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困难(1 / 1)
第94章困难 江城,壹零壹卫星研究所。 低轨道卫星通讯网络的正式立项,让这个原本在全国范围之内没有什么名气的单位,一下子成为了众人眼里冉冉升起的新星。 毕竟卫星通讯网络项目的一期建设工程就投入一百亿资金,后续的资金投入可能会达到成千上万亿。 这些钱稍微漏一点出来,都够别人吃很久了。 而作为通讯卫星的研发单位,壹零壹卫星研究所那能得到的研发经费更是多了去了。 然而这只是外人的看法,在壹零壹卫星研究所接到卫星的研制工作之后。 基本上研究所之内的所有人,都抱着一股悲观的态度。 毕竟如果真的要达到孙洪涛官宣时的卫星性能指标,以他们现在的技术储备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了。 为此,在整个卫星通信网络初期建设的碰头会上,负责卫星研制工作的壹零壹卫星研究所所长钟自新,提出了卫星研制的困难之处: “陈老,真不是我故意夸大困难的地方,实在是研究所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啊!” 陈仲琰自然也是知道研制通信卫星,以国内现在的技术水平来说,是存在不少困难的。 否则之前卫通公司,就不会顶着各种麻烦的地方,让和我们关系不怎么样的修斯公司给我们研制通信卫星了。 但是真要说以国内目前的技术,能不能研制出来可堪一用的卫星,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在各项性能之上,可能会比较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过有和没有之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的,哪怕只是勉强能用,也不是不行。 但是陈老不会那么简单就听信壹零壹卫星研究所的哭诉,毕竟谁都有不容易的地方: “有什么困难的地方,说出来,说不定大家有办法给你解决掉!” 上边对于这个项目的目前的技术难度是有过预估的,知道各种技术想要达标,是很困难的。 所以各项扶持政策,或者是资金扶持,力度都是很大的。 但是作为壹零壹卫星研究所的所长,钟自新实际上知道这个项目的时间,并没有多久。 对这里边的一些情况还不是很理解,所以见到陈老这样的话语,还以为他是在说反话,有点不太好意思。 “要不我还是不说了,我们也不是那么困哪。” “让你说就说!废什么话!”陈仲琰倒是一点也不惯着他的脾气,语气有点冲的说道。 钟自新这时候也是感觉到自己似乎是不说不行了,于是破罐子破摔的说道: “陈老,我不知道这个卫星通信网络的计划,是谁提出来的。” “但是以我们卫星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个计划实在是外行!” “那么多的低轨道卫星,不说可能带来的轨道危险,单说是火箭运力首先就做不到一年发射这么多卫星吧?!” 听到钟自新这么说,张星扬和陈仲琰相视一眼,哈哈大笑了起来。 钟自新还不知道这两个人是在打什么哑谜,有一点摸不着头脑,就在钟自新还在疑惑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的时候。 陈仲琰停止了大笑,平息了一下自己有些紊乱的气息说: “这件事,还是让负责整个系统的火箭部分的张院长来给你解释一下吧!” 好久没有笑得这么开心的张星扬,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 “钟所长,请让我给伱介绍一下,我们火箭研究院最新的研制成果,鸿雁一号!” “使用了起飞推力能够达到1210吨的先进液体燃料推进系统,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到了26吨,并且整个火箭的一级部分是可以回收,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正是因为鸿雁火箭研发成功了,所以上面才会同意我们进行整个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工作。” 钟自新越听嘴巴就张得越大,他就好像是在听什么科幻故事一样,直到张星扬讲完之后还呆滞了十几秒钟的时间。 过了一小会儿,钟自新才缓了过来说: “张院长,您确定您不是在和我讲什么科幻故事吗?” 张星扬自然是明白那些没有见识过鸿雁火箭的人,在面对这样的工业奇迹时,内心的震惊。 笑了笑之后,说道:“钟所长,在不到一个月之前,我们刚刚将两颗重量分别达到3700公斤和3000公斤的卫星,送到了SSTO轨道。” “我想你作为卫星研究人员,应该能够明白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钟自新当然知道,火箭对于SSTO轨道的运载能力几乎是只有近地轨道的四分之一。 如果一款火箭的SSTO轨道运载能力,能够达到6700公斤,那么它在发射近地轨道卫星的时候,达到26000公斤不是什么难事。 钟自新缓缓地将自己震惊到要脱臼的下巴推回原处。 面对取得这样成功的火箭研究院,钟自新都有些不太好意思讲自家卫星研究所面临的苦难。 毕竟同样是面对困难,人家火箭研究院能够将符合项目要求的火箭做出来,为什么你们卫星研究所就不行? 很多时候人活着就是为了一张脸。 为了不丢脸,钟自新只好有点羞愧地低下了自己的头,沉默了起来。 最后还是陈老发话:“那做什么小家子姿态,研究所有什么苦难就提出来,我们能自己解决的就给你解决了。” “实在不行的,我帮你从上边协调,帮你解决!” 钟自新这个时候也有些不太在乎面子了,毕竟看这样子上边推进这个项目的决心还是挺大的。 不是自己这样装鹌鹑就能够躲过去的。 “陈老,不是我诉苦,您也知道我们现在的技术储备就这样,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差了一大截。” “目前我们在各个频段信号压缩,传输,解码等等地方,都存在着不足。” “而且,从整个项目的最终规划来看,最终项目建成之后,国内最多一万颗卫星,却要处理这么多人的通信请求。” “怎么让卫星能够有这么大的处理能力?” “这些问题,光靠我们卫星研究所是很难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