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第137章 李承乾谋反(二)(2 / 2)
扶苏:也是宠信宦官吗?
朱元璋:女皇陛下的这几位可不是宦臣,这几位能力大的狠!
朱棣:这立太子的问题,让我想到了大宋。
赵匡胤:唉!本来效仿唐朝的,谁知道会成了另一种结果!
杨坚:说说看?
“在大宋,吸取唐朝宫廷政变和诸子夺嫡的教训,干脆形成了不怎么提前立太子的习惯,结果是太祖没立太子,最后被弟弟太宗夺走了皇位,他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没得到好结果。”
“清朝也是一样,经过前期的多次夺嫡斗争,最后也形成了金匮藏书的办法,不再公开宣布谁为太子。”
“太子的作风、为人有问题,但李世民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是有问题,种种因素,增加了太子谋反的动机。”
“这个时候李承乾心理已经有很大的问题了,或许在那个同女子一样美的称心死了以后,他就已经疯了!他没了思考的能力,没有了冷静。”
“除了李泰等觊觎东宫之位的少数人外,所有人都是真心实意对李承乾好。”
“事实上,这与如今我们常听到的“都是为了你好”差不多,没有人有恶意,偏偏却把一个人心里的“恶”全部激发了出来。
所以,李承乾会怨恨张玄素、于志宁等人,会怨恨那个“分享”了父爱的亲弟弟李泰,当与他同吃同住的称心被李世民下令处死之后,他更是怨恨着自己的父亲。”
“对于亲弟弟李泰所获的荣宠,李承乾是恨得咬牙切齿,满脑子的“我要教训他!”直接尝试着开始谋杀李泰。”
“贞观十六年,李承乾暗杀怀有谋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失败了,他担心事情败露,自己太子地位不保,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与汉王李元昌、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起兵包围李世民寝宫,打算逼太宗皇帝退位。”
“他想效仿父皇发动玄武门之变,控制皇宫,迫使唐太宗提前退位,禅位给自己,他自己也能够提前登上帝位。”
“但结果是李承乾准备不足,还没起事就被镇压下去了。”
“事后,唐太宗把李承乾铤而走险归结为魏王李泰的逼迫,所以,他在下诏废黜李承乾的同时,也把魏王李泰贬黜流放。”
“但事实上,从整个过程来看,李承乾谋反的真正责任应该由唐太宗本人承担,而不是魏王李泰。”
“多么的可悲!一出手就是谁都挽回不了的局面,李承乾断送了大好前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