百十二字,整整一千零十八个字都是在叮嘱虎团顾着他安危、劝着他不可贪功冒进。什么写给虎团的信他最多应了个名,当了回信差,姨母还是最最疼他,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开局假太监,我把女帝看个底朝天 穿越明朝战神崇祯 伐晋 三国:我在蜀汉朝九晚五 双穿门:被迫给女帝打工的那些年 卧底宁国府 大军阀:杀敌暴兵,建立无上帝国 大靖:一枪独尊 大秦:没想到吧先生,朕就是秦始皇! 大唐:我摊牌了,我是你岳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