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禁区不可僭越?我偏要闯一闯!(1 / 1)
办公室里。 杨晨曦和许秋相对而坐,除此之外,还有任超、黄主任、雷主任等四位研究组负责人。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气味。 桌面则堆叠着一沓沓的文件,都是自许秋主导项目后,临海研究所这边做出的成果,还有各个研究组统计而来的数据。 “这……这么多?” 杨晨曦随意翻看了几份,表情颇为震惊。 他本以为临海这边科研实力很差,对人工血管的研究也深入不到哪里去。 但扫了几眼,技术含量是绝对在线的,而且几乎全是奔着完美模拟天然血管而去。 甚至,这里面还预留了微压印和静电纺丝技术的处理步骤。 譬如人工血管内膜,就需要用到静电纺丝,这样才能做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孔隙率,从而承载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生长。 而这项技术,不论是工艺参数,还是后处理的各种混合系统,都需要依托先进的设备。 国内在这方面很是薄弱,电纺原纤维基质的机械性能依旧达不到国外十年前的水准,能完成这个步骤的,国内只有杨晨曦准备运送过来的那批设备。 也就是说…… 临海研究所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在打阜外的设备的主意了? 想到这里,杨晨曦脸色古怪极了。 那时候名刀大赛应该还没开始吧…… 自己还没打算挖许秋,结果临海这边竟然已经想从阜外引进设备、技术了! “你们研究了几年来着?”杨晨曦幽幽叹了口气,问道。 这些成果,的确很有分量,即便在阜外,恐怕也需要几年的深研。 任超沉默了片刻,道:“差不多两个月。” “两个月?!” 杨晨曦瞪大眼睛,不可思议地道:“你再说一遍?” 任超看了许秋一眼,“确实是两个月…… 其实,更准确一点来说,是三天。 这些成果,基本上都是许主任主导项目以后,那三天做出来的成绩。 最近一个多月,我们基本都是在验证那三天的结论……” 杨晨曦表情极为惊愕。 他听到了什么。 三天? 在科研面前,一个人的三年都微不足道。 真的有人能三天就促成如此重大的研究进展? 此刻他才意识到,许秋当初忽悠他来的那句“打破人工血管6mm禁区”,不是说说而已。 这位年轻的天才,或许真的有这个能力! …… 这一晚,杨晨曦也如愿以偿地看到了那三张稿纸的真容。 涤纶人造血管; 猪大隐静脉、真丝双层结构; 三层并腔内缓释药物…… 这一个个架构,都是此前未曾出现在这个领域的大胆创想,且都有不小的研究价值。 然而,许秋却仿佛不要钱似的,提出一轮轮新方案,然后再果断地划去。 讨论进行到后半夜。 杨晨曦、任超等人已经完全跟不上许秋的思路了,一个个都瞠目结舌,听着许秋侃侃而谈。 “我简单列举了我们人工血管需要具备的特点。 一共有十三大项。 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顺应性。这能让人工血管承受血流动力学的压力。 可缝合性。一切人工血管,最终回归临床,都需要运用在手术上,缝合是人工血管发挥作用的基础。 生物相容性; 合理的制造成本; 快速内皮化…… …… 把上述所有要求归纳到一点,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天然血管。 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极致的仿生设计,做出无限接近天然血管的材料。” 沉默许久后,杨晨曦才勉强回应道:“仿生设计难度太大。 它的基础,一定是对血管壁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的高度理解。 这涉及到多个学科,材料工程、生物工程医学和纺织工程等等……各个学科之间的人才突破行业壁垒联合在一起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做仿生模式?” 许秋:“嗯,确实难。” “难就对了,否则怎么能叫禁区?” 杨晨曦说完这句话,突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 他抬头看去,却发现许秋的目光无比坚毅。 短暂的沉默后,许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那我们就迎难直上。” 杨晨曦怔住。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人。 好像永远不会畏惧。 永远在挑战极限。 这就是许秋能成为手术大师,碾压一众天才医生的原因吗…… “好,我陪你闯一闯这个禁区!”杨晨曦喝完一口茶,啪地一声把茶杯按在了桌上,语气颇有些壮士断腕的感觉。 如果说,之前他带资进组,只是为了见证那三张稿纸的真相。 那么这一刻,杨晨曦对许秋彻底心悦诚服,他已决心放弃阜外的一切,跟随许秋去打破压盖在所有心外科医生头顶,被迈柯维、泰尔茂等人工血管巨头誉为“不可僭越”的6mm禁区! 不过。 杨晨曦话说得满,但很快,许秋的话题他就完全跟不上了。 不停有人进来更换茶水。 最后,所有人都不再吭声,都望着埋头钻研的许秋。 “我们走。” “不要打扰许主任。” 任超见到这个状态的许秋,想起了那疯狂的三天,于是带着杨晨曦等人离开。 这间办公室也封了起来,不再允许任何人打扰。 此时。 和任超预料的一样,许秋彻底进入了状态。 他好像找到了一些方向,脑中飞速闪过无数的设计思路,在几十种材料,数百种内中外三层膜的组合中挑选,寻找着最优解。 当黎明破晓,冬日的晨光从窗外撒入。 许秋方才如梦初醒,他身上因为兴奋而出汗,头上冒着热气,瞳孔也逐渐从神游的散大状态重新凝聚为正常大小。 “原来是这样……”他的声音穿透空气,让玻璃上的霜花都微微震荡,落在地面。 就像是时代的一粒尘埃,终于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