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格物致知 迎刃而解(1 / 2)
第44章 格物致知 迎刃而解
戊辰正德三年六月望日
晚上就寝。
右侧卧,很放松,进入无念状态。不经意间,脑袋中“叭”的一声,好像什么东西爆炸了,很轻微,却很分明,一瞬间的事,随着这“叭”的一声响,从我心中爆发、弥漫、扩散出来一种明亮的光芒,这光亮黄色中杂有蓝色,明亮而柔和。这光一闪即逝。这是怎么回事?虽然莫名其妙,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我的整个身心安住于这种状态中。我虽然闭着眼,却能觉知到周围弥漫着橘红色的光芒,整个世界都处于这种柔和、舒适的橘红色光芒中。周围的声音历历分明。
戊辰正德三年六月十六
晚上就寝。
很快入睡。睡眠中听到王金在说话:“这里种的稻子,没有老家的好吃。”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了。以前听到说话,我会出定听一听,后来发现,他们根本没有说什么话,这不过是他们睡梦中的心意识罢了,被定境中的直觉捕捉到了。有时候在定境中,我还能觉知到他们起身跑出洞,其实,跑出去的只是他们的意识。
我保持着这种浅定的状态,心里有些念头,念头提出问题,直觉回答问题。念头问:《孟子》中说的“尽心”“知性”,究竟什么样子?直觉答:所谓尽心,就是没有意念和念头的心境,因为没有了思维的限制,心变得无边无际,就是陆九渊先生说过的“我心即宇宙”,这是先贤体证过的,以前自己没有亲身体证,根本不相信。所谓“知性”,尽心时的心量就是这个性,在人身上,就是圆坨坨光灼灼的光团,就是人身太极。尽心知性,就是大光明境。
念头问:什么是诚的境界呢?什么是贞的境界呢?直觉答:这不过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叫法,就像我本名王守仁,表字伯安,号阳明子,阳明子是道家的叫法,佛家的称谓是王守仁居士。同样的道理,“尽心”的境界,佛家叫“不思议”,道家叫“虚静”,儒家叫“诚”、叫“贞”,俗家叫“开心”,《易经》中叫作“易”。二程夫子叫什么呢?对了,他们叫作“理”。这是不是说“理”就是“尽心”呢?可以这样说!这就是说“我心”就是“理”,简单说来,就是“心即理”。
还有一个叫法“中”,也是这个“尽心”的境界。
“心即理”,这可是一个新说法。“尽心”从哪里来的呢?从“静”中来的。“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定”中来的。怎么算是“定”呢?心意专注就是“定”。怎么算是“静”呢?前念已逝,后念未来,中间这个无念无虑的清净心,就是“静”。这是《大学》第一段的功夫阶梯。过去天天读这些,可以倒背如流,但是没有真正的体证,经典语句是语句,自己是自己,水油两层皮。现在,我可以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是“安”呢?“安”就是知而不守,任其自然而然,绵绵若存。具体反映在身心上,头顶清凉,浑身轻若无物,身心柔润,处于一种不可言状的舒适中,就是心安身安。什么叫“虑”呢?就是不思而得,不动思维念头,一切却明明白白,可以叫直觉。最后的结果是“得”,得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很多,失去了什么?失去了心体上的尘垢,恢复了心体本来的、人之初性本善的光明,失去了忧愁烦恼,失去了怨天尤人,失去了贪婪嗔恨,失去了愚昧无明,得到了身心安泰,得到了无畏无惧,得到了无缺无失、没有一丝一毫亏欠的圆满富足。还怕死吗?心体融入了宇宙中,还怕什么死!宇宙只是安住在永恒的一个点上,既没有昨天,也没有明天,哪里还有个死呢?