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再游西湖 重访寺院(1 / 2)
第21章 再游西湖 重访寺院
弘治十六年(1503)春,三十二岁的王阳明来到杭州。省城杭州是故地重游,十一年前,王秀才从这里取得了功名,浙江省壬子年第七十名举人。杭州不仅是老家余姚进京的地理桥梁,也是王阳明进京步入仕途的科举桥梁。这次来杭州,王阳明再次面临着把杭州作为桥梁的境遇,此岸为人世,彼岸为仙界;桥这头为红尘,桥那头是空门;河这边是有,河那边是空;水这面是亲人,水那面是路人;这边有亲情,那边是空性;这边有挚爱,那边是慈悲。王阳明正徘徊在桥面上,他想走向空,但他感情上放不下有,他想跟着感觉走,但在理性上他处于两难境地。这次,王阳明落脚于杭州西南大慈山上的虎跑寺。
入住虎跑 拜访妙有
虎跑寺原名大慈定慧禅寺,这个名字含义丰富,有大慈大悲,有戒、定、慧三学,又是禅宗寺院。王阳明读《坛经》知道,《坛经》成书的因缘就是广东韶州刺史祈请六祖慧能大师说法的记录。可见,过去不少官员遇上难题,喜欢找法师咨询。梁武帝时,陶弘景高卧深山,做红尘的政事顾问,号称山中宰相。历代皇宫内院和金銮殿上,都曾有和尚、道人出没,不少皇帝还拜和尚为国师。为什么会这样呢?王阳明心里忖度着,是不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置身红尘外,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得更清楚?
虎跑寺方丈法号妙有,自称八十岁,有人说九十岁,看起来七十岁。妙有法师在方丈室接待了客居寺院的王阳明。
王阳明一直念念不忘在宛委山阳明洞天自己丢掉自己的那次经历。拜见妙有方丈时,官场上俗套的言语寒暄被省掉了,他开门见山地请教道:“敢问老和尚,俗人去年秋冬在绍兴会稽山修行,在一次静中竟然丢失了自己,空掉了自己。去年在九华山,听无相寺性空法师开示说,天地间地、水、火、风四大皆空。自从去年空掉自己后,我心中的亲情空没了,爱心变淡了,自觉人世间没有一点可留恋的。老祖宗说的天、地、人三才,怎么会变空变虚了呢?这就是道吗?还请老和尚慈悲开示!”
妙有法师笑眯眯的,眼神纯净得像个孩子一样,他笑着问道:“年轻人,你说你空了,是谁在和老衲说话呢?你说空了,你是在和谁说话呢?”
王阳明刚进方丈室时,就觉得室内非常舒适。现在与老方丈对坐,他明显地感觉到了老人浑身飘散出的一种淡淡的檀香味,这种馨香弥漫在室内,让王阳明觉得自己的头顶清凉轻安。妙有法师纯真纯净的笑,让王阳明自觉好像被这种笑融化掉了似的。老人的问话问住了王阳明,是呀,既然世界都虚幻了,谁在和谁说话呢?
王阳明心里一片空白。一直以来自认智慧也被公认聪明的王阳明,不可能有解答不了的问题呀。王阳明急中作答道:“这就是说没有空掉。既然没有空,那就是有了,自然是我和老和尚您在说话呀。”
妙有法师一直笑眯眯的,静静地笑看着王阳明,听王阳明答完,他紧跟着问道:“年轻人,有也不是道呀!你想想,一百年后,老衲和你又在哪里呢?”
王阳明犹豫了一下,试探着回答道:“那还是空掉了,四大皆空。这是佛家的看家说法呀!”
妙有法师紧跟着说道:“空也不是道,道岂能是空道。”
王阳明随口答道:“那就是不空不有。”
妙有法师紧跟着问道:“不空不有是什么?”
王阳明脱口而出:“不空不有是妙有。就是法师您的法号。”
妙有法师不等王阳明话音落地,急促地问道:“妙有是什么?”
王阳明脱口而出道:“妙有就是法师您。”
妙有法师不给王阳明思考的余地,句句紧逼,紧接着问道:“我是什么?”
王阳明这下没有了答案,他结结巴巴道,“您、您……”
妙有法师不等王阳明思考,又追问道:“快说!快说!”见王阳明要张嘴,伸手托着王阳明的下巴,嘴中催促道:“快说!快说!”
王阳明心中没有答案,他的下巴还被妙有法师一只手托着,法师托得紧紧的,他虽下意识地要张嘴,却张不开嘴。这边妙有法师还在急迫地催促:“快说!快说!快说!我是什么?”
王阳明心中一片空白。妙有法师拿开了托在王阳明下巴下的手掌,还在催促道:“我是什么?”
王阳明下意识地嘴唇略张,似开未开时,妙有法师一巴掌拍在了王阳明的头上,下手重重的。这一掌拍得王阳明眼冒金星,他还没清醒过来,只听妙有和尚问:“我是什么?”
王阳明打了一个激灵,直觉一下失去了自己的身心,心开义解。王阳明心中一下子充满了莫以名状的喜悦。喜悦中的王阳明也不答话,起身扑通跪在妙有法师脚前,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
王阳明起身端坐在座位上,笑眯眯的;妙有法师在座位上一直笑眯眯的,一老一少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间或对笑着互看一眼,没有谁再说一句话。方丈室内的气氛静谧着、安详着、和谐着、馨香着,一老一少清净的心性融合在了一起,一起静谧着、安详着、清净着、馨香着、喜悦着……
就这样静静地坐了半炷香的工夫,妙有法师笑眯眯地吩咐道:“近前来,到跟前来。”王阳明乖乖地、轻缓地移步到妙有法师跟前,妙有老人伸手从袖口掏出一方手帕,轻轻拭去王阳明刚刚磕头时前额上沾上的浮尘,笑眯眯地吩咐道:“去吧!这才是刚刚上路,要在生活中去磨炼去摔打,见道可以是空门,证道、行道必须到红尘中去。去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