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残暴君王的贵妃娘娘又茶又媚(39)(1 / 1)
礼王暴毙的事情在京城里掀起一阵风波,尤其是东厂调查过后,竟是礼王沉溺酒色,滥用药物,过度纵欲,死在了女人的身上…… 礼王这死得是相当的不光彩了。 原本世人还猜测着是不是皇帝下的手? 但是见太后安安静静的没有闹起来,又打消了疑虑。 说起梁太后,京城上下也实在是一言难尽。 别人做母亲的,事事都顾着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给自己的孩子,然而,梁太后呢? 她是上赶着护着其他人的孩子,明明当年舒妃是让她这个皇后做得特别憋屈的情敌啊! 可也不知道太后的脑子怎么想的? 偏偏就爱舒妃的两个儿子。 反而自己的亲儿子,她不在意就算了,还总是跟他唱反调,拖后腿。 这可是……好大一朵奇葩! 摊上这么个生母,陛下也是挺倒霉的。 礼王死得太丢皇族颜面,葬礼办得也很敷衍。 但太后和礼王的遗孀遗孤都没说什么,朝堂百官自然也不想因为这点小事就去触怒了皇帝。 正值京城多事之秋,连骨头最硬的御史们都有所消停,何况其他人呢? 不过,皇城就没真正安生的时候。 没几日,帝王遇刺失踪!京城哗然! 庆幸几天后,东厂就找到了陛下,并护送帝王平安无事地归来。 但皇帝被刺杀了,怎么可能不大动肝火? 东西两厂几乎将皇宫和京城翻了个底朝天,还真就翻出了不少废太子的残余势力,连死掉的礼王都不能幸免。 先是下葬的礼王被挖出来鞭尸,他的亲王爵被废,革除皇族玉牒,亲属则被幽禁在东厂,一辈子都别想重见天日了。 后面,但凡沾上刺杀帝王之事一点干系的,全被成渊帝给杀了个干净。 在将皇城上下都清理一遍后,皇帝又给文武百官和天下人砸下一个巨大的炸弹。 陛下要娶皇后了! 嗯,陛下登基两年,不立皇后,不幸后宫,早让一群臣子愁秃头了,就怕皇帝有什么难言的隐疾。 皇帝早些有子嗣,朝堂江山才能更稳固。 这本来是件好事! 无数权贵开始摩肩擦踵地想着为自己的女儿应聘竞岗上位。 然而,陛下说什么? 他要娶谁? 陛下您再说一遍,微臣们没听清楚! 前宣武侯世子夫人,那个已经在归云观出家的温氏??? 陛下,玩笑可不能这么乱开的! 他们不接受! 绝对不行! 然而,成渊帝冷笑,当堂就把一个跳着骂温欣是二嫁妇破鞋、不清不白、身份低贱、不安于室、勾引帝王的御史给拖出去乱棍打死。 吵吵嚷嚷的朝臣们瞬间死寂了下来。 但是,百官还是不支持帝王立温氏为后。 不说温家已经没落,就说温欣已经嫁过人这事就令朝堂下上无法接受。 也不知道陛下是中了什么邪,非要立一个不清白的女子为后? 是天下清白的女子都死光了吗? 当年盛宠六宫的舒妃,就算是扬州瘦马,也还是清白之身啊! 偏偏,帝王铁了心就是要立温氏为后。 他眸色冰冷含戾地扫了一眼台阶下的文臣百官,“她屡次救朕的性命,于朕来说,是恩人,也是福星,朕迎娶朕的命定之人有何错?” “莫不是你们一个个都盼着朕早点死?好篡了这大元的江山吗?” 这罪名可太严重了! 朝臣们慌忙跪下请罪表忠心。 即便文臣权贵有不少不满暴君的专制霸道不受控,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 只要成渊帝在位一日,他们就必须跪拜他、效忠他,否则就是大逆不道、遗臭万年的乱臣贼子。 只是,百官不信,温氏一个内宅弱女子,怎么能几次三番地救下陛下? 后来,他们才知,温氏曾意外发现帝王用的香中有问题,这是一恩。 还有就是上次的帝王遇刺…… 三月初一那日,陛下微服私访归云观找天风道长论道,午后在道观后山散步时,遇到一群刺客截杀,意外掉落到一处山涧里。 刚好温氏就在附近采药,及时救了受伤的皇帝,帮他医治,才叫陛下得以安然无恙地回宫。 文武百官:“……” 好老土的美救英雄剧情! 他们怎么不知道的? 哦,那几日,帝王因遇刺而震怒,京城血腥味冲天,人人自危,谁还敢去探究陛下失踪的几天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被当成是同党怎么办? 不过,有些官员突然想起来了,就在初二那天,温府挂上了白幡,说是祭奠温立良的大孙女,曾经宣武侯世子夫人,如今在归云观带发修行的温氏。 啊哈? 该不会是温氏失踪后,她的婢女去温家求助,然后温家二话不说就直接宣判了温氏的死讯吧? 百官大概能猜出温家是个什么想法。 他们认为温氏一个和离女,本就有辱门风,现在又失踪了,连最后的贞洁也不保。 温家即便没落了,也是书香门第,怎么可能接受那种不洁之女? 不管温欣死没死? 温家都当她死了! 怕是真没死,等她回来,温家也会上门逼死她吧? 啧啧,这温家可真是不干人事啊! 怎么说也是血缘至亲,何况她已经在道观修行了,即便再重规矩的人家,也会想着找回她,最多就是让她彻底出家了,不会真要人命。 然而这温家……温立良是把自己的亲孙女当成仇敌了吧? 不过,温家怕是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温氏会有那样大的造化,竟然救了陛下,还令陛下倾心吧? 说起来,本就因着宣武侯府的事情,皇帝对温氏记忆颇深,一次两次的救命之恩下来,帝王就有意识地接近她,渐渐发现她琴棋书画皆通,是个蕙质兰心的女子。 皇帝也是正常男人,对着那样一个清丽脱俗的女子怎么可能不动心? 而且佳人早已和离,独自一人,正好趁了陛下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