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雷音观(1 / 1)
修行求的是解脱,修者也大多避世,或许不受尘世烟火便是出世得道,便也不用苦海沉沦。深山老林中旁的不多,多的是无边风月。
暮归山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没有什么秀丽奇绝引人入胜的景致,普普通通的一座山头。相传在很久以前,上山打猎的猎人每日暮归时分,都会看到一位仙子立在山头遥望天际,好似在等待什么人归来。遂得名暮归。
传说虽美,却从来没有人真真见过那位仙子,真真假假已经无从考证。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暮色下的仙子再也没有出现过,山头却凭地起了一座道观。
这道观也是神秘,即没有人下山传道布施,也没有人供奉香火,自是不会有什么信徒,更加没有人见过观中光景。
传说不仅仅是一段离奇的传闻,也是岁月流经的痕迹,掩埋了许多往事。
院门上的雷音观三个大字已经漆皮脱落,灰一块白一块的斑驳不堪,两旁墙头上枯萎的荒草随风摇摆也是有气无力,好似经历了太多的变迁,便也随波逐流!
灰黑色的木门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雨,干枯后的纹理宛如老脸上的褶子,缝隙深处填满漆黑的尘垢。门环表面已经锈蚀的凹凸不平看不出本来的模样,许是每日都会用手拉扯,长久的磨砺下也没有什么菱角锋锐。
明瑶站在门前回想起了当年下山时师傅的那句叹息:繁华不在眼,在心!如今当是明悟透彻了,终于鼓起勇气伸手捏住门环,咚咚咚的扣了两次,一次三响。
安静数息后,门后有窸窣的脚步声传出,不急不缓徐徐而来,像是一个老人在时光里拖动脚步,垂暮迟迟的平淡如水。而后咯吱一声,院门打了开来。
伴随而起的还有一道隐含不耐的怒喝:“你们不用白费力气了,老尼。。。”其语调平缓不急躁,声音低沉有沧桑。
门开之后是一老道姑,道巾下的鬓角已是灰白,面容苍老眼神却很清明,一身如明瑶一般的灰色袍子洗的发白,打理的干净。
老道姑话说一半,抬头看清来人又怔住,脸色立时转冷,冷声道:“终于回来了?”她说话之时紧紧的板着脸,气息却有些不稳,显是心下激动。
明瑶眼圈一红,泪珠子就连成了线,双膝一软就要拜倒,哽咽道:“师傅,不孝徒儿回来了。”说时已是泣不成声。
老道姑听出了她言语中的悲苦之意,心头一软就再也拿捏不住,右手伸出将她搀住,抬起左袖偷偷抹去老泪,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过去的都过去了。”
明瑶起身抬袖掩面,泪水更急,哭的越发伤心!
老道姑悲从心来,暗叹:你这痴儿命中该历情劫,此番悟了,日后道路才是坦途。
忽闻一阵拍掌大笑声:“哭不哭!苦不苦!争争抢抢都是输。好玩!好玩!”,却是明瑶身后还跟着一人,他一身深青短衫,蓬头垢面,拍着手掌大笑,自是王册。
老道姑见状心头暗恼:这人怎得如此猖狂?也太不知礼数了。正要出言呵斥一番,又见他眼神清明却没有神韵,却是个傻子!便也收了苛责之心。
明瑶哭过一阵也缓了过来,抬起袖口抹着泪角,心想倒是将正事忘了!抬头看向老道姑说道:“此人是弟子学生,在历练中受了些伤导致神识沉眠,此番带他前来是希望师傅能够救他一命。”
老道姑闻言,目光便又落在王册身上,问道:“你用玄音试过了?”她打量之时眼瞳陡然一缩,霎时变得极其深邃,仿若两口黝黑的深潭,让人看一眼就感觉要掉进去似的。
王册本是疯癫痴傻,与那眼中深邃一对,立时僵住如泥塑!
明瑶自是见怪不怪,点头回道:“试过了!他虽大部分意识沉睡疯癫痴傻,但是不知为何魂力却极其稳固,可能是我修为不够,破不开他的魄障。”
老道姑全神贯注也并未听闻明瑶说着什么,眼瞳收缩的越发厉害,蓦的开口,吐出一个奇怪的音节:“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