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武将云集,大明天团!文与武的碰撞(1 / 1)
第193章武将云集,大明天团!文与武的碰撞!(求订阅) 朝会还未开始,政令也未发布,但因为苏澈和不少大臣提前透过气,导致这些消息被不少大臣事先知晓。 此刻在上朝路上,这些大臣一个个眉头紧蹙,低声不断交谈,询问彼此的想法。 陛下通知他们的最新政令中,有坏消息,也有好消息。 坏消息是陛下打算让皇子们举办各种学校。 就目前确定的,便有医学院,兵学院,数学院,农学院这四家学院! 这个消息让他们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 开办学院,一直以来,这都是儒家特权。 在他们看来,只有读圣贤书,才能治国安邦。 这些学院教的都是什么下九流的玩意? 什么时候学个医还能进学堂学习了? 更别说兵学院这种武夫莽夫的地方,也配开设学堂? 当真是有辱斯文! 数学院也就算了,虽然也是低等学问,但至少有些用处。 可农学院又是个什么东西? 教人如何当农民吗? 这简直不要太可笑了。 种田本就是那些泥腿子天生的本事,什么时候连种田都要靠别人教了? 简直要笑掉别人的大牙啊,当真是亘古未闻的怪事。 自汉朝以来,独尊儒术,已经历经了这么多朝代,这么多年,还从未有人开设过农学院这种奇怪东西。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让陛下开设了农学院,这东西又有谁愿意去学?? 那些泥腿子有这么多钱,会送自家的儿子上农学院,如何当好一个泥腿子吗? 开玩笑呢! 或者说,那些达官贵人,王公贵族,花钱送自家的儿子去学这种低贱的知识? 若真有人这么做,那明日定然会成为应天府所有人的笑柄!!! 这种完全没有意义,也没有一丁点用的学问,竟也要为此开设一个学院,这是他们最无法接受的事情。 他们真是做梦也想不到,陛下竟然会开设农学院! 一个个都忍不住在心中腹诽,真是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从古至今,也就是本朝本代会出现这种奇怪的事,因为皇帝就是个…… 这事情一旦发生,定然会被广为流传,记载史册之中,成了后人的谈资与笑柄! 一想到这点,他们一个个都忍不住唉声叹气,忍不住想要辞官告退。 因为他们都清楚,陛下一旦决定的事情,单单凭借他们是无法改变的。 而且,陛下出身卑微,如果他们表现得过于看不起这农学院,认为这太过于低贱,很可能会触及陛下的霉头和痛点,那他们可就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这天下,还是第一次被一个乞丐当了皇帝。 一个乞丐如何能知道怎么治理天下? 不应该多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吗? 可事实却完全相反…… 朱元璋最不信任的便是他们这帮文臣! 而且,老朱是开国君王,拥有绝对的权利,容不得他们指手画脚,这些文臣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情愿,但也只能捏着鼻子听从命令。 不过,唯一让他们感到欣慰的便是那个好消息了,陛下终于削减了宗室的供奉。 而且对于皇族后代的供养,也是止于七世,如果六世之中,还无法出现一个人才,来重现辉煌,那以后就会沦为普通人。 当然,就算身份成为一个普通人。 但肯定不是普通人能相比的。 这个消息对他们文臣集团的人而言,算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了。 如果那些朱子朱孙全部有俸禄,有永无休止的供养,那以后的宗室必然会越来越多,到时候,他们的俸禄又该从什么地方出呢? 而且,这些宗室还会挤压文官的部分权利。 所以,这个消息对他们而言,无疑问是非常好的消息。 在不断议论声中,这一天的朝会开始了。 大臣们全部到齐,朝堂上,苏澈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而旁边则放着一个椅子,太子朱标便坐在这里,旁听朝会。 一上来,苏澈就宣布了自己对于制度的改革。 首先就是宗室的供养问题。 皇族之泽,七世而斩。 当然。 这并不针对所有人。 老朱的那些儿子,被封分在各地的王爷们,只要不犯下错误,不被朝廷削去爵位,都能将自己的身份不断传承下去。 这是主家嫡子的传承。 七世而斩的是分家庶子的惠泽。 此外苏澈还提出了一个奖惩制度,即便是身份尊贵的王爷,所行之事,也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而不是无法无天,横行无忌,这样肯定不行。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嘛! 当然,同罪不同罚…… 这就是另外一个事情了! 如真让特权阶级非要和平民完全一致,要求人人平等,那反而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在这个时代,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苏澈对此非常清楚。 除了宗室的供养被削减了之外。 苏澈还准备让那些皇子发展各个领域。 可以凭借他们的兴趣,开设兵学院,医学院,数学院,农学院,教书育人,教导这方面的人才! 这政令宣布一出。 大殿上下,所有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气氛变得格外诡异,谁也没有主动开口,都沉默了下来。 而那些勋贵武臣,则一个个面露惊喜。 魏国公徐达此刻假装惊讶的问道:“俺们这些粗人莽夫,也能成为兵学院的老师?” 苏澈笑了笑说:“当然可以!” 苏澈一开始的想法是让燕王朱棣自己瞎弄着,此时的朱棣二十来岁,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他饱读兵书,又打了不少仗,有这个精力来办军事学院! 如果朱棣弄得好了,再让那些勋贵武将去帮他。 不过苏澈想了想,如果单单让朱棣一人的话,实在是势单力薄,不如一开始就将那些勋贵武将拉出来给他站台。 此外,其他几个皇子的也都是如此,都先给予一定的支持才行。 如果一点支持不给的话,想要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那真是有点难。 