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小说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1章 渐行渐远

第11章 渐行渐远(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在义庄当守尸人那些年  赶尸九万年突然发现是仙侠  穿成假千金对照组后,我被团宠了  龙王传说之应龙翔天  全职漫画家  长夜谍影  致异世界  玄幻:我的宗门能自动升级  说好一起种地,你却偷偷去御兽?  上岸殡仪馆后,我靠预言破案自救 

【事实上,明初时的朱元璋显然还处于一个皇帝的新手期。

毕竟老朱一个破碗打天下,说家学浅薄都属于抬举,无论是早年的游历还是后来投了郭子兴之后的上位,老朱的蜕变过程都是相当清楚的。

而在当皇帝上也是一样,总需要一个上手熟悉的过程,而一厢情愿希望老兄弟们帮助他打造家天下,显然就属于交的学费之一。

事实上在洪武三年分大锅饭之前,老朱就曾于洪武二年放话要将来迁都回老家,不仅亲自跑了一趟给选址定名中都,还大动干戈的迁江南、山西迁有钱人来此填充城池带动发展。

把京师定在老家,然后给一帮子老家的兄弟世世荣宠,再加上儿子们为藩王永镇四方,这就是老朱最初所设想的治理天下的架构。

因此你说老朱知不知道淮西和浙东之争?他多半是知道的。

至于在意不在意呢?whocare?淮西党那可都是我布衣兄弟啊,你浙东算哪路皮皮虾?

但正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即便是当上皇帝了也一样。

洪武八年时,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都基本完工,将都城从应天府迁到老家濠州这件事也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为此老朱二月份时跑了过去视察工程进度并且还兴致勃勃的写了一篇《中都告祭天地祝文》,在其中正式定下来了将老家更名为凤阳。

但很快,朱元璋视察完了之后四月返应天府,却又下诏称迁都之事劳民伤财,凤阳作中都之事就此作罢,啪啪打了自己的脸。

实际上劳民伤财当然只是借口,因为凤阳新城都已经建设了五年之久,你现在说不迁就不迁了,那之前的五年劳作以及已经被画大饼迁过来的富户要怎么办?你老朱给解释一下啥叫劳民伤财?

而且四月下诏之后不久,朱元璋在同年九月就开始在应天府大兴土木建设新皇宫,显然又忘了此前劳民伤财的说法。

关于废迁都之事,《明史》当中的说法是老朱巡凤阳时,李善长奏禀发现工匠用厌镇法,朱元璋诛杀了涉事工匠之后,迁都之事便不了了之,这也即洪武八年的镇物案。

单这个说法能站住脚吗?或许可以,但还不够。

毕竟朱元璋在史册中确实表现过迷信的行为不假,但本质上也不能忽视他也是个极其务实的政治家,单单因为迷信就放弃五年的投入多少有点荒唐。

但如果将视线的从洪武八年这个时间点前后张望,倒是能梳理出来一个基本的时间轴:

二年,修凤阳欲迁都;三年,分封布衣兄弟赠铁券免死;

四年,勋贵之首左丞相李善长病退;五年,设铁榜勒令勋贵不法;

从这条线是能清晰的看出来,因为勋贵们的骄横行事,朱元璋与开国勋贵渐行渐远。

而与此同时,有人退就有人进,另外一条线在齐头并进,这条线的主角便是胡案的当事人——胡惟庸。】

听到提到自己,李善长却并没有多少开心的感觉。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事算是他所历的旧事,认真算来也不过就十年时间,他记得还很清楚,并不需要一个隔了几百年的后辈帮他回忆。

另一方面,作为洪武三年时所受封的功臣里唯三的文臣,更是被陛下亲口赞比萧何,他李善长的脑袋自然是相当好用。

从后辈这个言语叙述的风向来看,李善长隐隐约约嗅到了一股危机的感觉。

胡惟庸案他也清楚,那蓝多半就是蓝玉,再结合后世所说的真真正正的灭残元之功,以及再考虑到铁榜这件事,似乎隐隐约约约能推测出来一二。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天棺 蛇蛊 无限轮回之规则怪谈 伪人图鉴 怪谈复苏,从批量制造丧尸开始 南派盗墓手记 规则怪谈:我的家人不正常 龙潭祭灵 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让你去捉妖,你和狐妖好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