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进家门(1 / 1)
第82章进家门 石春花也不客气,和石父换了车。 “您在这等多久了?那么冷的天。”石静期问石父道。 “没有多久,也是刚到,也就一袋烟的功夫。”石父说道。 他刚刚看了一眼,未来的儿媳妇端庄大方,配得起儿子,俩人站在一起如同一对璧人一般,他娘看到这么好的儿媳妇肯定高兴死了。 石春花笑着道:“大伯,你骗人,看你脚底下的烟头,哪像是等一袋烟的功夫,是等了一盒烟的功夫。” “这丫头,咋去了一趟城变的鬼精灵一样,那是别人丢的烟头。”石父虽然唠叨着石春花,却也说道:“你爹你娘,你爷,要是知道你也回来了,指不定多高兴呢。” 几人上路往石家湾去,刘琴琴坐在后座上,拉了拉石静期的衣服,小声道:“你爸这人很好啊,在这等咱那么久。” 石静期一只手伸到后边握了一下刘琴琴的小手:“我妈人也特别好,他们都很喜欢你。” 刘琴琴咯咯的笑:“他们都没见过我。” “他们已经在我的信里见过你了,他们相信我的眼光。”石静期的语气里带着些骄傲。 最后的一段路,骑的很快,石春花冲在最前头,石父紧随其后,石静期俩人在最后边。 石春花进了村,一路和村里人打着招呼,像是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一路水花。 这石子带着水花没有朝着自己家的方向去,而是朝着石静期家而去。 石母听到动静,慌得从院里跑出来,只见儿子已经下了车,推着车往这边走,旁边并肩走着一个姑娘。 身量刚过儿子的肩膀,穿一件粉色的棉服,脖子上围着一个条纯白的围巾,衬着肌肤似雪。 乡下人觉得穿白色不吉利,大姑娘、小媳妇过年的时候都是大红大绿。 石母却觉得自家儿媳妇穿什么都好看,像是画像中的观音菩萨。 还未等几人说话,石母忙上前拉了刘琴琴的手,问道:“这是琴琴吧?冷不冷?快进屋里去,一早就把炉子生起来了,怎么没坐车回来,骑车多冷啊。” 刘琴琴害羞,笑着小声叫“婶儿”。 石春花和石母开玩笑:“大娘,还有我呢,还有我呢。” “春花,你赶快家去,你娘前几天还念叨着你抹眼泪呢。”石母叮嘱石春花道。 石春花直撇嘴:“她才不会想我呢,她就想着把我嫁出去好收彩礼。” “这丫头,静胡说。”石母正准备继续劝石春花,就见石春花自己从挎篓里翻出来她给她娘买的一块布料,给她爷买的一包烟叶,还有一些其它的东西,抱着往家走了。 初时还是走的,最后近乎于跑了。 石母拉着刘琴琴的手还没有放,一边感慨着:“这孩子离开家好几个月,还是想家了。” 一边拉着刘琴琴往屋里走去。 屋里挂着厚厚的门帘子,石母为了家里能干干净净的迎接未来儿媳妇,连门帘子都是洗过的。 石父看着刘母的动作,忙走在前面掀开门帘子。 一进屋,扑面而来一股热气,刘琴琴能看出是新的煤炉子。 她听石静期说过,小时候家里实在冷的受不了了,就烧点柴火取暖,从未用过煤球,看样子这是特意为自己准备的。 能够受到重视,刘琴琴心中觉得高兴,脸上的笑又大了几分。 她高兴,石母更高兴,让她在火炉边坐了,自己从火炉下面的煤灰堆里掏出两块红薯来。 又害怕刘琴琴嫌脏,仔细的用干净毛巾擦干净了,才递到刘琴琴的手边:“乖,你先吃着垫垫肚子,我去弄饭去。” 刘琴琴忙站起来:“我帮您。” 石母怎么都不愿意,将刘琴琴摁在板凳上,说:“你就坐这好好的吃红薯就行。” 又端了一盆炒黄豆、炒花生来放到刘琴琴的身边。 刘琴琴却不敢坐,一定要跟着石母去厨房干活,她来之前她娘叮嘱的,要想让人家父母看上自己,就得勤快多干活。 还是石静期正好进屋看到这一幕,说道:“琴琴,你帮我和爸掀着点帘子,外边好像要下雪了,我和爸把挎篓搬屋里,咱们把东西看一下。” 刘琴琴这才作罢,去帮着掀帘子,看外边果然开始飘雪花,问道:“还有没有其它需要收的东西,我去帮忙收了。” 刘母已经快走到西边厨房,听到又返回来:“没有,没有,让他爷俩把挎篓抬屋里,把几辆自行车都推到棚下面就行了,用不到你,快别掀帘子了,外边冷。” 刘琴琴看着石静期,石静期苦笑,无奈道:“你还是坐着吧,否则咱们是吃不上中午饭了。” 刘琴琴只得又坐下了。 石家父子俩将自行车推到棚下,石父去帮着石母烧火,石静期进了屋里。 刘琴琴看只有他自己进来了,才敢站起来,小声说道:“你家真干净,就像是个城里的家。” 石静期笑着道:“这是我妈为迎接你特意打扫的,你想啊,在农村,每天面对的都是黄土,就算是干净也不可能这么干净。” “嗯。”刘琴琴点头,说道:“那咱们掏钱给他们把屋里的地铺一下吧,铺成那种水泥地。” 石静期刮了一下刘琴琴的鼻子:“知道你孝顺,但是就连这砖,都是今年春天刚铺的,你要是说给他们掀了,重新铺水泥,俩人得心疼坏了。” “那回头把他们接到城里去。”刘琴琴认真的说道。 石静期往外看了一眼,见门帘子没动静,捧着刘琴琴的脸,亲了一下额头,说道:“好。” 刘琴琴打了他一下,羞的脸色通红。 此时的厨房里,石父、石母一个蹲在灶间烧火,一个在锅前忙活。 在石家湾,不管是办事,还是上供,都习惯用蒸碗,如蒸酥鸡、蒸酥鱼、蒸扣肉、蒸狮子头、蒸八宝饭、蒸酥羊肉、蒸江米丸、蒸干豆角、蒸蛋卷等。 若是谁家婚丧嫁娶,上够了八个蒸碗,那这一家能在附近几个村子出名。 如今石家用来招待刘琴琴的,就是八个蒸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