而苏澈又想早点看到成效。 所以不如一开始就将这一切提上日程! 兵学院这东西其实非常好弄…… 因为武夫士兵之间,也是有教导学问的地方。 明朝军队存在一种由督抚监办、各级军官组成会员的社团组织。 其名为“武会”! 这个组织一般由各边督抚负责发起,守巡兵备道转递各卫所成立。 关于师资力量,武会会邀请或退休养老或辞职归家的武将和武举中科考优秀、理论娴熟、武艺熟练者担任师范,从中再推举某某为会长、某某为副会长。 武会成员为中下级一线军官,如指挥、千户、百户、镇抚以及袭职军舍和武举武生等军队后备人员。 每卫所的武会成员数量一般在二十人到五十人之间,每月聚会六次。 每个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天为学习理论知识,教材为《武经七书》和《百将传》。 一般由师范准备课薄一册作为教案,详载每天从第几章讲到第几章,各成员学习后各自要依次讲读自己对于当天所学兵法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盲目背诵。 即:“不贵能口颂其言,惟在能心会其意。” 每个月,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三天为武艺训练,主要就是骑射这一传统项目,校射优秀者赏给银两、银牌等物。 此外每到月终都要赴都察院考核,至季终查验各武会人员进步程度,如果成绩卓然,武会成员特行奖励、会长副会长凭题升用、军舍武生各加优待。 当然,各地武会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吴仁度巡抚山西时就将当地武会命名为“鹰扬会”。 此外,到明末还出现了一种类似‘军官练习生’的制度,这就是题外话了。 即便是武人,也会重视知识的传承,因为只有如此,才会越来越强盛。 但这种存在于军队里的组织,和官方开办兵学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不被认可的,是军官内部的组织,而后者却是明面上的,正规的,会有相应资源的学院。 这也难怪这群勋贵武夫激动。 虽然他们一个个身份尊贵,要么是国公,要么是侯爷,可是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他们却根本比不过那些文臣。 在朝堂上,并不是谁的嗓门大,谁的实力强,谁就有话语权的。 朝堂不是菜市场,是一个讲道理的地方,在讲道理玩心眼这一方面,这些大老粗天生玩不过这些文臣,这简直是血脉压制。 朱元璋为了维持这种平衡,不希望那些文臣一家独大,还曾经加封魏国公徐达为右丞相,但也仅仅只是缓解了这一现象。 在明朝的前期,这些超品的国公爷,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很快就会被文臣架空,到后来都懒得上朝了。 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些勋贵只知道打仗。 想在朝堂上玩心思玩手段,肯定是不如这些文臣的。 可如果开设兵学院,培养文武双全的武官。 一旦有能在朝堂上站住脚,拥有一定话语权的武官,那结果不一样了! 这也是这些勋贵武臣之所以如此期待的原因。 徐达立刻站出来,认真说道:“如若能开设兵学院,臣愿意担任院长,把臣的一身本事,全部传下来,教出去!绝不藏私!” 徐达这个淮西二十四将之首都站出来说话了,其他勋贵武臣当然不会再等,此刻一个个站了出来。 这些人一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人物,平时一般是不参与朝会的,因为要么年纪太大了,要么不喜欢参加。 可这一次,因为苏澈提前透过气,告诉了他们自己的想法,方才一个个来到朝堂上。 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卫国公邓愈…… 至于刚刚加封凉国公的蓝玉,在这些开国大佬面前,都不够看的,此刻低着头也站在了人群的后方。 此时此刻,武将云集,大明天团,堂堂出道! 原本不少文臣,特别是一些谏臣,准备拼了命也要说话。 但现在…… 随着这样一群大佬的支持,那些文臣一个个全部哑火了! 这还能怎么办? 在开国皇帝的绝对手腕前,他们的一切手段,都是如此的可笑和不值一提! 不仅仅是兵学院被定了下来,医学院,农学院,数学院,也顺着兵学院的开办,被顺势定了下来。 办好了这件事情,苏澈的心情很是不错,瞥了一眼这些已经麻木的文臣,随口问着:“还有什么事情吗?” “儿臣有事要禀报!” 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朱标站了出来,他认真说道:“自从取消丞相制度后,诸多国事,全部压在了父皇一人的身上,儿臣也只能分一点忧,所以儿臣建议开设内阁来辅助处理国事。” 这话一出,那些已经麻木的文臣,顿时双眼爆发出一道光,他们盯着太子朱标,一个个都有些激动,圣贤明君啊这是! 对于朱元璋这样不和他们讲任何道理,专断独权,做事不考虑任何后果,单凭自己想法的皇帝,这群文臣辅佐起来那叫一个折磨和痛苦! 最关键的是,老朱还是开国君王,谁敢忤逆他?谁能阻止他? 自从马皇后驾崩后,朱元璋这一把天子剑,已经失去了剑鞘,谁敢阻止他,就得做好没了项上人头的心理准备! 而现在,朱标的出现,他们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道光! “嗯?你详细说说吧!” 苏澈淡淡说着,装作有些不悦的样子。 这事虽然是他安排朱标筹备,可此刻全推在了朱标的身上。 这是在给朱标铺路,让他获得更多的支持。 皇族宗室的待遇给了又削,这事情苏澈来做,没什么人敢记恨他。 可如果是朱标提出来,那问题就大了。 朱标的名声会非常不好,会出现不少对他不满的人。 但推出内阁制度就不同了,这会让朱标收获很多支持。 随着朱标详细叙说了内阁制度,那些文臣一个个双眼放光,这是一个有相当权利的机构! 虽说是票拟制度,并不是直接决定,而是给一个批阅建议,但奏章经过他们的手上,这就是无上的权利,只是一瞬间,不少人就想出了不少花样。 比如给皇帝的几个奏章,先呈上的几个,和后呈上的几个,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 此外如果皇帝懒了一些,那他们的建议就能很顺利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