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三人(1 / 1)
“不可能理解技术本质的强大,听说最近老张实验室里有人在玩魔兽游戏,拉人居然拉到我头上了!” 沈川庆眼眸低垂。 而此时,周瑜面对这位教授的邀请,还是十动然拒道:“很抱歉,教授。 我已经决定之后读在职博士,无法脱产继续进修。” 张志临之前听过沈川庆介绍这位学生的身份背景,知道对方已经是家族的顶梁柱,所以在听到这个推辞的时候,几乎是不假思索的说道:“研究生读在职博士也能双学位,只要你不在同一类型的专业中攻读博士双学位就行。” 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个场景,嘴巴都不自觉张开了许多。 前面几个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几乎是被几位教授疯狂挑刺,甚至是给问得哑口无言。 而现在这位,不仅对其他专业问题对答如流,还获得了现场“招揽”。 只不过这个问题还没有等周瑜解答,辅旦大学负责攻克半导体领域问题,培养半导体人才的半导体物理专业邢步辛教授突然开口道:“我看到你在去年还写了一篇关于半导体芯片的论文,那篇文章没有过多的描述实验数据,但对半导体芯片的某些特征和未来发展做出了让我个人印象深刻的预测。 我当时还在好奇是哪位叫做zhouyu同行用这种春秋笔法来写文章,是怕同行们看之后去抄袭吗? 前段时间咨询沈教授的时候,他才将你的成绩告诉与我。 你对材料领域有一种极为特殊的敏锐感知,特别是对某些半导体材料的重要性认知,超过了该领域许多同行,甚至我个人认为,你如果能够选择一个半导体领域的专业,补齐基础知识,可以使用成体系的高精度实验室,很有可能在十年之内成为我们大夏半导体物理领域的年轻专家,甚至是主持某一领域的研发工作。” 说到这里,半导体物理专业的邢步辛教授想表达的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他也想要这位学生到自己这里就读博士,哪怕是在职身份都可以。 面对这两位教授的好意,周瑜没有第一时间反对。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如果能够进入这两位教授的门墙,以后肯定可以在该领域享受到更多人脉帮助。 不论是大夏还是西方的学术界,其实越高科技的学科,就越是狭窄,几乎每一位天才背后都有对应的导师人脉。 数学界、半导体领域、材料领域都是如此。 因为这些领域需要的不是普通资源积累,而是需要珍惜的资源——人才和技术,而这两样东西无法量产和规模化生产,更不能靠抄袭和简单的学习就能够有成果。 而且考虑到自己脑海中的神秘晶体,以后势必会有更多超越时代的科技产品,这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技术来源”与“技术研发团队”。 还有当外界势力想对自己的知识产权有某些黑暗想法时,有这么一堆学术大佬罩着,那些势力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牙口够不够锋利,能不能啃下辅旦和辅旦能够调动的各界资源。 仅仅是片刻功夫,在周瑜还在思索的时候,辅旦计算机学院的罗正明教授突然一拍桌子,指着张志临、邢步辛两位教授,表情严肃道:“你看看你们什么样子?! 这里是谈这种事的地方吗?这不是在耽误后面学生的论文答辩吗?! 还有你们在抢什么? 这位同学,你一定要认真思索自己的不足,未来想要完成什么梦想。 我们计算机学科创建于大夏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期,现在不仅有大夏最顶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还有两个市重点实验室,院士三人、正高级职称数十人,联邦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和精英青年计划都有对应渠道。 而且我们计算机学科始终把科研工作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在若干方向上都取得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并连续获得了联邦级科技成果奖励。 周同学,如果你对未来的畅想是基于计算机科学的话,可以直接来我院就读博士,基础课方面,我们有硕导、博导可以帮你补齐。 现在是殷历二十一世纪,未来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等专业都会是极为重要的学科领域,我们计算机学科正在布局这三大方向,你来我们学科,可以接触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志。” 张志临与邢步辛不约而同的看向罗正明,眼神充满了惊诧。 在此之前,罗正明一直以学术作风严谨在圈子里面混,从来没听说过这人还有抢人的时候。 论文答辩会的其他工作人员已经有些许神情呆滞了。 他们在辅旦工作了这么多个年头,作为教职工,甚至作为某些专业的本科教师,什么场面没看到过? 市局高层、联邦高层来学校开会的时候,他们也参与过相关工作。 但是从来有发生过这种事情! 三位教授,来抢一个硕士的在职博士名额…… 他只是可能会继续读在职博士啊…… 外面那些学生哪一个不是专业翘楚?你们这三位教授的学生里面,哪一个不是当年的高分精英? 用得着来抢夺一个本专业都不是的学生? 如果这位学生是什么首富嫡子、国外王子、诺贝尔奖得主的孩子,那还能有一点现实。 但是这位学生据说家里面工厂都快破产了,还父母双亡。 许多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这三位教授谈话的中心人物身上。 被众人瞩目的周瑜,在经过思考之后,很是礼貌的对三位教授鞠了一躬。 一脸真诚,开口说道:“谢谢教授的抬爱,学生当初发表文章时,一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这几个专业的好奇心,在图书馆和专业课旁听了一段时间,才写下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文章,能够发表在那几个杂志刊物上,实数侥幸。 第二点,就是为了能够稳定毕业,甚至是申请硕博连读,我当时还在天真的想着未来要出国留学几年,学到了更先进的知识,就回来为咱们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 只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